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陕西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
(三)
1.人们看到别人处于紧急状态情境中而不去救援,不是由于人性的丧失,而是由于其他人在场,使其责任意识降低,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援助动机。
这种责任分散心理,又称旁观者效应,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变得不明确,从而责任感淡化,事情最终以谁都以为不会发生的方式发生。
由于责任扩散,因而见义不为,见死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内疚感也同样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某一个人所要承担的道德评价的风险大大减少,他所感受到的道德谴责的力度也大大降低,从而在下一次类似情境下完全可能采取同样的态度与行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造成道德冷漠的原因
B.避免道德冷漠的措施
C.旁观者效应出现的背景环境
D.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心理机制
2.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
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
“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
“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
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3.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称,微博问政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认为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一些问题,林教授说,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官员腐败问题,对林教授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微博反腐因网络暴力而失序
B.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选途径
C.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4.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在白垩纪古近纪分界时的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
有人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是主因,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次因。
但二者时间接近,很难区分,科学家利用新发现的化石记录研究了此事件。
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迅速上升相对应,第一次灭绝事件与火山爆发对应,第二次规模稍小的灭绝事件和陨石撞击及白垩纪与古近纪的界限时间更接近。
他们提出,分界前的灭绝事件增加了生态系统压力,使生态圈更容易受到第二次灭绝事件影响。
然而,分离第二次灭绝事件中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各自作用依然很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球史前生命或是遭遇双重灾难而导致物种大灭绝的
B.研究证明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史前生命灭绝的主因
C.地球史前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的迅速上升直接相关
D.人类若任由地球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又一次大灭绝事件
5.在一些地方,夜间经常能看到美丽的极光,这种奇异又神秘的极光一直吸引着我们。
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
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
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
每逢太阳活动积极的年份,可以看到更为壮观的极光景象。
当夜晚来临,红、蓝、绿相间的光线布满夜空中,场面极为壮观。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大部分地区还是看不到极光
B.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相关
C.极光场面极为壮观
D.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6.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
而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急于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大大超过自然的破坏。
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价值观起了变化,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传统建筑将重新受到重视。
但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任凭今
后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已遭受破坏而不复存在的传统建筑及其历史环境来说,留下的只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以上文字最主要想说明:
A.传统建筑的保留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B.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C.对于传统建筑来说,人为破坏的程度往往大于自然的破坏
D.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建筑的破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7.“被边缘化”大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
有的单位被赋予的任务已足够重要,有的干部被委派的工作已属量才适用,但这些单位和干部依然觉得被重视得不够。
抱怨和不满,在很多情况下,不过是期望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注。
然而,这种负面的心态不仅得不到同情与关注,反而会在怨天尤人中消磨工作热情和奋斗意志,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甚至最终出局。
不排除确有被忽视的情况,但从根本上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被边缘化”往往并非客观事实
B.抱怨和不满的情绪只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C.没有边缘的岗位,谨防自己把自己边缘化
D.摈弃“被边缘化”的消极思想,要以积极的行动掌控自己的命运
8.经济增长下滑源于人口的老龄化,果真如此吗?有结论指
出:人口结构越年轻,国家越穷,而反之则越富。
那么为什么要恐惧老龄化呢?人们认为衰老会让人变得脆弱,65岁以上的人是社会的负担。
不过,一些人的生产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人,而这并不关乎年龄。
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需要结合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和健康状况来综合考虑。
全球大多数国家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于年长者,他们通过提高教育程度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办法,或许可以弥补人口少的缺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人们完全有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B.要多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影响
D.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9.垃圾填埋场是厌氧细菌的滋生地,会产生大量的甲烷。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尽管可以将其捕捉并转化为能源,但是即使最高效的回收系统,仍有高达10%的甲烷发生逃逸。
由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大部分来自有机废弃物,因此可以用更绿色的方式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堆肥。
实际上,垃圾填埋场里三分之二的垃圾可以堆肥,这就大大减少了甲烷的产量。
由于堆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有机废弃物中的碳可能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有机物重新组合成液态燃料(乙醇或甲醇),或用作其他工业原料。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甚
B.现阶段的甲烷回收系统对其的捕捉利用依旧有限
C.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能有效减少甲烷的生成
D.堆肥这种垃圾处理方式需要将其生成的有机废弃物重新组合
10.硅藻是南极浮游植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繁衍能力极强。
它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于是,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合适。
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
A.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最恰当
B.磷虾的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
C.没有硅藻就没有磷虾、鲸类、企鹅和海豹
D.硅藻的繁衍能力极强,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围绕旁观者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前两句话介绍了什么是旁观者效应,后半部分则阐述了旁观者效应的发生过程,即一个人由于责任扩散,内心的罪恶感、所受的道德谴责都会降低,并且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仍然会产生这种旁观效应,因此文段的主旨是在介绍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机制,即D项最为贴切。
A、B两项没有抓住“旁观者效应”这一主体,排除;C项中的的“背景环境”只是前文对旁观者效应下定义的内容,而文段的重点在于旁观者效应的产生过程,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A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积极老龄化”这一话题,接下来通
过转折词“但”强调“积极老龄化”的含义远超“老有所为”,其含义更丰富。
后文从两个概念的主体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老有所为”的主体只是老年人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为”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
故文段强调的是“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对应A项,当选;B项“主体不同”、C项“重视参与”仅为解释说明中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非重点,均排除;D项对应首句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根本原因”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B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先讲“网络问政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然后指出微博举报的具体问题,最后表明态度“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来反腐,即承认微博并非反腐最佳途径,故B项正确。
C、D项偏离材料重点;A项“网络暴力”材料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4.A解析:文段先提出“陨石撞击是主因,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次因”后面通过“但”进行转折,之后提出“二者时间接近,很难区分”。
接下来利用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随后提出科学家的观点“生态圈更容易受到第二次灭绝事件影响”,后文再次出现转折词“然而”,转折之后强调“分离第二次灭绝事件中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各自作用然很难”,可知整个文段都在强调灭绝事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很难区分、无法分离,对应到A项
“遭遇双重灾难”。
B项“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出现在转折之前,非重点,并且“主因”表述错误,文段说多种因素很难区分,排除;C项是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导致”表述错误,文段只说了“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迅速上升相对应”,并且这一句也是解释说明中的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极光”,随后讲述讲述极光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导致的”,后文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文段中提到“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也是在进一步论证极光形成的原因,因为“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就是“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因此文段主要讲述了极光的形成过程,所以D项“极光是怎么形成的”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
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排除。
B项,表述不全面,“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相关”仅仅是文段后半部分的内容,没有提到前文所讲述的极光具体的形成过程,排除。
C项,“极光场面极为壮观”不是文段所强调的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B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文段一开始通过对比提出在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而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人为破坏大大超过自然的破坏”,通过两个转折关联词“而”“但”语义后置,转折后是重点,因此重点落在“但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这一句,这一句主要强调传统建筑破坏的危害性。
第二步,在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由提问
方式可知这是一道隐含主旨题,因此要选解决问题的对策。
B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对策,正确;D选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但表述有误,文段强调的是“遗憾”而并非“不可避免”,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7.D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第一句先说“被边缘化”是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
接下来三句话具体阐述了“被边缘化”产生的主观心理以及所造成的危害。
最后一句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的主旨句,“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
第二步,选择与主旨含义相同的选项。
D选项是文段最后一句的同义替换,故答案为D。
A项是第一句内容;B项说的是抱怨和不满的消极影响;C项偷换概念。
故正确答案为D。
8.B解析:文段开篇提出问题,即经济增长下滑是否源于人口老龄化。
之后通过“不过”说明一些人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关乎年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人口老龄化都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最后以事实证明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需要综合考虑,并通过“全球大多数国家年轻人”对该结论进行举例说明。
故文段重点在于“需要”引导的对策,即要“综合考虑”。
B项中“多角度”一词为“综合考虑”的同义替换,当选。
A、C两项:A项中的“完全”与C项中的“任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项:对应文段首句,而首句只是提出问题,后面已经给出结论,即对前面问题给予了否定,故“造成负面影响”与文段表述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C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垃圾填埋场会产生甲烷,接下来论述了甲烷对环境的危害并指出了甲烷回收难的问题,属于提出问题部分。
随后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即“通过堆肥”解决甲烷问题。
后文继续论述,即使堆肥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但依然可以用作液态燃料和工业燃料,属于对前文对策进行补充论述。
故整个文段重点强调“堆肥”这一对策,能够解决前文“甲烷”问题,对应C项。
A、B两项,位于对策之前,属于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D项“有机废弃物重新组合”属于补充说明中的内容,非重点,且尾句“或”字连接两个方面,D项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A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第一句交代了磷虾的生长条件,第二句论述磷虾的用途和它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最后一句指出磷虾适合成为南极生物的象征。
由此可知,题干整体上属于“铺垫解释原因—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其语意重点是最后的观点,即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合适。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
B项只是对材料第二句话(即铺垫部分)的概括,并非材料主旨;硅藻的大量生长为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条件,并不能说明没有硅藻就没有磷虾,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项说法不合文段,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是磷虾,而非硅藻。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