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体格生长
2、坐高(顶臀长):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和脊柱长度。 <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的值称顶臀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3、指距:指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正常人指距<身高。若指距大于身高, 39 则有长骨生长异常的可能。
第二节 体格生长
13
围产期
(孕 28 周 至生后 1 周)
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包含在婴儿期内
14
新生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要适应环境改 变(独立生 活) 各种功能不 成熟 1. 2. 3. 4. 5. 6. 疾病特点 先天畸形 早产 肺炎 产伤 窒息 遗传及先 天性疾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助产水平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
(三)、头围的增长 软尺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绕经枕骨结节最 高点回至原点的读数。头围的增长与脑、颅骨的 生长有关。出生时约32-34cm 。出生后前三个月 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约6cm。 1岁时约为46cm 2岁时约为48cm 40 15岁时约为54-56cm
第二节 体格生长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意义。连续追踪测 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 头围小<均值减2个标准差,常提示脑发育不 良的可能; 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脑积水。
19
意外(创伤、 加、断奶)
5、学龄前期:未满学龄的年龄。3-6岁
20
学龄前期特点
生理特点 体格稳步增长 智能发育更完 善 免疫功能改善 疾病特点 创伤 传染病 变态反应性 疾病开始出 现 保健原则及重点 注意教养 加强体格锻炼 定期体格检查 预防传染病,防止意外
儿科学
1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要求 :
学习儿科总论,要熟记儿科学的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2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各年龄期中, 如何促进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医学学科。 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3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 1、发育儿科学: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达到不断提高儿童体格、 智力发育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 2、临床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系统疾病的发 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 的治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2
胎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胎儿期 依赖母体
(从受孕 进行生长 到分娩共 发育 280 天)
先天畸形 孕母足够营 胎儿生长发 养,愉快心情, 育障碍 戒烟酒 遗传基因病 预防孕期感染 死胎、 早产、 慎重用药 流产 避免接触放射 线,有害物质 等 产前筛查(必 要时 )
第二节 体格生长
46
第二节 体格生长
2、体型匀称 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 如身高的体重(Weight for height.W/H), 胸围/身高(身高胸围指数), 体重(kg)/身高(cm)x1000(Quetelet指数), 体重(kg)/身高(cm)2X104(Kaup指数), 年龄的体块指数(BMI/age)等。
学习要求 :
熟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体格生长
常用指标的测量值及临床意义。
26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成年人的 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 可用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 能成熟。
27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 规律。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 统的发育
一、骨骼 (一)头颅骨 头围、骨缝和前后囟的闭合时间衡量颅骨发育 骨缝: 3-4月龄闭合, 后囟: 出生时有1/4小儿已闭或很小,一般在 出生后6-8周即闭合。 前囟: 出生时大小约1-2cm,6个月后逐渐骨 化变小至1-1.5岁时闭合。2岁未闭合为延迟闭合。 51
4、幼儿期: 1至3岁
18
幼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体格生长减缓 智能发育迅速 活动范围渐广 认知危险能力 尚不足 免疫力仍低下 疾病特点 消化紊乱 中毒) 感染、传染 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合理喂养(辅食添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 查 预防接种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 培养卫生习惯 注意安全,预防意外
47
第二节 体格生长
3、身材匀称 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 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 坐高(顶臀长)占身高(长)的比例由出生时的 0.67下降到14岁时的0.53。 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可使坐高(顶臀 长)与身高(长)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如甲状腺 功能低下与软骨营养不良。
48
第二节 体格生长
8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一、基础医学方面: 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 年龄增长而改变 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免疫: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预防 重要 心理: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强 9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二、临床方面: 疾病种类:与成人不同 临床表现:起病急、凶,易患并发症 诊断:疾病种类、表现有独到之处 治疗:综合治疗、重视护理及支持疗法 预后:修复能力强,如治疗得当,预后理想 预防:特别重要,有时是唯一有效手段,关系 到一生健康,有事半功倍效果。
10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二、临床方面: 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 各年龄组临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 表达差,定位不明确。 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 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
11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儿童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 性。将小儿年龄人为分成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 止,共40周。(280天)
81年龄粗细动作语言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新生无规则不协调动作能哭叫铃声使身体活动减少头眼协调能看发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能抬头咿呀发音视听协调注意自己的手笑出声玩自己的手有意识哭笑抓住玩具发单调音节伸手取物手眼协调学坐独坐一会认人翻身独坐稳玩具换手发复音爸爸妈妈自握饼干吃重复成人发音注意观察大人行动会意如再见见熟人要抱101独站片刻扶走摹仿成人动作12独走垂指摘用简单词对人或物有爱憎之分82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2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15个月走得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不同意18个月能爬台阶有目标地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部分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会说23字构成的句子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能跑会骑三轮车会洗手洗脸脱穿衣服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表示自尊性同情性怕羞能爬梯子会穿鞋能唱歌能画人象初步思考问题记忆力强好发问能单腿跳会系鞋带能分辩颜色数十个数知物品用途及性能67参加简单劳动如扫地擦桌子剪纸泥塑结绳能讲故事开始写字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熹独立自主形成性格小儿神经系统发育8384
21
6、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开始
22
学龄期特点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除生殖系统 严重的急性疾病 保证营养,加强体 格锻练 外各系统、 发病率降低 劳逸结合,养成良 器官发育接 龋齿 好生活习惯 课桌椅适合年龄, 近成人 近视 注意照明,预防近 学习的负荷 体位不正 视,龋齿和肠寄生虫 病 明显增加 变态反应性疾病
43
第二节 体格生长
(六)皮下脂肪 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反应皮下脂肪。 测皮褶卡钳来测量腹壁和背部皮下脂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4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 一定规律。 1、头与身长比例 : 头的生长在宫内与婴幼 儿期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则较晚,生长 时间也较长。这样,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 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cm)的比例 在婴幼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 45
41
第二节 体格生长
(四)胸围的增长 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出生时 32cm 略小于头围 1~2cm 1岁时等于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大于头围(约为头 围+年龄-1cm)
42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五)上臂围的增长 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增长 5岁以下儿童上臂围(左上臂围) >13.5cm 营养良好 12.5~13.5cm 营养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36
第二节 体格生长
粗略估计体重公式: 小于6月:出生体重+月龄× 0.7 7-12月: 6 +月龄×0.25 2-12岁:年龄×2+8
37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二)、身材的增长 1、身高(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3岁以下小儿的身长应该用量板于卧位测定。 身高生长2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 出生时身高: 50cm 1岁时身高: 75cm 2岁时身高: 87cm 2-12岁身高(厘米): 年龄×7+75(cm ) 38
28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快 慢不一。(二个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早、 生殖晚)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 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只有正常范围,没 有正常“标准”。 29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4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3、预防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系统疾病的预 防措施,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空间的内容, 将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4、康复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种疾病的康复 及转归,帮助儿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的发展: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医 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儿科学也逐渐向更深入、 更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儿科学的三级学 科分支主要以系统分化,与内科学相似,但是 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较大,应予 以区别。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
6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中最具特设的学科是儿童保健学和 新生儿学。 儿童保健学: 新生儿学: 围生医学:(围生期)
7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 段,有其独有的特点。 儿科学基本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1、差异大 (个体、性别、年龄) 2、防御能力弱易发生疾病 3、修复能力强
23
7、青春期:男13至20岁 女11至18岁 个体相差2-4岁
24
青春期特点
生理特点 生殖系统迅 速发育 体格生长加 快 神经内分泌 调节功能不 稳定
25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情绪不稳定 生 理 、 心 理 卫 生 甲状腺肿大 高血压 知识教育 加强教育和引导
第二章 生长发育
遗传:最重要因素
营养:儿童时期的重要因素,越小越重要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性别:客观存在的因素 环境:最有潜力改善的因素 母亲情况:与胎儿宫内发育有关 生活环境: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32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一般常用的指标有身高(长)、体重、坐 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脂 肪等。
33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 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和体液为体重的主 要成份。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 映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也是计算 小儿用药量和液体量的依据。最易波动的指标。
34
第二节 体格生长
出生体重: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1周由于摄入不足, 水分丢失、胎便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生后3-4日达最低(3%-9%),以后回升, 至出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超过 10%或第10天未恢复----病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可避免。
35
第二节 体格生长
生后第一月------体重增加1-1.7kg 生后三个月------体重增加出生体重的2倍 第一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等于生 后9个月内体重增加值 12个月婴儿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9kg) 2岁时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2岁至青春前期每年增加2kg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至2/3, 15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 70%。
3、婴儿期:生后至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16
婴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生长发育迅速 营养缺乏性疾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 营养需求较高 病、消化紊乱 辅食添加、断奶) 来自母体的免 感染性疾病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检 疫抗体逐渐消 传染病 意外、创伤 失 开始自己行走 查 预防接种 预防佝偻病、贫血等 防止意外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 培养卫生习惯 衣服宜用布料、透气、 吸水 17
4、指距与身高 正常时指距<身高。 若指距大于身高1-2cm ,出现蜘蛛样指 (趾)(马方综合症),对诊断长骨的异常 生长有参考价值。
49
第二节 体格生长
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体格生长第二个高峰期 性别差异:女孩进入高峰比男孩快2年,男孩 骨龄15岁,女孩骨龄13岁时,身高生长达到最终 身高的95%。女孩乳房发育后(9-11岁),男孩 睾丸增大后(11-13岁)身高加速生长持续1-2年 女孩:每年增加8-9cm,男孩:每年增加910cm,其增加值为最终身高的1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