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杭州非遗故事传说
杭州非遗故事传说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其中不乏众多的故事传说。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杭州的非遗故事传说。
1. 茶叶文化传说。
相传,唐朝时,一位僧人在南山观音岩前打坐修行,发现眼前一株茶树不但枝叶茂盛,而且茶香四溢。
这位僧人便将茶叶带回了寺庙,制成茶叶供奉给观音菩萨。
从此,杭州的茶叶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名茶之一。
2. 绸文化传说。
相传,古时候,杭州是绸缎之乡。
有一年农历三月,桐庐县的绸缎农民在采桑时发现,一颗野桑果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极为罕见。
他们将野桑果带回家,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培育出了品质上乘的野桑蚕,并开展起产绸业。
3. 西湖龙井传说。
相传,龙井茶的栽培最早是在明朝初年。
某天,一个农民到了西湖旁钓鱼,突然看到一条绿色的龙从湖底快速游来游去,十分神气。
农民好奇地爬上岸去看,发现绿龙游过的地方长出来的茶叶,味道特别鲜美。
于是,农民带着好茶种回家,推广种植。
4. 剪纸传说。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位姓马的剪纸匠,在杭州雇了一些工人帮助他做剪纸。
马姓剪纸匠还善于用双手编织竹器,竹编艺术上乘。
经过多年的努力,马姓剪纸匠成为了杭州剪纸的代表人物,流传至今。
5. 木版年画传说。
相传,古时候,杭州的年画木版都是从甘肃引进的,当时杭州的年画还不是很有名。
直到有一天,一位姓张的木版年画画师在本地创作了一幅《金童玉女》的年画,因为画面精美,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而成为了杭州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
杭州的非遗故事传说源远流长,每一个传说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老而奇妙的传说,传承至今,为杭州的非遗文化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
感谢观看
3.中医方面:明洪武17年(1384年),杭州桐君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的前身“惠民药局”创立,清代、民国 时期历称桐庐药材会馆、寿全药店等,1960年,改名为桐庐县中西药公司。2006年,在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以 “桐君堂”为商号杭州桐君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秉承桐君“济世救厄”精神,桐庐的历代名老中医们在服务百 姓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在数十年医疗实践中整理了一大批单方、验方、编写了《桐庐名老 中医经验选集》一书。著名老中医有许仲凡、许子春、金学明、胡之璟等人。
历史渊源
1.传说方面:桐君为黄帝时人,相传其在桐君山炼丹修炉,采集百草,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被公 认为中药鼻祖。在桐庐,流传说许多关于桐君老人的故事。
2.种、采药方面:桐庐药业之举渊源流长,清康熙22年、光绪2年的《桐庐县志》分别载有地方药材50个、 67个品种,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桐庐选送的茯苓、木瓜、五倍子、玉竹获中药材一等奖。1988年6月,全 县蕴藏量较大的地产药材已达840余种,蕴藏总量达1100万公斤,其中山茱萸、半夏、覆盆子、白术、黄精、野 菊花、白茅根、葛根、益母草、贯众、元胡、玄参、山药等几十种地产药材因其蕴藏丰富,道地质优而名扬四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 化)
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01 简介
03 基本内容 05 濒危状况
目录
02 历史渊源 04 主要价值 06 保护措施
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中药文化),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传统医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桐君中药文化是以桐庐县为流布核心,扩展至全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它包含有中药鼻祖桐君的传说,桐庐民 间广泛悠久传统的中药采集、种植传统,秉承传统的中药古法炮制方法,药祖桐君名医馆“悬壶济世,求真济人” 医药文化及“华夏中药节”等民间桐君祭祀活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秦 汉 时期 , 州 医药 商业 开始 兴起 , 杭 大多 是 医药
一
材十分 丰 富 , 产地 较 广 , 品种 较 多 。当 时杭 州盛 产姜 木 瓜 、 、 姜 、 、 膝 、 连 、 、 手 草 。杭 州 吴 蜜 干 芑 牛 黄 杞 佛 山的采 芝岩 , 岩下 有一 丈 多 土地 , 以种 植 黄精 等 药 可 物 , 为药 圃。据 《 医别 录 》 载 : 塘 出 产 石 膏 , 成 名 记 钱 白沏为 佳 。钱 塘还 出产鬼 臼 , 道者 味 甘 , 近 上长 丛 毛
P o u to fM an C ieeM e iia aeil i ce tHa g h u Z u De n ,LiXi r d cino i h ns dcn lM tras n An in n z o h mig n,F n Ll Z e in ih rM e c l a i h ja g H g e dia i
最佳。
体, 中医 一 面 行 医 , 面 采 药 , 一 自制 自卖 。东 晋 以
来, 中药 商业 逐 渐 增 多 。北 宋 中药 材 的采 集 和 栽 培 技 术有 了提 高 , 杭州 人 沈 括指 出采 集不 可 限 于时 日, 要 根 据药 用 部 位 、 区 、 候 、 植 条件 等 的不 同 区 地 气 种
别 对待 。宋 朝常用 药 物栽 培 品种 约 7 0种 , 种植 面积
大、 产量 高 , 这与将 药 物作 为 重要 经 济作 物 进 行栽 培 有关 , 一些外 来药 物 也 开始 引种 。南 宋 建都 临安 ( 今 杭 州 ) 使 临安 成 为 当时 政 治 经 济 的 中心 , 居 此 地 , 蛰 的南宋 朝廷 重 视 京 城 临 安 等 地 的药 业 发 展 , 使 杭 致
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
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但其中以“浙八味”最为有名。
“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主产于浙江,尤以浙江天台所产质量最佳。
白术苗在3元--3.5元一公斤。
种苗种植,亩用种量为80-100公斤,直播亩用种子5-6公斤。
如果育苗第二年移栽的话,亩用种子10公斤,可移栽5亩地左右。
移栽以秋末或春初时间段最好,成活率高,几乎没有死亡。
白术亩产干货300-350公斤,目前白术关注商家虽多,但介入大货者较少,行情暂时保持稳定,货源走动一般,目前市场浙江产统货个子21-22元,亳州地产统货个子售价21元左右,饮片走销较前些时日略显好转,统货售价在23-24元;河北安国产统货个子售价14.5元左右。
平均每亩白术产有收7000元入,也是一不错的发展项目(2012.3.20)。
有诗为证:“医家白术重天台,郡守曾将蜜饯来。
嚼罢不知香满室,桃花流水梦瑶台。
”白术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种植技术要求高,经常因为重茬、不重视土壤消毒、生长期高温多雨等因素,造成大面积枯萎死亡。
现简单介绍一下白术的种植技术。
(一)精心选地,适时播种选好地是白术获得高产优质的前提,白术具有"四怕三喜"(怕旱;怕湿喜燥;怕热喜凉;怕熟喜生)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严格,宜选择地势高燥,气候凉爽,阳光充足,海拔350m以上,土层深厚,地下水位lm以下,排灌方便的微酸性黄泥沙质松土及种过5年以上禾本科作物的田地或生地种植。
这不仅可减轻病虫危害,而且有利白术根系充分发育,为高产打下基础。
白术从"大寒"至"清明"均可种植,但过早种植,不但易受冻,而且还增加了病菌侵染、霉烂的机会;过迟种植,白术幼苗根茎不旺,抗逆性低,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
据试验证明:以"12月下旬—1月上旬种植最为适宜,白术生长快,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增产幅度大。
浙 八 味
尹 梦
走进浙江 寻找中药
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但其中以“浙八味"最 为有名。“浙八味”实际上是指浙白术、浙 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浙玄参、 浙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由于其质量 好、应用范围广及疗效佳而为历代医家所推 崇。早在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 病论》中就有58处运用“浙八味”。可见 “浙八味”早已驰名中外。北京同仁堂、上 海雷允上、杭州胡庆余堂等一些名老药店, 都选购“浙八味”作配方用。 “浙八味” 在浙江的栽种已有悠久的历史。
浙江丽水
华佗夫人与白芍
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 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 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 种在了屋前。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 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 声。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 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 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 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 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 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 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 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
坡等南洋国家,更是供不应求,每次都赚得赚得盆满钵满。 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徽帮茶商汪裕泰发出的第一批桐乡菊 花,仔细验收。一打开封口,菊花的阵阵清香飘逸而出。 取出一看,只见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的贴纸-“蝴 蝶牌杭白菊”几个字跃然纸上,下面是一段介绍产品的文 字:“杭白菊者,冬苗 、春叶 、夏蕊 、秋花,被受日月 之精华,四时之灵气。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 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产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伦 茶菊庄”。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还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 “本庄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购地数千亩,聘请工匠, 精心栽培,所产茶菊,非同一般,欲买正宗杭白菊,请认 准蝴蝶牌商标。”梁老板一脸惊喜,忙打开封包,撮出几 朵菊花,放进茶杯,沏上开水。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 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色洁白晶莹,花香清馨扑鼻。梁 老板不禁拍手叫绝:怪不得古人称之谓“千叶玉玲珑”!
杭州一个让你感受传统医药文化的地方
杭州一个让你感受传统医药文化的地方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医药文化。
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你都能感受到传统医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带你一起走进杭州,探寻这座城市中让你感受传统医药文化的地方。
一、西湖药师山西湖药师山,位于风景秀丽的西湖边,是杭州一处享有盛誉的传统医药文化景点。
这座山以山间寺庙为主题,而山脚下的西湖药材市场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医药爱好者前来参观。
这里可以买到各类中药材,并聆听药材的功效和应用。
在西湖药师山,你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可以深入了解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
二、中药街杭州还有一个让人忍不住驻足的地方,那就是中药街。
中药街位于杭州市区的中心地带,集中了众多中药店和药膳馆,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医药的海洋。
走在中药街上,你能看到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从常见的枸杞、人参,到珍贵的灵芝、鹿茸,应有尽有。
而且这里的中药店还会有专业的药师为你解答疑问,推荐适合的药材,让你尽享传统医药文化的魅力。
三、中医药博物馆若你想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医药的历史和发展,那么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中医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区,是中国唯一一家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览丰富多样,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各种藏品和展品琳琅满目。
通过参观这些展品,你可以了解到中医药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领略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中医院如果你对中医药感兴趣,并且愿意亲身体验,那么可以前往杭州的中医院。
这里有许多有名的中医师,他们擅长于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在中医院,你可以亲自感受中医师的手法和治疗技巧,同时更容易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应用。
对于喜欢中医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接触传统医药文化的绝佳机会。
总之,杭州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医药资源和文化遗产。
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你都能感受到传统医药的独特魅力。
不论是西湖药师山、中药街、中医药博物馆还是中医院,都是让你感受传统医药文化的绝佳去处。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三)
从表 2 5可 以看出, 图经本草》 《 中记载 的两浙
路 土产 的药 材有 : 云母 、 五味子 、 藁本 、 芋 、 臼 、 茵 鬼 木 鳖子、 石英、 黄、 断 、 紫 蛇 续 五味 子 、 蔓荆 实 、 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秦 黄
常州 温州
药根、 甘遂、 贝母、 白鲜、 白薇、 连翘 、 黄连 、 金星草 、 署 预、 泽漆 、 蔓荆 实 、 甲香 、 斛 、 姜 、 姜 、 脊 、 石 生 干 狗 紫 菀、 紫葛、 乌药、 防风、 王不留行 、 白芷、 菝葜 、 常山、 蜀
处州
《 平寰宇记》 太
处州 土产: 与台州 同。 ( : 注 台州 土产 : 干 姜、 甲香 、 鲛香皮 ) 。
《 宋史 ・ 地理志》 处州 贡黄连 。 《 丰九域志》 元 土贡黄连一十斤 。
路, 江南路为其一, 天禧四年 (00 分 置江南东 、 12 ) 西 二路 。今 鄱 阳 湖 以东 为 江 南 东 路 ( 江 宁 府 , 南 治 今
杭 州 , 杭州 市 ) 今浙 江 省 , 今 为 兼有 今 江 苏省 太 湖 周
秀 《平 宇 》 J 苏 同苏 土 : 脂 州 太寰记 卅 嘉 舂 州 ‘州 产白 、 石
江 阴军 《 太平 寰宇记》 土产 : 同常 州 ‘ 常州 土产 : 薯药 ‘ 出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五)
库未收书 目 提要》 中。已不能辨别 出书中是否原有
药物 记载 。 1 3 《 淳 临安 志》 纂 于宋 度 宗 咸 淳 年 间 , 于 . 成 晚
今产 中列有 谷 、 、 、 、 、 、 、 衣 货 药 果 花 木 竹等 类 , 其 中药部 下列 有 白术 、 萸 、 蒲 、 白皮 、 药 、 茱 菖 桑 芍 五加
作者 周淙 , 字彦广 , 湖州 长兴人 。于 乾道年 间任 临安 府知府 。原 为 十五 卷 , 传 世 者 , 原 《 今 仅 志》 本 三 残 卷 及钱保 塘《 记》 卷 。卷 二涉 及 物产 、 贡 等 与 札 一 土
药 物有关 的 内容 。
作者施谔 , 是在《 乾道临安志》 后八 十年 的问世 之 的 , 已散佚 , 被 《 久 未 四库 全 书 》 录。后 被 从 宋 刻 采
府 事 。原 书 10卷 , 0 已散佚 , 经 多人补 辑至 9 。 后 6卷
《 淳 临安志 》 咸 不仅是 临安 志 中 , 也是 宋 代 方志 中最 详 尽 的。其卷 五 十八 下列 “ 产 ” , 中列 有 谷 之 物 项 其
参、 苦参 、 沙参 、 白鲜 皮 、 石竹 、 白薇 、 芦 、 山 、 藜 恒 革
薜 、 寄奴 、 灵仙 、 刘 葳 五倍子 、 陈 、 茵 山药 、 黄菁 、 麦 、 瞿 旋覆花 、 花 、 菊 枸杞 、 草乌 头 、 鬼箭 、 山豆 根 、 茯苓 、 半
品 、 之 品、 丝 集之 品 、 之 品 、 之 品 、 之 品 、 之 货 菜 果 竹
品、 之品、 木 花之 品 、 之 品 、 药 禽之 品 、 兽之 品 、 鱼之 虫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一)
路 。这里主要介绍北宋 时使用年代较长, 相对稳定 的元丰 2 路作为代表。 3 元丰 2 路是北宋时使用年代较长 , 3 相对稳定一 级政区区划。宋代 主要史料 记录 的土贡也是 以这 2 路为准的。这 2 3 3路为 : 京东东路 、 东西路 、 京 京
西南路 、 京西北路 、 河北东路 、 河北西路 、 河东路 、 永 兴军路 、 秦凤路 、 淮南东路 、 淮南西路、 两浙路 、 江南
维普资讯
江西 中医学 院学报
20 0 8年第 2 0卷第 1 期
州。府分京府和次府 , 北宋时有四京府 , 即东京开封 府, 西京河南府 , 南京应天府 , 北京大名府 。南宋初 年无京府之置 , 到建炎年中升杭 州为临安府。次府
在女真族的大举进攻下 , 宋高宗一路南逃 , 把北 方让给大金 国。偏安南方 的宋朝史称南宋 , 地盘大 大缩小 , 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 。其 1 路为 : 7 两 浙西路 、 两浙东路 、 淮南东路 、 淮南西路 、 江南东路 、 江南西路 、 京西南路 、 荆湖南路 、 湖北路、 荆 福建路 、 成都府路 、 潼川府路 、 利州东路 、 利州西路 、 夔州路 、 广南东路 、 广南西路。 我 们 对宋 代 药 材 产地 的讨论 也 以此 为单 位 , 但 为资料所限 , 的讨论方式有所不同。 南北
・ 基金项 目: 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B -作- (03 IT01 1 ) I  ̄ 20DA J3 ~ 2 - ・ 通讯作者 : 贤。 d oo6o27 , m izag u i tsh. r) ・ 张瑞 T (l)4510E— a : n- ia  ̄ ouc lh rxn o n
・
l ・ 5
如宋太祖 刚刚建国, 鉴于唐末五代方镇以朝 贡 的名 义 . 民 间强征暴 敛 。 民众造成 无 尽灾难 。在 在 给 建隆二年( 6 ) 就“ 9 1 , 诏文武官及致 仕官 、 道 、 僧、 百 姓, 自今长春节及他庆贺, 不得辄有贡献 。L5 ” ]9 1o 自太祖至神宗 , 不断诏罢各种土贡, 有些官员还 因私 自决定用特产充贡被流放。这种情况在徽宗时
宋代药材产地概貌(二)
土贡青 、 硝各一 十斤 , 麝三两。 麝香贡 。 忻州贡解玉砂 、 。 麝
忻州 贡解玉砂 、 。 麝
辽州
土贡麝二两 , 玉沙五十斤 。 解 < 太平寰宇记》 石膏。 ‘ 宋史 ・ 地理 志》 汾州贡石膏。 汾州贡石膏。 < 文献通考》 < 元丰九域志》 土贡石 膏二 十斤 。
并州土产 : 煎梨贡 , 甘草 、 龙骨 、 人参 、 柏子 仁、 矾石 、 葡萄 贡。( 图经云 : 隋 榆次 龙骨 、
…. .
并 <平宇 》 窦銎 藉 O县 孤 山 , 州 太 寰记 釜 季) 北 突 南每 , 出 年
采进 。( 大通监 : 注: 北宋太 平兴 国间从太 原府分出置 , 治所在今 山西交城县 。 ) 《 宋史 ・ 地理志》 太原府贡甘草 、 人参 、 矾石。 并州贡甘草 、 人参、 窘石。
宋代药材 产地概貌 ( ) 二 *
★
张瑞 贤
王 婧 张卫 张慕群 ( . 1 中J 北京 10 2 ) 0 0 0
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 ;. 070 2北京康斯泰克
咨询有 限公 司
关键词 : 药材 ; 地 ; 产 宋代 中图 分 类 号 : R一0 2 9 文献标识码 : A
熙 宁三年 ( 0 0 省 宪 州 ; 年 ( 0 2 省 慈 州 ; 年 17 ) 五 17 ) 十
忻州 泽州
土贡防风三十斤。 人参 、 、 紫草 白石英贡 , 石雄、 茯苓、 、 。 蜜 蜡 禹余粮 、 。 人参 < 宋史 ・ 地理志》 泽州贡 白石英 、 泽州贡 白石英 、 禹余粮 、 。 人参 < 文献通考》 < 元丰九域志》 土贡 白石英 、 禹余粮 、 人参各一十斤。 青、 < 太平寰宇记》 麝香 、 碌贡。 青 碌。 < 宋史・ 地理志》 代州贡麝香 、 、 < 文献通考》 < 丰九域志》 元 < 太平寰宇记》 < 宋史・ 地理志》 < 文献通考》 < 元丰九域志》
江南织云绫 岁月缫杭丝
江南织云绫岁月缫杭丝作者:徐铮,袁宣萍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4年第11期文/ 徐铮袁宣萍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的先民就已能种桑、养蚕、织帛和制造原始的缫丝工具。
唐代时,杭州盛产的绫类已有“天下为冠”的盛誉,成为宫廷贡品。
南宋时,杭州市内呈现“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和“都民女士,罗绮如云”的盛况,由此而称“丝绸之府”。
1000 多年前,杭产丝绸就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诸国,开始了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丝绸的发源与植桑养蚕的兴起息息相关。
杭州有关蚕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河姆渡时代。
1977 年冬,考古人员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一个牙雕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上面雕刻着四对栩栩如生的虫形形象,虫头部和身上的横节纹都十分明显,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河姆渡人所刻画的蚕的形象,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蚕形刻画。
此外,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由于气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植被从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逐步过渡为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在这一过程中都有桑树的天然植被分布,这也为杭州先民进行原始的蚕桑丝绸生产提供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杭州属于吴国的版图,吴国向来十分重视蚕桑丝绸业,曾因“楚边邑卑梁氏之女与吴边邑之妇女争桑”,怒而“伐楚,取两都而去”,因为保证桑叶的足量供给而发动两国大战,可见蚕桑丝绸生产在吴国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范蠡帮越王勾践提出的强国计划中,“省赋敛,劝农桑”是其重要内容。
而勾践亲自耕种,夫人亲自蚕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蚕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南北朝时期,杭嘉湖地区的田边塘岸普遍种植桑树,呈现出“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的景象。
据《宋书》记载:“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虽然此话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江南丝绸生产获得较大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南齐的竞陵王萧子良在谈到当时的经济状况时说:“伏寻三吴内地,国之畿辅,百度所资,民庶凋流,日有困殆,蚕农罕获,饥寒尤甚……机杼勤苦,匹裁三千。
明代时期的蚕业(上)
民有田五亩到十亩者,须栽桑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①
田多者按此比例增加” 。当洪武二十五年(1392),
“令天下卫所屯田军士人树桑百根”,
“ 今凤阳、滁
②
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 ,洪武二十七年
(1394)
“又令天下百姓务要多栽桑树,每一里种二
亩秧,每百户内共出人力挑运柴草,烧地耕过,再烧
统治,使全国各族人民沉沦于百年间的政治压迫和
础的地区,恢复和发展了传统的丝织名产。向浙江
经济剥削得以解放,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
帝国,
是为洪武元年。
第一节
蚕业概况
在元统治期间,
蚕桑生产受到严重摧残,
当元末
农民起义各地割据的十年之间,
“耕桑变为草莽”,
因
此至明初,
蚕业生产水平已降低到极低的水平。
。
②《明会典》
③《明会典》卷 17
“农桑”
④《成化、杭州府志》卷 2l“临安县”
⑤《桐乡县志》
⑥《西吴枝乘》
⑦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卷 13
“物产类”
⑧乾隆《湖州府志》卷 4 引王道隆《菰城文献》
⑨张瀚《松窗梦语》卷 “
4 商贾记”
⑩陆容《菽园杂记》
王此懋《闽部疏》
弘佑《入闽通志》卷 25
思蜀鑑” ,
“每当新丝告成,商贾辐辏,而苏、杭两织
造,
皆至此焉”。
及,此外,沂水能织作绸缎,青州一带织作罗纱,益
州且为附近各处丝绸的集散地。
当时杭嘉湖地区的石门和塘栖是两大蚕丝贸
我国柞蚕业在元朝以前都是收集山野的柞蚕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第一集
摩来卷柏
地方名:岩柏草(杭州、临安、桐庐、建德、临海、云和、丽水、衢县、温州),石柏(临安),细叶狼鸡(余姚),山扁柏(龙泉),红鸡草(平阳),并草(泰顺),垟柏(温州),发治草(鄞县)。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到9寸。
茎直立,禾杆色或稍带红色,下部不分枝。
叶稀疏,贴伏茎上,钻状卵圆形,先端有短芒,上部羽状分枝,全形成卵状三角形。
叶两型。
侧叶分两行排列于分枝的两侧;中叶较小,成两行排列于小枝的上面,边缘白色。
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长1到2分;孢子叶圆形或卵状钻形。
孢子期8至10月。
分布和生活环境: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生在阴湿山坡、林下、岩石上,溪沟边和墙壁石缝中。
采季:夏秋季
性味与功能:性平,味微甘。
清热利湿,消肿和血。
1、治湿热黄疸(记性传染性肝炎):全草八钱,鸡眼草或长萼鸡眼草三钱,鸡儿肠(即野马兰头)全草三钱,酢浆草三钱,用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0-15日。
2、治胸胁腰部挫伤:全草二两,黄酒、水各半炖取汁,分二次服。
3、治全身浮肿:全草一到二斤,水煎,代茶常饮。
阴地蕨
地方名:小春花(龙泉、嵊县、建德、永康、宁波),独角金鸡(临安、建德、兰溪),蛇不见(建德、永康、云和、昌化),丹桂移星草(杭州),鸡爪黄连(淳安),独角狼衣(景宁)。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浙江省中药材种植
浙江省中药材种植浙江省是我国中药材种植的重要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以下是我对浙江省中药材种植的深入探讨。
首先,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环境。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浙江省成为中药材种植的理想选择。
此外,浙江省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合许多中药材的生长,如草果、茯苓、黄柏等。
其次,浙江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资源。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大省,浙江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在浙江的山区地带,许多中药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产地条件,如龙胆、黄精、铁皮石斛等。
此外,浙江省还有着大面积的茶园和草地,可以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如黄芪、枸杞等。
除此之外,浙江省在中药材种植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发展历史。
浙江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中药材种植的记录。
尤其是在浙江南部的临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中药材,如金银花、白薇等。
浙江省还成立了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科研机构,以促进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和技术创新。
浙江省在中药材种植领域的发展还受益于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浙江省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借鉴了现代化农业的先进技术,如施肥、灌溉、植物保护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浙江省还注重中药材种植的科学管理和品牌建设。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种植质量和发展中药材产业,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药材种植的科学管理。
此外,浙江省还注重中药材的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中药材的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浙江省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拥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资源,积极推动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注重科学管理和品牌建设。
这些条件和措施为浙江省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浙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朱德明;李欣;范莉莉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2)001
【摘要】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朱德明;李欣;范莉莉
【作者单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310053;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1.4
【相关文献】
1.2004-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J], 刘玲玲;孙逸来
2.房县主要中药材生产及病虫草害防治 [J], 李良国;杨永政;邓露;何涛
3.2011—2016年贵州省中药材生产状况分析 [J], 宋雪;陈宁;代玉洁;陈军义;王璐
4.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应用 [J], 王广明
5.铜川市中药材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J], 王兆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
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关键词】中药材;浙八味;杭十八味;古代;杭州Abstract:Ithadfertilecountrysideland,richproducts,densepopulationand creeksandlakesinancientHangzhouanditsneighbourarea,wherethe reisagoodplacefor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Ithadlonghistor yof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withabundantoutput,pureandgood nature,andmuchvarieties;amongwhich,somefamousandcostlymedicinalmaterials,suchas “eightZhe’s”and “eighteenHangs”,werenotonlyadoptedbroadlybycourt,royaltya nddoctors,butpurchasedbymanybusinessmenandsoldfartoabroadaswell;theyseemedtobeintheleadingplaceinChina.Keywords: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eightZhe’s;eighteenHangs;ancient;Hangzhou秦汉时期,杭州医药商业开始兴起,大多是医药一体,中医一面行医,一面采药,自制自卖。
关于中药的那些事儿——道地药材(三)
关于中药的那些事儿——道地药材(三)在上一期中,我们介绍了“浙八味”中的“杭白菊”、“杭白芍”、“杭白术”三味中药。
本期我们将继续介绍“浙八味”中的——“浙麦冬”、“浙贝母”和“浙玄参”。
浙麦冬Radix Ophiopogonis中药“麦冬”也叫“麦门冬”,其来源是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沿阶草十分常见,现在作为城市绿化植物而被广泛种植。
“麦冬”其名,据《本草纲目》记载:“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门冬”。
即根部似麦子而有须,且在严冬也不会枯萎凋谢,故名“麦冬”。
而且它的叶子像韭菜叶,所以在民间,麦冬又有“爱韭”“马韭”“羊韭”等别称。
浙江做为麦冬的道地产区之一,其中最有名者,是产自杭州笕桥一带的“笕麦冬”。
据《增订伪药条辨》描述:“按麦门冬,出杭州笕桥者,色白有神,体软性糯,细长皮光洁,(麦冬)心细味甜为最佳。
”“浙麦冬”味甘(甜),微苦,性偏寒。
其功效上,一者是“滋润”的作用,滋“胃阴”、“肺阴”、“心阴”,补脏腑之津液。
二者是“清热”、“泻火”的作用。
“清胃中之热邪,泻肺中之伏火”。
例如,时值盛夏,人们一方面会出现“骨乏无力、身重气短、头旋眼黑、甚则痿软”的虚象症状,另一方面又出现“心烦意乱,口干作渴、汗出不止”等心火偏旺之象。
这是“炎暑之气”侵袭,导致人体体液蒸发旺盛,正气随津液耗伤,而出现的心、肺气阴两虚之证,加之立秋后,秋燥逼人,津液损耗更甚(尤其是肺脏)。
故而,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记述用“人参五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两钱”煎水温服,以补人体天元真气(元气)。
因元气存于人的脉中,故得名“生脉散”。
浙贝母Thunberg Fritillary Bulb中药“贝母”,其来源是百合科植物贝母的鳞茎部分。
现在按产地、外形性状不同区分,主要有“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四种主要品种。
产自浙江的“浙贝母”即“浙贝”,又以宁波象山地区的“象贝”为最佳。
《百草镜》云:“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味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
中药塌渍资料
中药塌渍西湖风景如画,杭州的风光美不胜收,而在这美丽的风景中,隐藏着一种神奇的中药材——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材,被誉为“中药之宝”。
它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起源与历史中药塌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据史书记载,唐玄宗为了治疗重病,特地派人前来杭州西湖采集塌渍。
玄宗服用后,病愈,对塌渍赞不绝口,将其称为“仙草”。
自此以后,中药塌渍声名鹊起,成为中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
外观特征中药塌渍外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和形状,它的表面平整光滑,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质地细腻,手感柔软,具有一定的弹性。
整体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色泽鲜亮,十分诱人。
药用价值中药塌渍被誉为“中药之宝”,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等功效。
中药塌渍可治疗热病、目赤、吐血等症状,对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中药塌渍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能,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延缓衰老具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方法中药塌渍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泡水服用、煎汤喝、炖煮食用等。
在使用中药塌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症状和体质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现代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药塌渍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塌渍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药领域。
结语中药塌渍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历经千年,仍然闪耀着光芒。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更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塌渍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神奇的药材。
杭州茶文化历史及遗存
杭州茶文化历史及遗存一.杭州之古称、辖区、气候特征及杭州各地清代以前名茶产品杭州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几百年来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
北宋时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马可•波罗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杭州位于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古称“钱塘”、“临安”,吴越、南宋先后在此建都。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
这是钱塘之名最早见于正史的记载。
杭州的行政区划历史上几经变更,现共辖杭州城区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8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5县市。
杭州地貌复杂多样。
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白际山、昱岭、千里岗、龙门山,群山起伏,沟谷幽深。
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全市山地丘陵约占66%,平原约占26%,江河湖泊等水体约占8%,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范围,全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
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
杭州的自然环境,适宜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生长发育。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各朝各代有确凿史料记载,列入名茶名录的有近21品,其中:唐代4品:建德细茶、睦州坑鸠、天目山茶、大方茶;宋代8品:西湖区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垂云茶,萧山茗茶、黄岭御茶、分水天尊岩茶、余杭径山茶;元代1品:即龙井茶;明代3品:富春贡茶、昌化茶、萧山云石三清茶;清代5品:九曲红梅、余杭伏虎岩茶、於潜王茶、建德苞茶、十都绿茶。
在这一部分名茶中,除了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径山茶、大方茶、天目青顶茶、云石三清茶、天尊贡芽、建德苞茶、睦州鸠坑这9品,经过继承、挖掘恢复和改进提高后,至今仍作为传统名茶为世人向往外,其余如香林茶、萧山茗茶、黄岭御茶、於潜王茶等12品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以及制茶技艺的发展变化,大多已淘汰或湮没,仅能从地方志及古人文集等历史文献中窥见一些踪影,属于存目名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状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
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关键词】中药材;浙八味;杭十八味;古代;杭州Abstract:Ithadfertilecountrysideland,richproducts,densepopulationand creeksandlakesinancientHangzhouanditsneighbourarea,wherethe reisagoodplacefor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Ithadlonghistor yof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withabundantoutput,pureandgood nature,andmuchvarieties;amongwhich,somefamousandcostlymedicinalmaterials,suchas “eightZhe’s”and “eighteenHangs”,werenotonlyadoptedbroadlybycourt,royaltya nddoctors,butpurchasedbymanybusinessmenandsoldfartoabroadaswell;theyseemedtobeintheleadingplaceinChina.Keywords: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eightZhe’s;eighteenHangs;ancient;Hangzhou秦汉时期,杭州医药商业开始兴起,大多是医药一体,中医一面行医,一面采药,自制自卖。
东晋以来,中药商业逐渐增多。
北宋中药材的采集和栽培技术有了提高,杭州人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时日,要根据药用部位、地区、气候、种植条件等的不同区别对待。
宋朝常用药物栽培品种约70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这与将药物作为重要经济作物进行栽培有关,一些外来药物也开始引种。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使临安成为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蛰居此地的南宋朝廷重视京城临安等地的药业发展,致使杭州药材种植面广,药材达70多种且大多分布在城郊、富阳、余杭、于潜、昌化等地。
药市和药店鳞次栉比,城内有著名京师大药铺数10家,云集在御街中段的保佑坊、太平坊、中瓦子、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有的专为皇室和富家豪门服务,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特别彰显,专门按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制熟药丸散发卖,并由此推行到各府州县,相沿百年。
制药工场规模较大、药膳风俗盛行,大有独领全国风骚的势头[1]。
元明清时期,杭州的中药材生产更蒸蒸日上,现分述如下。
1药材丰富杭州四周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
南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序言就记载钱塘有三建,即乌头、附子、天雄。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杭州的中草药材十分丰富,产地较广,品种较多。
当时杭州盛产姜木瓜、蜜、干姜、芑、牛膝、黄连、杞、佛手草。
杭州吴山的采芝岩,岩下有一丈多土地,可以种植黄精等药物,成为药圃。
据《名医别录》记载:钱塘出产石膏,白沏为佳。
钱塘还出产鬼臼,近道者味甘,上长丛毛最佳。
北宋时期,杭州又增产了云母、白术、槀木、五味子、木鳖子等中药材,江干区笕桥镇一带频江临水,也盛产中药材[2]。
如:961年,都城建在杭州的吴越国朝贡北宋香药15万斤。
973年,朝贡乳香21000斤。
975年,朝贡乳香、香药以万计。
978年,吴越国被北宋统一,朝贡药物由此停顿。
这说明当时杭州中药材生产和贸易十分红火。
南宋时杭州有70~80种药材[3]。
元朝时期,杭州兴礼坊内的佑圣观(公元1303年)重建药畦和洗药井,这是继智凯之后又一条佛教寺院栽药的较早史料[4]。
随着明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杭州药材栽培的面积、品种均有扩大和增多。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杭州土贡蜜陀僧10觔、甜葶苈12觔、山栀子115觔。
嘉靖《仁和县志》载:“堪以充贡一十三品:香白芷、紫苑、吴茱萸、麦门冬、千金子”等13种药材列为贡品。
此时,市郊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早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药材产地,并在望仙桥附近有药船停舶处。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杭州产“藁本、野园荽、鸡儿头苗、五不留行。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杭州产“云母、术、白芷、吴茱萸、常山、鬼臼、茗、元胡、木鳖子、白头翁、苧麻。
”《万历钱塘县志》又载杭产药材分:草部七十一种、木部有十、石部有二、虫部有十,大多与现代品种相近[5]。
1636年~1840年间,杭州仍是全省产药最多的地区,新的品种有旱绯、玉白、缀露、千叶白等[5]。
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出产荆芥、薄荷、玄参、麦冬、菊花、白芷、紫苏等药材数10种,产量丰富,品种纯良,至民国初年最著名的有18种,俗称“杭十八”,并大量出口。
据《康熙仁和县志》卷六·药之属·物产类载,清朝杭州药材有88种。
《仁和县志》又载:“白芷:府土贡岁办香白芷六百斤,仁和贡办白芷六百斤,富阳、余杭各贡办白芷五十斤;吴茱萸:仁和贡办”,有很多地产药材列为贡品。
康熙初年,尤其是浙贝已盛产杭州笕桥一带,后钱塘江坍塘,海水淹灌,才移植于宁波象山,改名“象贝”。
清中叶,杭州郊区的家种药材不断发展,以品质优良而著称一时。
据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吾杭西北山近留下小和山一带地方和南高峰翁家山等处皆产野术,味甜气香,切开无砂点,白如雪色者,名玉术、雪术。
”比其它产地野术质量优等。
清光绪《杭州府志》载:“艮山门外范浦,多种芍药,冠于诸邑者,有早绯、玉白、缀露等名,又有千口十白者,土人尤贵之”,“玄参出仁和者多,笕桥者佳”。
清光绪末年,张万春在艮山门外打铁关等处,租田1000多亩,种植浙贝,名为“万春农场”,直至民国初年。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九月十日《杭州白话报》还刊登当朝电传谕旨:令浙江巡抚采办浙产药品,野术、杭白菊、大生地、金菊花等类,迅速齐京。
这些都可说明杭州地产药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很多,品质纯良,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
2主要药材的生产状况杭菊花:以杭白菊的种植上溯年代来看,最早记载于《乾道临安志》,而唐朝杭州地区的菊花种植未见专业著述,至今所能见到的大多散见于诗赋杂记和药书一类文字中。
杭州产菊从杜甫叹菊、沈竞正名、到汪灏总结的一系列史料来看,唐代杭州已较普遍地人工种植黄菊花和白菊花。
唐朝杭州地区种植甘菊、产菊、施菊于市场已可见肇端。
以其发展而论,大多由庭院一隅的自需移植扦插,到较大面积的自觉园圃畦地种植;由自种自用(食、赏药)馈赠,到少量的市场交易,遂渐形成流通,集散于杭州港(钱塘)而流传于世。
白芍: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日华子本草》首先记载白芍:“此便是芍药花根,海盐、杭、越俱好”,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宋、元、明、清以来,杭州是重要白芍产地之一。
明朝《本草品汇精要》也有“海盐、杭、越产白芍”的记载,并列为“地道”。
万历年间“杭州土贡白芍二百斤。
”白芷:杭白芷是“杭十八”之一,体圆而带方楞,外表灰色多疙瘩,内心方形,香气甚浓,杭州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已作贡品。
清康熙《仁和县志》载:“白芷出笕桥,粗细不等,黄泽者为佳,四条并生者,名丧公膝,不可用”。
秦皮:据北宋杭州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予家祖莹,在钱塘西溪,尝有一田家,忽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
西溪寺僧识之曰:‘此天蛇毒耳,非癞也。
’取木皮煮汁,饮一斗许,令其恣饮,初日疾减半,两三日顿愈,验其木,乃今之秦皮也,就不知天蛇何物。
或:云:‘草间黄花蜘蛛是也,人遭其蛰,仍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
’露涉者也当戒也。
”根据孙显元编著的《梦溪笔谈译注》曰:“天蛇,可能是几内亚线虫。
主要是通过喝生水时,吞入其尾蚴而感染,寄生于动物、人体为害。
印度、非洲分布很广。
西印度群岛、北美洲和中国也有发现。
我国南方得此病者不多见,家畜较多得病,沈括首次对此病作了记载。
……秦皮:中药,木犀科,梣的树皮。
”白术、茯苓这二味药,自古以来就是浙江的道地药材。
自南宋以后,杭州生产白术记载很多。
南宋《剡录》记载:“剡山有术”。
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临安志》就有白术的记载。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5年)《本草品汇精要》,也在白术文中立“地道”一项,并曰“杭州於潜佳”。
明万历《钱塘县志》载:“白术生杭越,以大块紫花为胜,产於潜者最佳,诸方并珍之”。
明、清以来,於术和白术均列为贡品。
荆芥:“杭十八”之一,在杭州种植的历史已近千年。
南宋《(咸淳)临安志》载“杭荆芥以色绿穗农、茎细、性柔、香气浓郁而驰名”。
明嘉靖年间列为贡品,历史产地是笕桥、乔司一带。
麦冬:麦冬又称麦门冬,生产历史悠久,是“杭十八”之一。
杭州地方志上曾提到出产多种麦冬,最早在南宋《乾道临安志》中即有记载。
《浙江通志》称麦冬为“笕桥所产,以肥大者为佳”。
《杭州府志》并称“亦出笕桥”,均与上述本草文献相符。
至明后期,产地逐步移向笕桥,缪希雍《炮炙大法》曰:“麦门冬:产杭州笕桥细白而皱者。
良水洗去芯,大抵一斤减去五、六量,凡入汤液,或以水润去心,或以瓦焙乘热去芯,若入丸散,须瓦焙熟,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
滋补药则以酒浸,擂之。
”在《增订伪药条辨》中也说:“出杭州笕桥者为最佳;余姚出者为花园子”。
笕桥麦冬,明、清时代均是岁贡药材。
如明朝仁和县岁贡麦冬150公斤,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贡50斤,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贡50斤。
所以《中药大辞典》在药材项下首列杭麦冬,又称笕麦冬、浙麦冬,至于所谓“笕桥十八味”药材,其中也有麦冬。
笕桥麦冬个大色白,体肥肉厚,嚼之发粘,味甜微苦,寸冬为最好。
千金子:“杭十八”之一,正名为续随子。
明万历《钱塘县志》载:主产杭州笕桥,杭州岁贡续随子50斤。
玄参:杭州玄参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已有种植,主要产地在笕桥、艮山门及乔司等地,以笕桥产者最为有名。
笕桥玄参品种有二:羊角种与萝卜种。
羊角种产量不如萝卜种高,晒干后折率亦低于萝卜种。
清朝因避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讳,曾改称元参,又名黑参、乌云参、玄台、重台等,以笕桥产者为最佳,枝大肉厚,汁多力足,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
延胡索:最早提到杭州生产延胡索的应推《本草述》:“仁和笕桥亦种之”。
所述形态、生态、亦与今日所知的延胡索较一致,即“春后生苗,高三四寸,延蔓布地,叶必三之,宛如竹叶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