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复习及经典例题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二册
第四章机械和功
4-1 机械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
(1焦=1N·m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V 。
单位:P→ W ;W→ J ; t→ S 。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
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4-2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4-3 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
5.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
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7.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8.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铡刀、起子,属于等臂杠杆的有天平、定滑轮
第五章热与能
5-1 温度与温标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标: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6.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
5-2 热量比热容
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2.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4.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 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5-3 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5.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5-4 热机
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 2周,对外做功 1 次
第四章 机械和功
一.选择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行李车
B .晾衣竹竿
C .天平
D .缝纫机脚踏板 2.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地面上拿到桌面上,则对课本所做功的大小约为 ( ) A .0.2焦 B .2焦 C .20焦 D .2000焦 3.一个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秒时间,他功率可能为 ( ) A .几瓦 B .几十瓦 C .几百瓦 D .几千瓦
4.当两台机器正常工作时,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 ( ) A .做功多 B .做功少 C .做功快 D .做功慢
5.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6.皮球从地面上弹起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是 ( ) A .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 B .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 C .动能和势能都增大 D .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7.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中,杠杆恰好平衡。
图中钩码质量都相等,那么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 ( )
A .各减少一只钩码
B .各向内移动一格
C .各减少一半数量的钩码
D .各向外移动一格
8.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 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40牛, 要使物块A 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 甲与F 乙的大小分别为 ( )
A .40牛,20牛
B .20牛,40牛
C .40牛,40牛
D .20牛,20牛
图1
图2
(a ) (b ) (c )
图
3
9.在图3中,分别用力F 1、F 2、F 3匀速提起物体A 。
若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F 1<F 2<F 3。
10.如图4所示,O 为杠杆AB 的支点,A 端挂一重物G ,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
(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二.填空题(共29分)
11.以同样速度匀速行驶的小轿车和大卡车, 的动能比较大;同一辆汽车行驶在高架路上和地面路上时,行驶在 路上时,重力势能较大。
12.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人乘坐的电梯可以匀速上升直达顶层,电梯在这运行过程中,人的动能 ,机械能 。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某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阻力为1000牛,则杠杆平衡时,动力为 牛;若另一杠杆的阻力臂是动力臂的5倍,阻力仍为1000牛,则杠杆平衡时,动力为 牛。
14.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2:3,当它们工作时间之比为1:3时,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
15.如图5所示,滑轮B 是 滑轮(选填“动”或“定”),它的好处是 ,若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如果G A =G B =50牛, 则F A = 牛,F B = 牛。
16.如图6所示,A ,B 两个滑轮中A 是 滑轮(选填“动”或“定”),若物体G 的重力为90牛,与地面的摩擦力为30牛,两个滑轮都使G 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3米,拉力F A 为 牛,F 4
F 2
F 3
F 1
O •
B A 图4
图5
17.功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
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瓦,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某人以70瓦的功率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使了1小时,约做功 焦。
18.举重运动员将重为1200牛的杠铃在1秒内举高了2米,则运动员所做的功为 焦在1秒内的功率是 瓦,若举高后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秒,则这3秒内的做功是 焦。
19.物体重为100牛,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5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10米,则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焦,它的功率为______瓦,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焦。
20.重100牛的箱子,被吊车匀速吊起10米,然后水平移动15米,吊车吊起箱子的过程中,拉力对箱子的功为 焦,在水平移动过程中,拉力对箱子做功 焦。
21.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时分别将小球由某个高度自由落下,然后观察在松软的花泥上砸出的痕迹,从而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m 钢> m
玻
> m 木)
① 实验(a)和(b)和(c),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② 实验(a)和(d)和(e),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三.作图题(共12分)
22.如图7、图8所示,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23.如图9所示,画出阻力臂l 2和动力F 1。
图8
图7
图9
图
10
四.计算题(共18分)
24.如图10所示,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转动,杠杆长0.2米,在它的中点B 处挂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
求:
① 物体的重力G ;
② 若拉力F 作用在A 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25.某同学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200牛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不计,若物体在2秒内匀速上升0.6米,求:
① 拉力做的功W ; ② 拉力的功率P 。
26.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为3000牛,汽车的功率是50千瓦。
求:① 该汽车在1小时内做的功。
② 该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
五.实验题(共21分)
27.某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所用的器材有 、铁架台、钩码、线(弹簧夹)和弹簧测力计等。
(2)在挂钩码前,若发现杠杆的右端比左端高,可调节杠杆两端的 向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使杠杆在___ __位置保持平衡, 其目的是___ __ ____。
(3)在实验中,把两个1牛的钩码挂在杠杆的C 点处,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应在A 点挂__ __个相同的钩码;若用弹簧秤在B 点拉着杠杆使它水平平衡,则最小的拉力为__ __牛,且方向应该为_____ ___。
(4)若实验中所用的钩码每个重1牛,杠杆上每格长度为5厘米。
图
11
某学生做了三次实验,前两次都是在杠杆两边的适当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恢复平衡,第三次实验的情况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
请帮他把实验数据记录到下表中,(填完表格中其它空格):
上表可以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28.某同学为了研究机械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从网上寻找了不同机械甲、乙、丙在一段时间内正常工作所做的功分别如下表所示。
已知每台机械做功的快慢保持不变,且甲最快,乙其次,丙最慢。
(1)分析比较序号1、4、7(或2、5、8或3、6、9)及题意,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及题意,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机械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机械做功越快。
(3)进一步综合分析甲、乙、丙三台机械的做功情况与记录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甲或乙或丙机械的做功情况,得出。
b:分析比较甲和乙和丙机械的做功情况,得出。
图1
A
B
C
D
第五章 热与能
一.选择题(共30分)
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
A .30℃
B .33℃
C .37℃
D .39℃
2.在下列各物理量中,表示物质特性的是 ( )
A .比热容
B .质量
C .温度
D .热量
3.铁块和铝块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
A .热量
B .比热容
C .内能
D .温度
4.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我们可以通过c =Q /m △t 计算物质的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 .物质的比热,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 .物质的比热,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
D .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均无关
6.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 .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 .铁锅烧热后,铁锅的温度升高
C .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D .锯条锯木后,锯条的温度升高 7.图1是热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
B .扫地时灰尘飞扬
C .水往低处流
D .鸟在空中飞
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
A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C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10.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铁>c铜),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A.铜块将热量传个铁块 B.铁块将热量传给铜块()
C.铁块和铜块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32分)
11.物理学中,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 __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12.在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
其单位是:_________。
13.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每千克水温度每升高1o C时,吸收的热量为焦。
若将1千克的水倒去一半,剩下的水比热容为____________焦/(千克·℃)。
14.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物体内,叫做物体的内能。
15.物体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此外,内能还跟其他因素有关,质量相等的100℃水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的水蒸气的内能,这表明内能还跟物体的有关。
16.下面四句话里“热”字表示什么物理量(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①天气真热②摩擦生热③物体放热
17.小明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是在利用水的较大的热学特性,此时鸡蛋内能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的。
如果冷却用水的质量为l千克,温度上升了10℃,水的比热容4.2×l03焦耳/(千克·℃),则水吸收的热量为焦。
18.质量都为1千克的铜、铁、铝三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的温度升高得最多;假如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最多。
若铝块温度升高了20℃,则铝块吸收的热量为焦。
[已知c铜<c铁<c铝,c铝=0.9×103焦/(千克·℃)]
19.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在图2中,能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其中的图,能说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其中的图。
(A)两手互相摩(B)放在火炉上(C)锯木头锯(D)热辐射使
20.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 甲∶m 乙=5∶3,比热容之比c 甲∶c 乙=2∶1,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Q 甲∶Q 乙= 。
21.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均为15℃,质量均为100克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设两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2) 分析比较图(a)与(b)可得: 。
(3) 分析比较图(b)与(c)可得: 。
三.计算题(共16分)
22.质量为0.2千克的牛奶温度升高了20℃。
求:牛奶吸收的热量Q 牛奶吸。
[c 牛奶=2.5×103
焦/(千克·℃)]
23.质量为2千克的热水自然冷却,水温下降50℃。
求:水放出的热量Q 水放。
[c 水=4.2×103焦/(千克·℃)]
图3
加热4分钟
加热8分钟
加热4分钟
(a ) (b ) (c )
(a) 图6 (b)
图 5 0
10
10
甲
乙
图4
24.使质量为0.5千克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 水=4.2×103
焦/(千克·℃)]
25.把质量为200克,温度为20℃的铁锅加热到120℃,铁锅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 铁=0.45×103 焦/(千克·℃)]
五.实验题(共22分)
26.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名称为 ,其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此时它的示数为_________℃。
27.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步骤已被打乱,请你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 A .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几分钟
B .选择测量范围适当的温度计
C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D .取出温度计
E .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5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图6所示的两种测液体温度的方式都存在错误,其中(a)的错误是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_ ,(b)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_ 。
29.为了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进行研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报告,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情况将报告填写完整:
(1)我们把0.1千克的水和0.1千克的煤油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使水和煤油的温度都升高20℃。
(2)在我们的实验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发现水的加热时间比煤油的加热时间__________(选填“长”或“短”)。
(4)实验结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0.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1)分析____ ___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物体质量和物质种类相同时,
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2)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和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这一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