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
....,多多指导。

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C.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
....,在所不惜。

D.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
....地忙起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

B.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

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
....了。

D.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A.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描绘和歌唱人民。

B.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

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

C.今年春节期间,武汉市向全体市民奉上了“免费旅游大餐”:在大年初一对市民免费开放了11家景区。

据不完全
统计,春节期间持身份证入园的游客超过15万人次。

D.苏轼的《水调歌头》纵览古今变迁,横贯天地流转,是一篇久负盛名的浪漫主义杰作,宋人曾称赞:“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5.默写。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曹操在《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星球非常奇怪,地方小到只够安置一盏路灯和容纳一个点灯人。

B.小人国宣誓方式很奇特,用左手抓住右脚,把右手的中指放在头上,再把大拇指放在右耳的耳尖上。

C.虎妞决定把私房钱拿出一百给祥子买车,卖主是杂院里的老马,他在去年夏天把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随时可能调遣的军官。

D.阿长是我的保姆,她沿用了原来女工的名字,睡觉爱在床中间摆开一个大字,懂得许多规矩,新年会让我吃福橘,说“恭喜恭喜”。

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上姓名。

且说刘唐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A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只叵奈雷横那厮,平白骗了A十两银子,又吊我一夜。

想那厮去不远,我不如拿了条棒,赶上去,齐打翻了那厮们,却夺回那银子送还A。

他必然敬我。

此计大妙。


选段中A是________________。

(人名)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那长老昏梦中听着风声一时过处,又闻得禅堂外,隐隐的叫一声:“师父!”忽抬头梦中观看,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师父!”……三藏道:“你既不是此类,却深夜来此何为?”那人道:“师父,你舍眼看我一看。


水淋淋的汉子是谁?请说说他找唐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

正德庚辰,予尝游焉。

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

丙辰,又同郡马公元
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

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

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

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

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

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

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

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

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

予每至溪上,縠纹⑤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

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2月版,有删改)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

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

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

④靡:冲荡。

⑤縠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1.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斜线(/)标出。

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深穷.其源(________)
(2)深丈许.(________)
(3)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________)
(4)皆可亭.以赏其趣(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你赏析。

5.下列选项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记游青碧溪,突出了潭深、水明、石丽、景幽。

B.写鸟及时衔走潭面落叶,是为了侧面表现出青碧溪水的净。

C.深青、鸦碧、鹦绿三种颜色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

D.“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
..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
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父洵游学
..四方游学:离家至外地求学
B.慨然太息
..太息:叹气
C.属文
..日数千言属文:写文章
D.闻者始哗不厌
..不厌:不满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看了他的信后不得不避其锋芒。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②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③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④于天子无北面⑤,所以尊师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严:尊敬。

②臣:以……为臣子。

③尸:祭主。

④诏:召见。

⑤北面:按臣子的礼节面朝北拜见君主表示尊
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
(2)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
(3)大学之礼.(___________)
(4)所以
..尊师也(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B.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C.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D.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作者的求师之难?请简要概括。

(2)乙文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把你的脚捆起来
苏童
一鸣几乎走遍了中国。

他的青春时光就像无数箭头标向这里、那里,他要到这里去,他又要到那里去。

一鸣的父亲是这么批评儿子的:中国那么大,你每个地方都要去吗?在家里呆着你就会死吗?就会死吗?
我没说呆在家里就会死,我不过是想去看看洞庭湖。

一鸣说,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我已经在家呆了二十多天了,我没去过洞庭湖,我一定要去一次洞庭湖。

一鸣很少去正视父亲的脸和眼睛,他认为这是一种减少冲突和口角的好办法。

一鸣也很少想起父亲,但是在开往邵阳的火车上一鸣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感到了某种危险,他看见父亲在身后摸索着什么,摸出了一条绳子,他听见了父亲的声音: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把你的脚捆起来,捆起来。

一鸣的双脚乱踢乱蹬了一番。

后来一鸣和美丽的修兰恋爱了。

一鸣记得他第一次向父亲出示修兰的照片时,父亲的眼光近乎审视一个危险的罪犯。

我们就要结婚了,一鸣说。

结婚?刚刚认识就要结婚?父亲怔了一会儿,突然有点忸怩起来,结婚当然好,不过
我还没有准备,什么准备都没有呢。

不用你准备,我们当然是旅行结婚。

一鸣说,是我结婚,要你准备干什么?
我猜到你们会旅行结婚。

父亲皱起了眉头,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而他的目光也沉下去,凝视儿子的腿,儿子的脚,父亲的手轻轻拍着膝头,我是说你们旅行回来,结婚,总得办一办,总不能弄得偷偷摸摸的吧?
我和修兰都不喜欢这一套。

一鸣挥了挥手说,修兰家在厦门,就在海滨,我喜欢那地方,也许结了婚就住那儿了。

一鸣记得父亲就是这时候开始沉默的,父亲盯着他的脚,一鸣觉得他的双脚脚背似乎被乱针刺着,他就来回挪移着他的脚。

他听见父亲的呼吸声很急促,父亲的手伸到桌上摸索着什么,一鸣冲过去抓过小药瓶,把高血压药片塞进父亲的嘴里,但父亲把药片又吐出来了,与此同时他的手继续在桌上摸索着,一鸣听清了父亲的嘟囔声,他在说,绳子,绳子,绳子呢?
绳子?一鸣突然想起了他在去洞庭湖的旅途上做的那个梦,他说,你真的想找绳子?你真的想把我的脚捆起来?
父亲的神情恍然若梦,他慢慢地开始安静下来,不,谁说我要绳子?父亲终于摇了摇头,我的血压太高了,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新婚旅行的目的地是一鸣以前想去而未去的西双版纳森林。

就在他们离开厦门登上火车的时候,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修兰的家中,内容恰恰是所有人最害怕的那种:父病危,速归。

修兰的母亲拿着电报冲进站台时,火车已经远去,她只好返身来到邮局给一鸣家里回了份电报,言简意赅: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不知道父亲的事情,也不知道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

一个月后一鸣回到家中,看见家里的每扇门窗都贴着双喜剪纸,所有的墙壁都粉刷过了,所有的旧家具都油漆过了,而新家具都在一鸣的房间里摆放得有条不紊。

一鸣的两个妹妹都在家里忙碌着,她们用谴责的眼神扫视着一鸣和他的行囊,一鸣觉得家里的气氛有点异样,他推开父亲的房门,看见父亲坐在床上,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

你还是回来了,父亲说,你还知道有个家。

你又病了吗?一鸣走近父亲的床边。

什么叫又病了?好像我老在给你添麻烦?父亲表情又归于漠然,他说,天有不测风云,可我这里什么都安排好的,不会给你添麻烦。

一鸣后来从妹妹手里接过了那封电报。

一鸣已在途中。

他念出了声音。

一鸣念那封电报时觉得那六个字像六颗钉子钉在心上。

一鸣的妹妹说,你把电报撕了吧,别让父亲看见它,他一看见它就伤心。

我把它收起来。

一鸣说着小心地折叠好那份电报,把它塞进了衬衣口袋,然后他站在父亲的房门口沉默了很久。

后来,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

一天,一鸣看见父亲的脚后跟在地上磨蹭着,他听见父亲说,鞋底下沾着什么东西?
一鸣蹲下来看父亲的鞋底,果然沾着东西,是一张皱巴巴的纸。

是什么纸?上面写着什么字?父亲说着把膝盖慢慢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

父亲戴上了老花眼镜凑近了那张纸,是份电报,父亲说,我想起来了,是那份电报,说你已经走了,走了。

一鸣已在途中。

一鸣也已经看清了那份电报,他觉得奇怪的是它早被藏起来了,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但一鸣来不及细想了,他看见父亲的手指突然松开了那份电报纸,父亲的身体突然歪倒在他的臂弯里。

一鸣的父亲最后死在一鸣的怀抱里。

一鸣梦见父亲的亡灵,父亲的亡灵年轻而健壮,他抓着一根绳子朝一鸣走过来,他说,别害怕,儿子,现在我要把你的脚捆起来。

(节选自苏童《蝴蝶与棋》,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力刻画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一鸣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从抵触到愧疚到理解的变化,看到那封六个字的电报是其情感变化的契机。

B.“父亲枯瘦的脸上有一种灿烂的微笑一掠而过”,表明父亲对一鸣的归来感到由衷的高兴,但随后的语言和表情变化则说明他恢复了对儿子的一贯态度。

C.“一鸣成了他父亲的好儿子”这一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水到渠成。

这也代表着这一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完全消解了。

D.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设置了伏笔:“我的血压太高了”“父亲在脑溢血的情况下又转危为安了”“他一看见它就伤心”等处为父亲的死埋下了伏笔。

2.文章画线句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他的双手不安地揉着膝盖。

(2)我老了,谁捆谁还不知道呢。

3.文章以“把你的脚捆起来”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及,请探究其丰富意蕴。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题记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飘飞。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

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军大衣的军人。

他坐上了雪橇,车夫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一下鞭子。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走动起来……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
车夫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他的鞭子。

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

到了以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你抽它一鞭子!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得了,你赶车吧!”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拉到啊?”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死神原本应该来找我……”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
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他走到马房里。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列表格。

2.阅读文中划线句,完成小题。

(1)分析句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2)揣摩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
3.姚纳最终有没有找到倾诉对象?请简述你的理由。

4.假如小说从姚纳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阐述。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初三某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里要组织一场“网上阅读利弊谈”辩论赛。

下边是双方辩词,请依据辩词内容,分别补写完成“因此”后的总结句。

正方辩词: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中学生网上阅读方便快捷,提高了阅读效能,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A____________。

反方辩词: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网上阅读到的信息内容庞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我们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
未健全,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况且,长期在网上阅读还容易伤害眼睛。

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B______。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

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我们只能从中取其一瓢,区别在于取哪一瓢。

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和你一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A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比喻任意挑剔。

使用语境错误。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

C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正确。

D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与“他一个人”矛盾。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