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A】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
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
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 )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
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
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
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A】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B】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
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明了( )
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间和室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C】
12.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
A.人的活动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C】
13.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
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A】
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 ) 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
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B】
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
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A】
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扬弃”B.斗争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C】
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C】
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
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D】
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D】
21.《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