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课分级教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在非电类专业里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各高职院校2+1教学模式的实施,专业技术基础课面临较大范围的被压缩或者整改,课时的实时变化迫切需要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目前,理工科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较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推广轻理论重实践的多层次教学模式有效吸引高职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方式、考核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分组讨论法;网络资源;模块化;考核方式引言: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周围陌生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需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他们首先接触的教学内容,这些课程在入学的初期肩负起教学引桥的重任。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过去那种重理论推导、轻实践操作,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完全没有吸引力,他们因为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方向很快出现厌学情绪,对于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较低的同学甚至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无法理解,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会让我们深感困惑。

所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怎样改革才会达到如期效果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深入研究。

本人就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设施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入门应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采用模块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质量现在大多数院校推广2+1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课时已经被相应压缩或者是与其它科目合并,针对纺织系列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授课课时更是已被大幅缩减了,有个别班级课时已经缩短为只有32节,有个别班级仍保留为68节,班级授课课时相差较大,甚至个别专业课程的名称也作了适当的调整。

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专业课程设置而引起授课课时不同的教学。

目前,我们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按64节的总体课时分别设置有: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的应用、变压器与电动机、电机控制电路分析、模拟信号放大电路、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数字信号放大电路、电工实习共八大模块,各教学班级可以根据开课课时和专业设置不同选取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课时少的侧重强电方面的知识,课时多的添加与相关专业匹配的电气控制方面的内容,弥补理工科非电类专业没有开设电气控制课程的缺陷,充分体现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摘要: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的建设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该文就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职学生成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课程建设?知识?能力?素质1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1 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中的现状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各个专业中备受关注的“终端课程”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这些课程不仅在名称上与以往的课程有区别,在教学内容上也有重大的突破。

将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标准重新组合,将课程的培养能力与职业的岗位能力相对接,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实施环境上尽可能的创造与企业真实环境相接近的实训基地教学环境,采用“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办法,将企业的技师请进学校,或者让学生成为企业的一员,让学生多在工作环境下获得经验性知识。

这些方法对于“终端课程”都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取得很好的成效。

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怎样实施才会体现专业培养规划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明确与具体的对应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但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表现形式等许多方面不同于“终端课程”,有些内容不能直接体现出企业的岗位能力,所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

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进行全方位建设、改革、调整与完善,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为职业的岗位能力起到培养、服务和支撑的作用。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1)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为宗旨。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建设方案;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研究型人才。

基于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基础”课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基础”课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业性” 的调 整 。
行 动 导 向 是 职业 教 育教 学 的重 要 理 念 .著 名 职业 教 育 专 家 姜 大 源 教授 曾指 出 : “ 行 动 导 向 的教 学 强 调 :学生 作 为 学 习
的行 动 主 体 , 要 以职 业 情 境 中的 行 动 能 力 为 目标 。 以基 于 职 业
2 0 1 3年 3月
湖北 经济 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我 国 目前 的 高等 教 育 基 本 可 以分 为 三 种 类 型 :一 类 是 以 培 养 学 术 性 人 才 为 主 的研 究 型 院校 . 以学 习基 础 学 科 和 应 用
职 业 院 校 的学 生 , 所 以很 难 两 面 兼 顾 , 目前 “ 基础” 课 课 程 结 构 基 本 上 还 是 基 于 学 科 知识 系 统 化 的静 态 的课 程 结 构 。 因此 . 高
科 型教 学 体 系 为 主 的全 国统 一 教 材 . 统一教学要求 , 这样 做虽 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 但 是 却 忽视 了 三类 不 同教 育 类 型 的差 别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影 响 和制 约 了 “ 基础 ” 课的教学效果 . 尤 其 对 于 专 科 层 次 的 高 等 职业 院校 影 响 更 甚 。鉴 于 中央 文 件 对 高 校 思
所 有 高 校 学 生 开设 的思 想 政 治 公 共 基 础 课 .采 用 的 仍 是 以 学
实 施 与 独 立 地评 估 即 自我 调 节 的行 动 为 方 法 .以师 生 及 学 生 之 间 互 动 的合 作 行 动 为方 式 .以强 调 学 习 中学 生 自我 构 建 的 行 动 过 程 为 学 习 过 程 ,以 专 业 能 力 、方 法 能 力 、社 会 能 力 整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探讨

地, 受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 响 , 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参差不
齐 的现象 。 …究其原 因, 一方 面 , 发展较快 的地 区已按 照教育
有科学性 、 思想性和趣 味性 ; , 的内容应有一定 的前 第三 教学
瞻性 , 增加一些新 的应用价值高的知识 。 ( 不同专业教学 目标不 同 三)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 的学生学 习计算机技术 是为 了将计
(. 1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河北 沧州 013 2沧州财经学校, 6 1. 0; 河北 沧州 01 1 63 ) 1 0
摘 要: 随着信息技 术迅猛发展和计 算机技术 日 益普及 , 高职院校计 算机 基础课教 学面临着新 的挑 战。针对 学生计算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 式, 使计算机基础教 学既符合计算机教 育的现状及规律 , 高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又提
的方法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以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 机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


高职 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近几年 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 看 , 反映出的新情 况 和新 问题 , 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 个方 面。
养 : , 内容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 第一 教学 教学要求 、 教学实
第 卷第 3 期
2l 年 9月 I0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r l f a o e hr’ oee o n l uT ce Clg u aoC ̄ a s l
Vo .6 N 3 12 , o.
Sp21 e. 0 0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探讨
李 哲 潘婷婷 ,
机基础参差不齐、 不同专业教学 目 标不 同、 程容量大课 时少等现状 , 学 中通过深入研究 , 出一种教 学新模 式 课 在教 总结

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础 参 差不 齐 。 学 生 在 数 学 基 础 、 习 态 度 、 习 能 力 上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在 学 学
“ 吃不 了” 的现 象, 这就给 高等数 学 的教学带 来一定 的难 度且 教学效 果较 的 学 生 主 要 是 巩 固 练 习 。 差。基于上述背景 , 探索符合高职 学生 实际 的高等 数学教 学模式 , 为当 成
我 们 采 取 了“ 层 教 学 、 核 ” 方 法 。 对 各 个 层 次 的 学 生 给 出 不 同 的 要 卷 结构 , 分 考 的 我们 的做 法是 试卷 中要 有选 择题 、 填空题 、 断题 、 算题 、 明 判 计 证 求 。 强 学 生 学 习信 心 , 学 生 在 原 有 的基 础 上 , 用 数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每道大题从易到难排列 , 增 使 运 在分值不 变的情 况 下, 增加题 目数量 。 学生 给 题 的 能 力 有所 提 高 。具 体 方 法 是 :

采用知识评 价与能力评 价相 结合 , 形成 性评价 与终结 性评价 相结合。 教学环节 、 教学评价 , 促进不同层 次的学生都在原 有基础上达到提 高 。 以 将考试 成绩分 解到高等 数学课 程教 学的整个过程 。 借 学生成绩 的评 定要将教 实现 既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一 种 教学 方式 。 学过程考 核与期末考试 这两个 方面 有机的结合起 来, 教学过程考 核包括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高整体 的数学水平 。 2 0 提 从 0 6年开始 堂笔记 、 堂讨论 、 堂测验 、 课 课 作业 、 小论 文、 习总结 等方面。对于 期终试 复
近几 年, 由于普通高校持续扩招 。 高职院校 的学生录取分 数线较低 , 基 班基本同步进行。 目标定位 以 B C组学生的掌握为标 准。 、 对于习题课及复 习课 , 可把 一节课 分成 两个阶 段 , 第一 段 为公共活 动 时间为 7 O分钟 , B、 以 C组学生的要 求为标准 ; 第二 段为分组活动 阶 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时 , 如果还采用相同教学起 点、 同教学 要求进行教 学、 阶段 。 相 时闻为 3 0分钟 。 A组学生在巩 固的基础 上增大 练 习深 度 , 对于 B、 C组 考核 的话 , 基础好的学生往往会出现 “ 吃不饱 ” 而基础 差的学 生又会 出现 段 , 、

高职院校基础课分级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基础课分级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基础课分级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基础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多、来源广、基础差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必须实行分级教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文章介绍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分级教学方面的经验,以及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分级教学基础课教学高职院校1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及在校生人数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处在第三、第四批次,加上扩招和生源减少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以山东为例,200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0分,2009年为210分,2010年为190分,2011年更是到了180分,这就造成同一个专业学生的最高和最低分相差达三百多分。

这种现象在普通高校中是不存在的。

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普遍存在着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

这个问题在基础课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基础课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课被忽略,课时被压缩的现状。

由于基础课的缺失,再加上高职生源层次多、基础差等原因,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两年,高职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基础课对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在当前环境下有效改善基础课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学生差别比较大、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基础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基础课教学实行分级教学是不二的选择。

所谓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者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

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梅霞蔡井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摘要:为顺应高职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兼顾考虑生源的差异性给教学带來的困难,我院基础部创新实施了基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分类教学、基于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基于技能提升的项目化教学等模式;开发了人机对话考试、分级考试、技能考试和并轨考试等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创新;实践;成效;作者简介:梅霞,女,江苏泰兴,本科,副教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微课与SPOC创作和数学教育工作;作者简介:蔡井伟,男,江苏淮阴,博士生在读,副教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办公室主任,从事教学管理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特长带跳扩散模型统计推断。

基金:2016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 一般研究课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135-Y-122)本文引用格式:梅霞,蔡井伟•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一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 4 (45) : 68-70, 83.基础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然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和基础课程枯燥乏味的实情乂使得教学难以实施,所以,必须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等,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师牛的全面发展。

一现状(-)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新颖,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缺乏以及课堂气氛沉闷等等方面。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管理学基础》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引导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掌握一定管理方法具有基础性作用。

但是,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文试图探索《管理学基础》课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标签: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未来的基层管理人员奠定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起到引导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掌握一定管理方法的基础性作用。

基于此,该课程在国内的高校得到广泛的推广。

但可惜的是,该课程的教学却仍停留在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状态。

2006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膽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良好的课程建设目的。

本文正是基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试图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融入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1 建立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1.1 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可见,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提倡的教学方式。

同时,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业结合发展道路”为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基础课要走出困境,转变思路,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基点,改革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当今,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正在大力进行“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课改工作。

此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在这一改革中受到极大的冲击,处于一个被忽视、无人重视的尴尬境地。

所以,在新形势下,基础课如何改革,怎样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基础课课程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又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环节。

1.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对于高校的基础课,无论是在校领导还是本校学生,甚至社会共识,都或多或少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认为基础课的实际应用价值较低,课程开设的效果较差。

特别是近几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大力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

同时,也受近年来就业形势、择材标准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从而忽视基础课的学习,很多院校由于不停地加开专业课程,以致课时安排不够,而压缩基础课课时,甚至不开设。

另外,中考失败、高考失利,对学习无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这些学生大多是在学业上都很不自信的群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精神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特别是五年制学生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也很容易将基础课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进行比较,例如,医学类的专业课,实践课中教师讲解扎针,认真学习后,大胆细心上手,很可能是一针见血,漂亮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但是,基础课的学习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在思修课堂上对于社会公德的教育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在课后立刻有所提高。

所以,教师虽然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却无法深入传授知识,形成恶性循环,基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

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

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

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

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

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

基于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匪

周 亚妮 1 高瑞 瑞2
基 于 高 职 院 校 分 层 教 学 法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1 商 洛 职 业技 术学 院 微 生 物 免疫 教研 室 ; 2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 陕西 商洛
摘 要 : 本 文 基 于 高 职 院校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介绍了 比较 热 门 的 分层 教 学 方 法 . 结合 本 院 的教 育教 学 实 际情 况 . 提 出 了分层 教 学 的含 义及 分 层教 学 的 方 案 .并 分 析 了分 层 教 学 中需要 注 意 的 问题 及 解 决 对 策 .探 讨 了分 层 教 学 带 来 的 教 学
用教 材 。
. 高职 院校 分 层 教 学 的 背 景 近年 来 , “ 分层教学 ” 作 为 一 种 新 的教 学 模 式 , 逐 渐 成 为 教 育 界 和社 会 关 注 的热 点 , 几 乎渗 透 到 各 个 层 次 的教 育 中 l 1 ] 。长 期 以 来 由 于受 到应 试 教 育 的 影 响 ,我 国 高 职 教 学 的 效 果 不 强 且 质 量不 高 , 学 生 实 践 能力 不强 。 而“ 分层教学” 作 为一 种 新 的 教学 模 式 , 备受推崇 , 带 来 了较 为 良好 的 教 学 效果 。 伴 随着 国 家对 职业 教 育 的 大 力 支 持 .各 类 高 职 院 校 得 到 了 蓬 勃发 展 。 但 在 此 过程 中 , 也 存 在众 多 问题 , 例如高校 、 普 高 的扩招 , 造 成 了职 业 学 校 生 源 明显 短 缺 , 形 成 学 生 只 要 愿 意 读 职业 院校 就 能人 学 的现 状 。 学 生 人 校 前 来 自不 同地 区 , 受 教 育 程度参差不齐 , 部 分 为 初 中毕 业 , 部 分 为 高 中毕 业 , 学 生 的 入 学 成 绩相 差很 大 。 同 时 人 们 对 于 职 业 教 育 的 认 识 存 在 严 重 的 偏差 , 以至 于 职 业 院 校 的 生 源 素 质逐 年 下 降[ 2 ] 。这就 给教 育 教 学 工 作带 来 了很 大 的 困难 。 面对 这 样 的教 学 对 象 , 用 同一 个 教 学 目标 、 同一种教学 模式 、 同 一 种 学 习模 式 。 已 难 适 应 新 形 势 的 需 要 。 职业 院校 的 教 师 如 何 才 能 使 教 学 既 符 合 人 才 培 养 对 高 职 类 院 校 的 要求 , 同 时又 满 足 不 同层 次 学 生 发 展 的需 要 , 促 进 优 秀 拔 尖人 才 的 迅 速 成 长 .这 是 教 学 工 作 中一 个 突 出 的 问 题。 “ 分层 教学 ” 正 是 顺 应 以 上 问 题 而 提 出 的一 种 教 学 模 式 。 分 层 教 学 是 依 据 素质 教 育 的 要 求 , 改 变 一 刀切 的 教 学 模式 , 克 服 传统教学的弊端 . 按专业 、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和 接 受 程 度 施 教 的一 种 重 要 手 段 。 2 . 分层 教 学 的含 义和 概 况 分 层 教 学 既遵 循 传 统 教 学 . 又 是 一种 创 新 的教 学 模 式 。 分 层 教 学 旨在 根 据 学 生 现 有 的 知 识 、能 力 水 平 和 潜 力 倾 向把 学 生 科 学 地 分 成 几组 水 平 相 近 的 群 体 , 并 区 别对 待 , 这 些 群 体 在 教 师 恰 当 的 分 层 策 略 和 相 互 作 用 中得 到 最 好 的 发 展 和 提 高 。 分 层 教 学 又 称 分组 教 学 、 能力分组 。 它 是 将 学 生 按 照 智 力 测 验 分 数 和 学 业 成 绩 分 成 不 同 水 平 的 班 组 。教 师 根 据 不 同班 组 的 实 际 水 平 进 行 教学 , 达 到 更 好 的 教 学 效果 。 3 . 分层 教 学 的具 体 操 作 俗话说“ 教学有法 , 教无 定 法 ” 。 分 层 教 学 仍 然保 留班 级 制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校企分段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校企分段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校企分段教学模式探析项目名称: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教研与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1+1+1”校企分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校企分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层次为高职(专科),学制三年。

长期以来,许多院校实施“2+1”教学模式,即2年在校进行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1年在实习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1+1+1”分段教学模式变“2+1”中的“2”为两个“1”,即1年(第一学年)在校进行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1年(第二学年)在教学医院主要进行临床专业课教学,1年(第三学年)在实习医院进行顶岗实习和综合技能拓展。

“1+1+1”分段教学模式的重点和关键是第二个“1”,即第二学年由原来学生在校上课,变为把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由医师按照校院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课,学生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学在医院、生活在医院。

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前的八九月份进到教学医院,第二学年结束前的六七月份返回学校,学校给予实习分配后进入第三阶段——顶岗实习。

本文重点研究在教学医院开展临床专业课教学的第二阶段。

实施“1+1+1”校企分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部、原卫生部2012年發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强调要“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委2014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强调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通过化工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出发,研究了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指出了《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内涵、《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确立的依据、《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时应把握的原则。

研究表明,《基础化学》分层教学对于现在高职高专由于高考现状导致的学生基础的明显差异性,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分层教学依据原则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情况的变化,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也日趋增大,以我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近年来的招生情况为例,一个约40名学生的普通班级,其高中阶段选择理科的学生约占了其中的2/3,而在这些理科生中选择化学的大约只占其中的一半,由这样学情、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在大一一开始就统一进行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统一教学,可以想象任课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想象出来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其结果往往是《基础化学》课程学不好,后续的专业课程也很难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要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深入地进行下去,而分层次教学改革就是适应了学生实际学情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改革。

1 《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内涵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也即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它是指在化工类同一专业同一年级中按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差异性和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按模块分班组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结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特定的培养方向来确定。

《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的组织,可以以如何确定分层的学生、确定教学层次目标以及分层来组织教学和考核这样的几个阶段来实施。

学生的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是分层教学的必要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是《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动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10.12•【字号】新教高函[2009]37号•【施行日期】2009.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新教高函〔2009〕37号)各高职高专院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不含外语、体育和两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提高基础课教师教研水平,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决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中心共同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基金,支持我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学习策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与评估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由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出版中心共同负责,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协同组织管理。

2009年拟立项目20项,原则上每校申报不超过 2项,不包括外语、两课及体育。

请各学校做好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

请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可复印),经教学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于2009年11月30日前报送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疆教学服务中心,同时报送电子版。

本通知及附件内容在新疆教育信息网http://下载。

高教社新疆教学服务中心联系人:王刚189****4002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21号建设广场A座6E邮政编码: 830002附件一: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附件二: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附件一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一、立项目的及范围新疆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立项的目的是调动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职高专院校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招生模式“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法的研究

招生模式“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法的研究

2 、 采 用分层 教 学法 能够提 高学 生的学 习 自信 心
高 职 院校 的计 算 机基 础 课 程 使 用 分 层 教 学法 能
很理 想 , 但 是他 们 在高 中 受到 的教 育 是与 高等 职业 教 够 使每 一个 学 生都 能体会 到 学 习 的乐趣 , 体验 到 成 功 提 升 了学 习的主 动性 和 积极性 , 使学 生 由“ 被 育 相 匹配 的 , 因此 , 这 部分 学 生 的基 本 素 质 和 学 习能 的喜悦 , 转 变 为“ 主动 学 习 ” , 促 进 了全 体 学生 的 进 步 力相 对而 言是 比较好 的 。单考 招生 的主要对 象 是 中等 动学 习 ” 职 业 学校 的毕 业 生 , 近年来, 随 着 单考 招 生 的 录取 分 和提 高 。 数线 在 逐年 降低 , 使得 这 部分 生源 的质量 也在 逐 年走 径 。自主招 生 的主 要对象 是那 些虽然 已经 参加 高考但 3 、采 用分 层教 学 法 能够提 升 学生 的计 算 机应 用 采 用 分 层 教 学法 能够 依 据 学 生 个 体之 间 的差 异 低 。自主招 生是 高职 院校 拓展 生源 渠道 的一个 新 的途 水平 达 不到 录取 分数 线 , 但 是 又 有一 项或 者 多项特 长 的学 进行 教 学 , 使 得每 一个 学 生都 能得 到全 面 的发 展 。学 相互促进, 形 成 良好 的学 生, 这部 分学 生 的 个 性鲜 明 , 但 是 文 化基 础 可 能 不 太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相 互 交 流 ,

划, 然 后 组 织 实施 分 层 教学 , 最后 进 行 不 同层 次 的教 分 层教 学法 的作 用
学评 价 。

1 、采用 分层 教 学法 能 够提 升教 师 自身 的业 务 素

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高职院校作为为以实训和实践为重点的职业性教育机构,其教学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实践性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方法。

1. 偏重实践高职院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围绕实践性教学目标来设计,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2. 突出课程特色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浓郁的职业特色,课程设置也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充分发挥课程的特点和亮点,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 灵活多样高职院校学生的背景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理论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在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差异性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

1. 工学结合型教学法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紧密相关。

因此,教学方法应该重视与实践结合,实现授课、实践、反思的循环。

通过反复地实践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2. 至真育人型教学法高职院校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进行教育,强化其人文素质和个性魅力,塑造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注重思维素养与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对个人、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实干家。

3. 项目情境型教学法高职院校的学生面对的职业环境都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因此,课程教学应该以项目和情境为背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该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精神,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的 实 际学 习情 况进 行 一次 级 别 调 整 。 我院 的 分 级 教 学 是 按 照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 受 能 力 以 及 非 智 力 因素 , 一 个 专 业 接 将 的 同年 级 学 生 分 成 不 同 的 层 次 进 行 教 学 。 层 次 不 同 , 求 不 同 , 习 的 目标 也 有 所 不 要 学 同 。 0 0 新 生 入 学 后 , 院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2 1级 学 他 们 进 行 了 一 次 英 语 、 学 摸 底 考 试 。 参 数 在 考 高 考 及 摸 底 考 试 成 绩 的 基 础 上 , 照 学 按 生 的意 愿 把 他 们分 为 A、 两 个级 别 。 B B A、 两 级 执 行 不 同 的 教 学 计 划 和 教 学 标 准 , 要 主 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不同。 英语分级为例 , 以 A级 学 生 的 英 语 基础 知 识 较 好 , 学 习 英语 对 有 较 强 的 兴趣 , 而且 具 备 一 定 的 自学 能 力 。 在教 法 上 , A级 主 要采 用 交 际法 和 任 务 法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师 努 力 为 学 生 创 设 更 多 的 教 语言环境 , 组织话题 讨论 、 色扮演 、 如 角 辩 论 赛 等 活 动 , 炼 学 生 运 用语 言 的 能 力 。 锻 此 外 , 虑 到 部 分 学 生 可 能 有 考 取 对 口 本 科 考 院 校 学 习深 造 的 要 求 , 这 部 分 学 生 加 大 对 了英 语 单 词 和 英 语 阅读 的教 学 力 度 。 B级学 生 , 语基 础相对较差 , 习兴趣不浓 。 英 学 我 们 摒 弃 了传 统 的 教 材 和 教 学 方 法 ,自编 了 适 合 学 生 特 点 的 校 本 教 材 。 人 们 日常生 以 活 中 的 会 话 为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 对 单 词 和 不 阅 读 提 出硬 性 要 求 , 且加 大 了学 生 课 堂 并 教 学 的 参 与 力 度 , 高 了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和 提 听说能力 。 改 革 评价 方 式 是 分 级教 学 的关 键 。 级 B 完全 取 消 了闭 卷 的考 试 方式 , 照学 习 模块 按 的设 置 , 用面 试 形式 对学 生 的 学 习情 况进 采 行检 测 。 试 内容 既 包 括 简 单 的 英 语 问 答 , 考 般 话题 讲 述 , 包 括 用汉 语 讲述 基 本 英 美 也 文化 常识 和 英 文 电影 赏 析 , 包 括说 英 语绕 还 : 1令 , 3 唱英 文 歌 曲等 。 一 个模 块 , 一 个 模 学 测 块, 累加 起 来 就 是 期 末 的 最 终 成 绩 。 元 的 多 考试 内容 , 个 面 试 的 考 试 形 式 , 单 极大 地 提 高 了学生 参 与 学 习活 动 的积 极性 , 好 地体 很 现 了考 试 的作 用 。 些 英 语 基 础 差 的学 生 , 这 根据 自己的 爱 好 和 特 点 , 出 了努 力 , 得 付 取 了真 实而 有价 值 的 考试 成 绩 。 在分 级 时 , 摒弃 了纯 粹 按高 考 或 者 摸底 成 绩 分 班 的 做 法 , 是 以 高 考 和 摸 底 成 绩 而 为参 考 , 据 学 生 自 已意 愿 的 原 则 分级 。 根 经 过 一 年 的 实 践 证 明 , 种 分 级 方 法 比 较 切 这 实可 行 , 分 出 了层 次 , 在 一 定程 度 上 保 既 也 护 了一 些 学 习 认真 但 是 考 试 成 绩 不 理 想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到 了 学生 的普 遍 认 可 。 受 成 绩 的 统 计 分 析 显 示 , 分 级 的 班 级 未 高 等 数 学 成 绩 呈 现 出 两 头 大 中 间小 的 “ 哑 铃 ” 状 , 说 明 学 生 成 绩 呈 现两 级 分 化 趋 形 这 势 严 重 。 级 后 , 管 是 A级 还是 B级 成 绩 , 分 不 都 显 现 出符 合 类 似 正 态 分 布 , 说 明 部 分 这 基 础 较 差 的 学 生 有 较 大 进 步 。 种 中 间水 这 平 回 归 的 现 象 表 明 , 级 教 学 有 助 于 学 生 分
础好 、 力 强 的 学 生 “ 不 饱 ” 基 础 差 、 能 吃 , 能
力 弱 的 学 生 “ 不 了 ” 状 况 。 个 问 题 在 吃 的 这 基础 课 教 学 方 面 表 现 尤 为 突 出 。 当前 , 国 高 职 教 育 基 础 课 教 学 面 临 我 着许 多 问 题 和 困 难 。 高 职 院 校 中普 遍 存 在 在 着 基 础 课 被 忽 略 , 时被 压 缩 的 现 状 。 课 由 于基础课的缺失, 再加 上 高职 生 源 层次 多 、 基 础 差 等 原 因 , 致 培 养 出 来 的 学 生 综 合 导 素质低下 , 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 可 不受 用 人 单 位 的 欢 迎 。 两年 , 近 高职 教 育 工 作 者 开 始 意 识 到 基 础 课 对 培 养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重 要 性 。 何 在 当 前 环 境 下 有 效 改 善 基 如 础 课 教 学 现 状 , 分 发 挥 基 础 课 教 学 在提 充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方 面 的 作 用 , 高 职 教 育 是 工作者面 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在 学 生 差 别 比 较 大 、 时 有 限 的 情 况 课 下 , 了 充 分 发 挥 基 础 课 在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为 综 合 能 力 方 面 的 作 用 , 础 课 教 学 实 行分 基 级 教 学 是 不 二 的选 择 。 谓分 级 教 学 , 是 所 就
根 据 学 生 个 体 的 差 异 , 照 能 力 水 平 的 高 按 低 将 学 生 群 体 划 分 成 不 同 的 级 别 或 者 层 次 , 针 对性 地 进 行 分 班 教 学 。 级 教 学 体 有 分 现 了因 材 施 教 、 层优 化 、 体 推 进 的 教学 分 整 原 则 。 级 教 学 能 使 学 生 得 到 充 分 的 自由 分 的 发 展 , 个 层 次 的 学 生 都 获 得 成 功 的体 各 验 , 质得 到全 面 提 高 。 素 些 本 科 院 校 多 年 前 就 开 始 尝 试 基 础 课 分级 教 学 , 且 已经 积 累 了一 些成 功 的 经 并 验 。 职 院校 的 实 际情 况 与本 科 院 校相 差较 高 大 , 大 多 也 都处 于 尝 试 阶 段 , 有 成 功 的 且 没 经 验可 借 鉴 。 山东商 务 职 业学 院 根 据具 体 实 际 , 0O 从2 1 年开 始 , 会计 系和机 械 系的一 些 在
1高职 院校基础课教 学现状
近 年 来 , 国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迅 速 我 发 展 , 生 规 模 及 在 校 生 人 数 都 占据 了高 招 等 教 育 的半 壁 江 山 。 是 , 但 由于 高 职院 校 的 招生 处在 第 三 、 四 批 次 , 上 扩 招和 生 源 第 加 减 少 等 原 因 , 致 高 职 院 校 的 学 生 水 平 参 导 差不 齐 。 山 东 为 例 , 0 8 最 低 录取 分 数 以 20 年 线为 2 0 , 0 9 为 2 0 , 0l V 为 l 0 2分 20 年 1 分 2 O - 9 分 , 0 年更 是到 了1 0 , 就造 成 同一 个 21 1 8分 这 专业 学生 的最 高和 最低 分相 差达 三 百 多 分 。 种 现 象 在 普 通 高 校 中 是 不 存在 的 。 这 学 生 学 习 基 础 和 学 习 能 力 的 差 异 , 高 职 院 给 校 的 教 学 带 来 了 很 大 困难 , 遍 存 在 着 基 普
! 殳 ! :
Sci nce e and Techn ogy n ol l nova on ti Her d al
创 新 教 育
高职 院校 基础 课 分 级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张 云 生 陈尔建 ( 山东商 务职业 学院 山东烟 台 2 4 7 ) 6 6 0
摘 要 : 础课 在培 养 高职 学生的综合 素质 方 面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基 高职院校 学生层 次 多 来 源广 . 础差 的特 点决 定 了高职 院校在 基础 基 课 的教 学中必 须实行 分级教 学,以适应不 同层次 学生的 需要 。 文章介 绍 了山东商务职业 学院在 大学英语和 高等数 学等基础课 分级教 学方
面 的 经 验 ,以 及 一 些 急需 改 进 的地 方 。
关键 词 : 分级教 学 基础课教 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 类号 : 1 G 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4 0 8 ( o ) 3a一0 — 1 1 7 - 9 x 2 1 0 () 1 7 0 2 6 挖 掘 自身潜 力 , 强 竞 争 意 识 。 其 对 基 础 增 尤 较差的学生 , 压 力, 产生 了动力 。 有 也

专 业 开 始 尝试 对 基 础 课 大学 英语 及 高 等数
学 的 分级 教 学 实 验 , 得 了 比较 好 的 经验 。 取
2分级教 学的原 则及宗 旨
分 级教 学的 目的就 是根 据学 生的 自身条 件进 行 因材 施 教 , 而 有 效地 提 高学 生 的学 从 习兴 趣 和 积极 性 , 全 体 学生 都 能够 学 有所 让 获 。 级 教学 主要 是 以 学 生意 愿 为 主成 绩为 分 辅的 原则进 行分 级 。 分级 后 , 学生 可以 根据 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