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关键词】中药材;浙八味;杭十八味;古代;杭州
Abstract:Ithadfertilecountrysideland,richproducts,densepopulationand creeksandlakesinancientHangzhouanditsneighbourarea,wherethe reisagoodplacefor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Ithadlonghistor yof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withabundantoutput,pureandgood nature,andmuchvarieties;amongwhich,somefamousandcostlymedicinalmaterials,suchas “eightZhe’s”and “eighteenHangs”,werenotonlyadoptedbroadlybycourt,royaltya nddoctors,butpurchasedbymanybusinessmenandsoldfartoabroadas
well;theyseemedtobeintheleadingplaceinChina.
Keywords: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eightZhe’s;eighteenHangs;ancient;Hangzhou
秦汉时期,杭州医药商业开始兴起,大多是医药一体,中医一面行医,一面采药,自制自卖。东晋以来,中药商业逐渐增多。北宋中药材的采集和栽培技术有了提高,杭州人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时日,要根据药用部位、地区、气候、种植条件等的不同区别对待。宋朝常用药物栽培品种约70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这与将药物作为重要经济作物进行栽培有关,一些外来药物也开始引种。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使临安成为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蛰居此地的南宋朝廷重视京城临安等地的药业发展,致使杭州药材种植面广,药材达70多种且大多分布在城郊、富阳、余杭、于潜、昌化等地。药市和药店鳞次栉比,城内有著名京师大药铺数10家,云集在御街中段的保佑坊、太平坊、中瓦子、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有的专为皇室和富家豪门服务,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特别彰显,专门按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制熟药丸散发卖,并由此推行到各府州县,相沿百年。制药工场规模较大、药膳风俗盛行,大有独领全国风骚的势头[1]。元明清时期,杭州的中药材生产更蒸蒸日上,现分述如下。
1药材丰富
杭州四周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
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南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序言就记载钱塘有三建,即乌头、附子、天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杭州的中草药材十分丰富,产地较广,品种较多。当时杭州盛产姜木瓜、蜜、干姜、芑、牛膝、黄连、杞、佛手草。杭州吴山的采芝岩,岩下有一丈多土地,可以种植黄精等药物,成为药圃。据《名医别录》记载:钱塘出产石膏,白沏为佳。钱塘还出产鬼臼,近道者味甘,上长丛毛最佳。
北宋时期,杭州又增产了云母、白术、槀木、五味子、木鳖子等中药材,江干区笕桥镇一带频江临水,也盛产中药材[2]。如:961年,都城建在杭州的吴越国朝贡北宋香药15万斤。973年,朝贡乳香21000斤。975年,朝贡乳香、香药以万计。978年,吴越国被北宋统一,朝贡药物由此停顿。这说明当时杭州中药材生产和贸易十分红火。
南宋时杭州有70~80种药材[3]。元朝时期,杭州兴礼坊内的佑圣观(公元1303年)重建药畦和洗药井,这是继智凯之后又一条佛教寺院栽药的较早史料[4]。
随着明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杭州药材栽培的面积、品种均有扩大和增多。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杭州土贡蜜陀僧10觔、甜葶苈12觔、山栀子115觔。嘉靖《仁和县志》载:“堪以充贡一十三
品:香白芷、紫苑、吴茱萸、麦门冬、千金子”等13种药材列为贡品。此时,市郊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早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药材产地,并在望仙桥附近有药船停舶处。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杭州产“藁本、野园荽、鸡儿头苗、五不留行。”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杭州产“云母、术、白芷、吴茱萸、常山、鬼臼、茗、元胡、木鳖子、白头翁、苧麻。”《万历钱塘县志》又载杭产药材分:草部七十一种、木部有十、石部有二、虫部有十,大多与现代品种相近[5]。
1636年~1840年间,杭州仍是全省产药最多的地区,新的品种有旱绯、玉白、缀露、千叶白等[5]。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出产荆芥、薄荷、玄参、麦冬、菊花、白芷、紫苏等药材数10种,产量丰富,品种纯良,至民国初年最著名的有18种,俗称“杭十八”,并大量出口。据《康熙仁和县志》卷六·药之属·物产类载,清朝杭州药材有88种。《仁和县志》又载:“白芷:府土贡岁办香白芷六百斤,仁和贡办白芷六百斤,富阳、余杭各贡办白芷五十斤;吴茱萸:仁和贡办”,有很多地产药材列为贡品。
康熙初年,尤其是浙贝已盛产杭州笕桥一带,后钱塘江坍塘,海水淹灌,才移植于宁波象山,改名“象贝”。清中叶,杭州郊区的家种药材不断发展,以品质优良而著称一时。据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吾杭西北山近留下小和山一带地方和南高峰翁家山等处皆产野术,味甜气香,切开无砂点,白如雪色者,名玉术、雪术。”比
其它产地野术质量优等。清光绪《杭州府志》载:“艮山门外范浦,多种芍药,冠于诸邑者,有早绯、玉白、缀露等名,又有千口十白者,土人尤贵之”,“玄参出仁和者多,笕桥者佳”。清光绪末年,张万春在艮山门外打铁关等处,租田1000多亩,种植浙贝,名为“万春农场”,直至民国初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九月十日《杭州白话报》还刊登当朝电传谕旨:令浙江巡抚采办浙产药品,野术、杭白菊、大生地、金菊花等类,迅速齐京。这些都可说明杭州地产药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很多,品质纯良,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
2主要药材的生产状况
杭菊花:以杭白菊的种植上溯年代来看,最早记载于《乾道临安志》,而唐朝杭州地区的菊花种植未见专业著述,至今所能见到的大多散见于诗赋杂记和药书一类文字中。杭州产菊从杜甫叹菊、沈竞正名、到汪灏总结的一系列史料来看,唐代杭州已较普遍地人工种植黄菊花和白菊花。唐朝杭州地区种植甘菊、产菊、施菊于市场已可见肇端。以其发展而论,大多由庭院一隅的自需移植扦插,到较大面积的自觉园圃畦地种植;由自种自用(食、赏药)馈赠,到少量的市场交易,遂渐形成流通,集散于杭州港(钱塘)而流传于世。白芍: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日华子本草》首先记载白芍:“此便是芍药花根,海盐、杭、越俱好”,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元、明、清以来,杭州是重要白芍产地之一。明朝《本草品汇精要》也有“海盐、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