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19课 期末复习练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19课期末复习练题
李仕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读图说史:读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D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2.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C )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D)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C)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5、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C )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光
6.右表所示,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C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C)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8.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A)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
9、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A.北方战乱频繁B.南方地广人稀 C.江南经济发达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10.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
...看到的现象是( B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11、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C)
A.长安
B.平城
C.洛阳
D.建康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

“魏主”指谁?“魏主”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2)材料二中的“北语”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魏主”采取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指的是“魏主”采取的哪一措施?
(4)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魏主”。

参考答案:(1)孝文帝。

洛阳。

(2)鲜卑语。

说汉语。

(3)改汉姓。

(4)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历史的进步。

因为它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三个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