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科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II. 命题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反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III.考核目标与要求
1.能够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能够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够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理解题目的材料,准确地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4.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简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
5. 能够简单分析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IV. 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的内容。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V.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VI.题型、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
一、试卷题型结构
全卷均为选择题,包括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和四选二的双项选择题两种题型。
各题型的题量、分值如下:
注: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二、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各部分占满分值的比例如下:
经济生活约30%
政治生活约25%
文化生活约20%
生活与哲学约25%
VII.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监事会B.股东大会C.董事会D.职工代表大会
答案:B
2.最终决定商品价格的是
A.收入B.供求关系C.消费心理D.价值
答案:D
3.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
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B.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C.人民当家作主D.阶级统治的工具
答案:C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数民族居住
答案:B
6.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
答案:A
7.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矛盾B.量变与质变
C.前进性与曲折性D.共性与个性
答案:A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两副对联表明
A.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统一的
C.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II: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某私营企业出口的DVD机的成本与利润表(单位:美元)
9.从上表看,企业增加利润应主要依靠
A.出口转内销B.购买外国专利技术
C.自主创新D.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制造成本
答案:C
10.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
A.劳动、资本B.资本、技术
C.管理、技术D.劳动、技术
答案:D
11.2007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
这体现了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C.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D.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答案:D
12.在处理对外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1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
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B.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差距
C.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慢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答案:B D
15.根据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仔细研究和认真修改。
《政府工作报告》被修改33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12处。
这说明
A.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负责和报告工作
B.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D.全国政协与国务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答案:B C
16.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
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A D
17.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A.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
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A D
附件2: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2.理解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历史观点。
3.理解并解释历史材料。
4.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
5.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
6.领悟和判断历史价值观念。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包括历史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
具体如下: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太平天国运动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历史(Ⅱ)
9.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0.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6.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历史(Ⅲ)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8.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相对论和量子论
(5)现代信息技术
2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