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01.【单元教材解读】
一、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题目为《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围绕“共同的世界——地球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编排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课内容。
第一课借助地理学科的视角,从自然角度整体性地介绍世界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课设计了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并非人类生存的“安乐窝”,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然灾害,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单元主题图示如下:
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二、内容分析
本单元《地球——我们的家园》从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入手,让学生认识地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合作、现代科技及个体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
《应对自然灾害》先通过地图,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然后,通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
解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损失,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了解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体会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理应具备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环境素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防灾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虽然通过学校、社区的环境教育,获得了一定的环境认知,也参与过环保行动,但这些活动难以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认识和行为上的改变。
因此,通过本单元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懂得珍爱地球,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素养落实点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本单元内容属于“担当精神”部分,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如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要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要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单元内容属于“社会公德”方面,对应课标中的“保护环境”。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内容对应课标中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要求“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敬畏生命,掌握基本的应对灾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
”如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要让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具体图示如下:
五、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进一步意识到这些危机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形成爱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意识,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会客观的看待自然灾害的产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自救能力,并从人类不屈的抗灾精神中感受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本单元目标的确定参考以下课标内容:
02.【单元梳理定位】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本单元素养要求有直接关联的单元内容如下图:
二、逻辑梯度:
本单元共两课内容,主要是了解地球环境危机和应对自然灾害。
学生通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环境认知,学习了保护环境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且也参与过环保行动。
本单元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度的学习,由个人上升到国家、世界层面,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03.【单元教学建议】
任务一:《地球——我们的家园》
目的与要求: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懂得珍爱地球;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生存危机,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懂得人类不善待自然会受到惩罚;知道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活动一:我们生存的家园
着力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可通过模拟地球实验,知道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激发爱护地球珍惜地球之情。
探究和谐相处活动要选好探究对象,重点选择一个案例深入探究,
在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奥妙过程中,使其切身感悟到人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道理。
活动二: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着力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展开小组合作,了解地球上的主要环境问题。
再以教材的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懂得人类破坏大自然会受到大自然惩罚的道理。
活动三:我们的共同责任
着力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保护家园的责任。
从了解《巴黎协定》和《新环保法》入手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开阔视野,增强法治意识,让学生知道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为保护地球想方设法,树立学生的节能环保理念。
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意义,在探讨清洁能源过程中,感悟现代高科技在环保产业中的运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最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日常环保行为,为环保建言献策,引导学生从“知”落实到“行”上,懂得人人都有保护家园的责任。
任务二:应对自然灾害
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了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着力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特点及危害。
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灾害引入,引发对自然灾害探究兴趣,了解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并且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损失大的特点。
通过探究案例,让学生真切体会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命、环境、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活动二:防御自然灾害
着力让学生掌握防灾避险技能。
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实际探究,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比如,可通过绘制校园逃生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尽力做到应对灾害的逃生疏散准备,以增强学生将了解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活动三:不屈的抗灾精神
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团结互助、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纪录片、电影《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片段,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