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知道这些新闻的。 (2)教师小结:幼儿获得新闻的途径 (3)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传递新闻 3、分组制作新闻 (1)请幼儿欣赏教师自制的新闻录像 (2)按照教师整理后的新闻获得方法,幼儿自由分 组,将老师的录像制作成不同形式的新闻(图片记录、 文字记录、影像记录)。 (3)教师指导三组幼儿进行新闻制作活动 指导要点:标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表 达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吸引人。 4、作品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5、教师小结
设计思路: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它源于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以 及自我接受程度。《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பைடு நூலகம்和获得成功 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幼儿阶段尤其是中班这个年 龄段更是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自信 心,设计了“认识我自己”系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儿童通过画画 自己、情景表演、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及游戏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使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并学会展示自己,知道自己与别 人不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知识链接】 情商 1995年,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 一书,指出情绪情感能力包括懂得自己的情绪、调控自 己的情绪、自我激励、理解别人的情绪和保持良好人际 关系这五种能力,并且认为正是情绪情感能力决定了人 们成功与否。
例 快乐的我(中班 社会 ) 设计意图 开心、生气、紧张、难过、好奇、害怕等各种情绪,在孩子的 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幼儿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会 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4岁以 后,儿童情绪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是他们情绪情感表 达和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设计“快乐的我”这个活动,意 在让幼儿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并初步学会一些调节不良情 绪的方法,体验积极情绪带给自己的快乐,做个快乐的孩子。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不高兴、生气等情绪会带给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体验 积极情绪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活动准备 开发本班娃娃家、建构区等活动区。用各种表情脸谱布置环境。 布置一面墙,让幼儿画自己的情绪。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二十问“我是。。。。”自我认识测试解答
课后练习 主题活动 认识我自己(中班 自信心)之 画画我自己( 中班 美术 ) 设计思路:(见下一张) 一、活动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2、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并感到自豪。 二、活动准备 各种绘画工具(白纸、腊笔、颜料、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2、规则讲解 3、幼儿自由作画 4、讨论与评价教师范画 5、幼儿找到自己的特点并说出自己的不同之处 6、自由地分组讨论:互说特点 7、结束
【知识链接】 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其“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三山”实验 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地摆放三座山丘,首先请儿童从前 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个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分别从前后、左 右不同方位所拍摄的模型的照片,让儿童指出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 外一个人(实验者或洋娃娃)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结果,所有的儿童都选择了他自己所看到的这个侧面风景的照片。 他们认为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情景与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到的 是一样的。实验证明了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是“自我中心”的, 还没有完全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例3 我说天下事 (大班 兴趣) 设计意图 XXX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想想,萌发关注周围发生的事的兴趣和欲望。 2、动手制作,了解获得新闻信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二、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新闻录像(内容:小班正在进行肥皂泡泡的主题活动)、幼 儿收集一则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我说天下事”爱心榜、爱心贴纸若 干、彩笔、纸张等。 二、活动过程 1、我说天下事 (1)自由发言,讲述自己采集到的新闻。 (2)教师帮助幼儿完整清楚地讲述。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叫它们新 闻。 2、了解新闻获得的途径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导读】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儿童社会化, 即其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个性的基础。 一、社会性和社会化 1、社会性 ●人的发展:自然人(生物人)→社会人 ●人的需要: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归属感)。社会 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并随着社 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性 是指生物体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 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心理 特征。
课堂作业:
老师,我喜欢您(大班 情绪情感)
老师,我喜欢您(大班 情绪情感) 设计意图 XXX 一、活动目标 1、能在回忆、观看与倾听中感受教师的爱,学习用讲述、画信等 多种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2、在愉快的师幼互动中提升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心形记录卡、记号笔人手一份。内容为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的课件四 份。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情感。 2、回忆讨论,诉说情感。 3、了解事迹,升华情感。 4、建议画信,表达情感。 四、活动结束
链接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两种理解含义: 1、从教师教育的角度,它作为教法课程,主要讨论学前 儿童社会领域教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教法学科; 2、从幼儿园领域活动角度,它作为幼儿园的一门课程, 主要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基本内容
1、自我意识(自我) ●定义:指的是人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 的认识和态度。 ●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评价:自己生理性别、年龄、名字等的认识(生理); 动作、能力、爱好、性格等的认识(心理);自己与父母及 同伴的关系(社会关系)。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 状况,如自尊、自卑、自豪、自信、内疚等,其中自尊感是 最主要方面。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个体 抑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主要包括坚持性和自制力。
2、情感情绪
●情感情绪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 观反应,它是人类早于语言的十分重要的交往工具。情 感情绪的社会化主要包括情绪的表达和控制。 ●0-3岁儿童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发展 哭(新生儿,消极情绪 ); 微笑(2-3月,第一个社会 性行为); 表情(情绪的语言) ;语言和动作(2-3岁, 表情的补充)。 ●幼儿期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表情日渐社会化
(1)根据教师指定的游戏规则,幼儿自由游戏。 (2)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游戏中自己的心情如何。教师以同伴的身份 参与游戏,并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 2、回忆:我快乐吗 (1)说一说,游戏中快乐的事 (2)说一说,游戏中不快乐的事 (3)讨论发泄不高兴的方法 3、谈话:怎样使自己快乐起来 (1)谈谈生气、伤心和高兴时的感受,知道笑比哭好。 (2)设计不同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①不高兴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和好朋友一起玩、和家人外出游玩、 想想高兴的使。 ②生气时:可以大声唱歌,可以把心事告诉朋友、老师或爸妈等。 ③害怕时:可以请别人帮忙,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 4、表达:心情故事 鼓励幼儿用绘画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愉快的情绪,并与小朋友分享。 5、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用各种材料制作表情脸谱。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甘剑梅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教材
6、《幼儿教师实用教育教学技能》 莫源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 冯伟群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 部分、《指南》正文部分的“说明”、“社会”部分、《指南》各领域要点 解读-社会领域) 10、《爱的艺术》E.弗洛姆 商务印书馆
3、个性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是比较稳定的、 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个性倾向性(动力)系统: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自我意识等,它决定着个 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特征最突 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萌芽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性倾 向性。
二、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0-3岁儿童兴趣的产生和发展 ◎先天放射性反应阶段(1-3月):儿童的感觉器官接触外 界事物后,持续地维持着反应性。 ◎相似性对象的再认阶段(4-9月):适当的刺激物(如声 音、光等)的重复出现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对持续存在的刺激引起 习惯性反应,不再注意它。当新异性刺激出现时,儿童 主动做出重复性动作去认识它。 ◎到2、3岁,儿童的新异性兴趣会激发他们的模仿行为。 ●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 ◎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 ◎直接兴趣较多 ◎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兴趣有不良倾向
例1 整理小书包(大班 独立性) 设计意图: XXX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懂得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养成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幼儿用书、各种本子、铅笔、橡皮、铅笔盒、手 绢等。 三、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唱《快上一年级了》,引出书包。 2、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1)了解书包的结构(探索-交流-总结) (2)了解书包的用途 3、学习整理小书包 探索-交流-再探索-总结 4、爱护小书包 5、结束
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新)
在五大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导向性作用, 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因为,一切教育的最 终目的都是帮助儿童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 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阅读参考书目
1、《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 邱学青 南京师范大学
2、《全国优秀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案例评析》 西南师大出版社
【知识链接】 气质的分类 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 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 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 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婴儿期的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婴儿初期是没有自我意识,还处在物我不分阶段。到 婴儿后期,开始把自己的身体同其它物体区别开来,自我意 识开始出现。(镜像:2岁)
◎其次,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应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 (第三人称) ◎再次,能正确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把自己同别人区别开 来,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人际交往愿意与人交往交往态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同伴交往技巧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自我认知关心尊重他人成人交往技巧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适应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群体生活态度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群体生活技巧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群体生活认知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无论是从社会性心理结构的角度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还是社会性的内容维度五大方面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促进儿童社会性整体的协调发展各方面的内容是统一的不可割裂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期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形成主要表现对自己性别、 身体特征,以及爱好、动作等一些心理能力的认识。( 性别、年龄、名字、身体特征、能力等) ◎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2-3岁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特点 有,一是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二是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独立性逐渐增强:2-3岁有了独立愿望和主张,真正的 独立性是在幼儿后期发展起来的,6-7岁在很多方面能 力独立进行,如自我服务、帮助成人、值日生、发表看 法、独立解决简单问题等
2、社会化 指儿童融入所在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 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一系列过程。
讨论:
社会性与社会化的区别联系?
结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科学、适宜地促进儿童 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 个性。
【知识链接】 链接一: “社会教育”在实际运用中的三种含义: 1、由社会进行的教育(教育实施主体的角度); 2、在社会中进行的教育(教育实施的场所环境); 3、为了社会的教育。(社会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