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低产成因与改造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7期现代园艺
园艺文摘,2010(11)3曾希柏.红壤酸化及其防治[J ].土壤通报,2000(3)
4许中坚,刘广深,刘维屏.人为因素诱导下的红壤酸化机制及其防治[J ].农业环境保护,2002(2)
5梁骏,郑有飞,李璐等.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油菜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3)
6于天一,孙秀山,石程仁,等.土壤酸化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4(11)
7
田贺忠,陆永棋,郝吉明等.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历程及进展[J ].中国电力,2001(3)
8张新民,柴发合,王淑兰等.中国酸雨研究现状[J ].环境科学研究,2010(5)9
李继红.我国土壤酸化的成因与防控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12(6)10柴春燕,董建国,徐绍清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杨梅园土壤肥力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技,2013(4)
11陈宗良.杨梅栽培168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刘莉,杨尽,苏小丽.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机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
学,2010(31)
13王辉,董元华,李德成等.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J ].土壤,2005(4)
14宁建美,李贵松,吴林土.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改良措施[J ].
茶叶,2009(3)
15段雷,马萧萧,余德祥等.酸化森林土壤投加石灰石和磷镁矿5a 后的
化学性质变化[J ].环境科学,2011(6)
16王宁,李九玉,徐仁扣等.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J ].安徽
农学通报,2007(23)
17孟赐福,傅庆林,水建国等.浙江中部红壤施用石灰对土壤交换性钙、
镁及土壤酸度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2)
(责任编辑王曼)
锥栗低产成因与改造对策
张河春
(福建省明溪县夏坊农技站,福建
明溪
365207)
摘要:锥栗是明溪县夏坊乡的主要果树,种植面积达373.33hm 2,年产量525t ,已成为该乡农民主要的经济支柱,
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低效生产状态。

笔者通过几年的深入调查和低产园改造试验、示范基地的生产实践,现就锥栗低产成因分析与低产园改造提出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锥栗;低产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张河春(1976-),男,农艺师,1997至今从事果树等技术推广工作。

锥栗属壳斗科栗属植物,又名榛子,是我国南方著名干果与木本粮食树种,锥栗是明溪县夏坊乡主要的野生果树之一,广泛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是当地农民小秋收的主要作物。

1999年夏坊乡响应明溪县政府的号召,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从外地引进锥栗栽培种,进行产业开发,从建瓯引进的锥栗主要栽培种有:黄榛、油榛、白露仔、乌壳长芒等6个优良品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截止到2014年,全乡锥栗种植面积达373.33hm 2,年产量525t ,已成为该乡农民主要的经济支柱。

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低效生产状态;从种植年限看,多数植株已进入成龄盛产期,但平均667m 2产量不足100kg ,且有隔年结果现象;就品质而言,病果、虫果、小果比例大。

为此,2011年笔者在夏坊乡熬坑村冷水坑建立了锥栗低
产园改造试验示范基地3.73hm 2。

通过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
行低产园改造,与没有采取改造措施的对比,每667m 2产量
由98.5kg 增加到186kg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几年的深入调查和低产园改造试验、示范基地的生产实践,现就锥栗低产成因分析,提出低产园改造对策,以供参考。

1锥栗低产园的特点
经过全乡锥栗园多点大面积的调查,低产锥栗园大都有
以下共同特点:(1)树冠高大、主干高、主枝多,树冠结构紊乱
郁闭,枝干光秃带长,结果部位部位不断外移和上移。

(2)树势衰退,枝条细弱,内膛大量枯枝,树冠上强下弱,树体主次不分、层次不清、级次不明。

(3)新根细根年发生量少,吸收机能极差。

(4)树体上地衣、苔藓、膏药等寄生生物多,各种病虫滋生蔓延,早期大量落叶,空球苞多。

2锥栗低产成因
明溪县夏坊乡属锥栗新区,投产园树龄大都处在盛产经
济年限,但有相当面积锥栗园因未老先衰缘故,盛年不盛产,经调查分析其主要有以下成因所致:
(1
)建园基础差,随坡种植,跟林业部门造林一样,不按果树标准建园,水土流失严重。

(2)该乡锥栗主要种植在红壤丘陵山地中,红壤土层虽然深厚,但耕作层浅、酸性强、结构差,有机质缺乏,肥力低,加上栗园水肥管理低下,种后管理粗放或失管,不扩穴、不深翻、不施肥,土壤板结、杂草丛生,锥栗只靠自然地力生长,树体营养亏缺长期得不到补充,或重氮少磷缺钾,偏施化肥,营养失调。

(3)长期失剪或修剪不当,部分锥栗园长期未剪或盲目
乱剪,任其自然生长发育或控制不当,树冠高大,主干高,主枝多,树冠结构紊乱郁闭,枝干光秃带长,结果部位不断外移和上移。

由于对多年生枝组未进行回缩修剪和更新复壮,造
经验交流
219--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第7期
现代园艺成树冠中下部内膛光秃裸露,内膛的结果母枝少,影响株产。

(4)病虫防治措施不力,方法不当,不仅白粉病、胴枯病、炭疽病、栗瘿蜂、金龟子、蚜虫、象鼻虫等常发病虫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造成当地不常见的栗红蜘蛛、花布灯蛾、白蚂蚁
等病虫的大量发生。

3低产锥栗园的改造措施
造成低产锥栗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改造某一低产锥
栗园时,要深入调查、全面分析、因地制宜,针对原因,采用单一或综合应用改造技术措施。

3.1对锥栗园地修筑改造
对随坡等高种植且坡度比较缓的锥栗园,修筑出水平梯台,并尽量做到内有沟、外有埂和向内倾斜,对坡度大且随意种植的则按单株开挖出鱼鳞坑,也尽量做到内有沟外有埂和向内倾斜;以减少水土流失。

梯台和鱼鳞坑台内沟开挖深宽为30cm ×30cm ,在6月底、7月初雨季结束前做好竹节沟,以利保墒。

3.2对锥栗园地深翻扩穴
在园地改造的基础上深翻扩穴改土,由于定植时大多没有挖大穴,加之建园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许多锥栗树大根暴露于地表,造成部分植株未老先衰,因此,土壤改造必须先行。

具体操作方法:距干由近到远逐步加深,距干1m 以内深5~10cm ,距干1m 以外深25~30cm 以上,深翻时沿树冠圆周切线方向进行,即适当切断部分根系,起到根系修剪促进更新作用。

扩穴则在距树干1~1.5m 处两侧挖2个长1.5m ,深宽
各0.6m 以上对称穴,先就地取材将园内杂草、枯枝烂叶先填
入沟穴内,然后每穴用25kg 厩肥与扩穴时挖取的表土混匀后再填入沟穴内,同时,另加施入钙镁磷肥2.5kg ,或饼肥
1.5~
2.5kg ,最后用挖出的新土回沟盖面。

3.3注重树冠更新改造
根据合理树冠结构特点,对长期失剪或盲目乱剪,结构紊乱,内膛空虚的放任树栗园,采取回缩、疏删等重剪相结合
的办法逐年加以改造。

3.3.1冬季修剪。

疏除过密骨干枝,降低树冠高,开张骨干枝延伸角度,随树随枝作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具体为:疏除位置不当、过密重叠交叉的骨干枝,每株保留6~8个强壮均匀的主枝和相应数量的侧枝。

疏除过密细弱枝,对拟留骨干回缩重剪,刺激中下部隐芽萌发抽生粗壮发育枝,用于培养结果枝组。

在剪除所有枯枝的同时,按“三套枝”方法修剪,中、大型结果枝组内部分缓放任其当年结果,部分中短截抽生形成结果母枝次年结果,部分重短截抽生发育次年形成结果母枝,第3年结果。

3.3.2夏季修剪。

对刺激隐芽萌发抽生强旺的发育枝或徒长枝,除过密枝、过直枝疏除外,部分按照适宜树形结构要求选做骨干枝、延长枝,其余的作为辅养枝、结果枝组进行连续2~4次摘心处理。

3.3.3内膛补接。

配合重剪对骨干枝基部光秃部位在春秋
时节采取皮下接,每间隔30~40cm 接一带2~3个饱满混合芽的枝条,这是回缩重剪后克服内膛空虚最为有效的补救措施。

3.4加强肥水管理
增磷补钾,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法,改变重氮少磷缺钾施肥结构,按比例1:1:0.8比例搭配3要素,并适当增加硼、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量,以满足树体对各营养成分的需求。

全年在秋冬结合深翻扩穴、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锥栗需肥规律特点重点追好以下3次肥:一是萌芽前半个月(2月中旬)以速效氮肥为主的芽前肥,一般株施0.5kg 尿素和0.5kg 磷肥加少许钾肥,或相当肥效的其它肥料种类,以满足开花结果,抽梢长叶的需要。

二是5月中下旬~6月上旬以速效钾肥为主的花芽分化质变肥,一般株施三元复合肥1kg ,或其它相当速效肥肥料,促进花芽分化至变肥,果实迅速增大,增进果实品质。

三是采果前后以速效氮肥为主的采果肥。

一般株施尿素0.5kg +硫酸钾0.25kg ,或其它相当肥效的肥料种类,以利产后树体恢复,枝梢充实,芽体饱满,提高树体贮藏养分水平。

同时结合预防病害,根外喷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15硼砂等肥液4~5次。

锥栗虽然属高大乔木,根系分布广且深比较抗旱,但夏秋较长时间的干旱也容易引起早落叶,影响翌年产量,因此,在努力改善浇灌条件的基础上,6月底、7月初雨季结束前,全园覆盖或树盘覆盖稻草等作物稿秆或其它杂草,这是山地栗园减少蒸腾挥发,保持土壤水分,严防7~10月份夏秋干旱造成大量空球苞和采前落果及早期落叶最为有效的途径。

3.5综合防治病虫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药剂等有效方法,针对栗瘿蜂、金龟子、蚜虫、象鼻虫、炭疽病、胴枯病、白粉病等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在冬季剪除病虫枝、枯枝、病球苞等,扫集地面枯枝、球苞及落叶,铲除园地杂草,集中烧毁,同时,喷1次3~5°Be 的石硫合剂+0.3%的五氯酚钠,树干用石灰水刷白,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降低病虫初侵染来源。

生长季节做好病虫防治测报工作,根据各病虫防治指标适时用药,多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害虫有关习性用诱剂、糖醋、灯光等诱杀和人工捕杀,同时,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时,要注重病虫防治和保护天敌相结合,减少或控制有机磷农药使用,多选用选择性、低毒、低残留、击倒快的农药,增加使用生物农药和无机农药,多种农药交替使用,降低病虫抗药性和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参考文献
1黄铭利.锥栗低产成因与改造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1(4)2
周成敏.锥栗病虫害综合防治[J ].果农之友,2008(3)
(责任编辑王曼)
经验交流
22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