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1.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我们伴着东升的太阳来到学校, 傍晚西落的太阳见证着我们一天 的忙碌。不仅仅是太阳,月亮和 满天的星辰均有东升西落的现 象。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2.播放《宇宙中的地球》的视 频。
学生活动
媒体和资源的使 用
媒体使用方式
设计意图
1.学生跟着教师描 述,思考日月星辰一 天之内东升西落这种 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2.观看视频《宇宙中 的地球》。
四、学习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 略、方法
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 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 在第三课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 8 个小组进行小组学习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 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讨论法 4.发现法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 3 课时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章节、学 课程内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时
所属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对象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初二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黄河的概况,如:黄河形状特征、发源地、汇入的海洋、长度、经过的省区和地形 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等。 2.理解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黄河各河段开发利用价值。 4.理解和掌握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灾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案。
1.观看视频,尝试自 己分析地球自转的方 向; 2.观察地球仪的旋 转,尝试从不同方位 认识和描述地球自转 的方向; 3.尝试自己画出地球 自转的侧视图、北极 俯视图、南极俯视 图; 4.理解地球不同方位 的自转视图,识记其 记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的 测量方法,测量地球 自转的周期——太阳 日; 2.在教师的引导下, 思考以上这种方法是 否存在不足,有什么 改进的方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 转的真正周期; 4.理解和识记地球自 转的周期——太阳日 和恒星日。
过程与 方法
1. 通过动手描出黄河干流,观察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发现黄河形状特征,发源地,汇入 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培养学生地图观念,提取提取信息能力。 2. 通过表格数据对比,分析黄河的长度及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观察《黄河流量的年变化曲线》《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我国 1 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相关材料和数据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 素,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4. 利用声像资料,图片,数据等,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灾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案,培养 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贯彻学习“有用的地理”思 想,并培养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内容 内容分析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是自然环境中河流部分的一 个个案。从人地关系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黄河和人类的关系,探索黄河的水文特征和黄 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从内容选材上看,本节是在 了解我国河流的基础上按照“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设计思路,重点讲述了黄河,做到了点面结合。
;中游:
-
;下游:
(4)看图 P23 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A
,B
,C
(5)图。
,D
。
学案
二、根据黄河流经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黄土高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三、根据黄河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其开发形式、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治理措施。 四、当堂练习
教学过程
1.测量地球自转的方法:引导学 生在晴天的时候,在四周空旷的 地表树立一竹竿,选择白天的某 一时刻,画下竹竿影子的方向, 并开始计时,到次日竹竿的影子 再次位于这个方位的时候,停止 计时,间隔的时间为地球自转的 周期; 2.引导学生思考,以太阳作为参 照物,测得的太阳日是否有不足 之处,如何改进?; 3.请学生上台,在老师的指导 下,演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日; 4.总结地球自转的周期。
1.呈现过程,形 成表象 2.设难置疑,引 起思辨 3.展示事例,开 阔视野;
内容结构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相关资料分析黄河的贡献。 2.了解黄河目前存在的问题。 3. 探究黄河的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黄河产生问题的愿意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前两节课学习了《以外流河为主》《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对中国河流概况,水文特征等有了 解。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 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产生,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
1.创设情境,引 发动机; 2.设难置疑,引 起思辨; 3.展示事例,开 阔视野;
播放—提问—讲 解
1.通过视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是:自西向东; 2.借助地球仪的旋转,请学生观 察从地球侧面、南北两极三个不 同的时间说出地球的运动方向; 3.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 地地球自转的侧面图、北极俯视 图、南极俯视图; 4.总结地球不用方位的自转视 图,总结看图方法。
板书
渤
板图
海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学案
一、“学黄河,颂黄河”------挑战自我,自主学习
1、黄河概况(阅读课本 P49、P50 和 P23 的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
(2)看 P50 页图说出黄河流经省区 、 、 、 、
、、、
(3)河段划分:上游: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