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主题设计
年级八年级
时间共4课时课内3课时课外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专题知识,其教学内容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国民党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经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了重要努力,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英勇顽强的抵抗住了国民党发动的全民内战、重点进攻、并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的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本单元共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重庆谈判与全面
内战的爆发,专题二:走向战略进攻,专题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本单元的重点是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本单元的难点是认识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的本质及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国民党发动全民内战的情况。

(2)、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知道中共粉碎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和拉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史实。

(3)、在学习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战役的决战情况并正确计算国民政府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用意,通过多媒体、历史资料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

(2)、结合教学地图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及转入战略进攻的有利条件。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

(2)、认识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及人民解放军坚韧、冷静、智慧的品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强烈情感。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知道重庆谈判,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蒋介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刘邓大军为什么要在1947年千
里跃进大别山?这样做有什么作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三年内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划分专题一:重庆谈判与全面内战的爆发(1课时)
专题二:走向战略进攻(1课时)
专题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2课时)
其中,专题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活动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重庆谈判与全面内战的爆发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内战全面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结合有关史料及学生创作的情景再现,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
着巨大的风险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专题问题设计1、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形势是怎样的?
2、抗战胜利后,左右中国前途的有哪三种势力?
3、蒋介石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4、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
5、重庆谈判后,蒋介石为什么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
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1、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重庆谈判》、《建国大业》。

2、相关网站: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历史栏目/eduresource.php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谈判桌上的较量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①人民:结合课文112页插图《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思考战后人民的渴望。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113页右下角插图,回答抗战胜利后,左右中国前途的有哪三种势力?
②国共两党:出示三则材料并设问: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国共对中国未来持哪两种态度?
③美国:结合课本小字内容,思考作答
④其他:中国民主同盟的态度。

结合课后材料阅读。

过渡:蒋介石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2、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力量。

出示三则材料,创设情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目的。

并设问:①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既然已经确定,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
②人们为什么说毛泽东出行重庆是“弥天大勇”?
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至113页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①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可以诱使中共交
出军队和政权,同时借和谈之机争取调兵遣将、部署内战的时间。

②毛泽东选择去重庆谈判,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过渡: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重庆谈判的经过。

3、重庆谈判的结果
设问:谈判过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谈判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3页,回答问题。

过渡:《双十协定》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重庆谈判结束后,蒋介石很快撕毁《双十协定》、加快内战的步伐。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二:全面内战的烽火
1、设问:重庆谈判后,蒋介石为什么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3、人民解放军如何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
活动二: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赞毛泽东的行动是“弥天大勇”,你同意柳亚子先生的评价吗?为什么?
活动三: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列出本课知识要点。

评价要点1、能够独立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

2、学会运用材料分析、归纳、评价历史现象,多角度学习,把握历史。

3、语言表述流畅、清晰,富有感染力。

4、积极承担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态度认真,合作意识强。


走向战略进攻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转战陕北、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
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的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2)、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专1、蒋介石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
题问题设计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2、中共中央为何转战陕北?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刘邓挺进大别山有什么积极意义?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1、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挺进中原》、《建国大业》等
3、相关网站: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历史栏目/eduresource.php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的?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被迫转向重点进攻。

他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看书理清中共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转向战略反攻的线索。

2师生共同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得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何
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的悬殊。

并简要介绍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

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而引导认识:保卫祖国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10倍于己的得敌人,决不能硬打硬拼。

因此中共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

学生看书总结,并结合地图介绍。

个别学生介绍完后,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的感受当时的情况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认识到中共中央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5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师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然性和条件。

结合地图知道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本的相一想问题。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相互介绍,了解千里
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内容围绕突破黄河天线、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活动三、总结展示、共同提升
有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评价要点1、自主学习能把基础知识找出并识记。

2、合作探究时小组内部讨论发言积极热烈,能够主动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

3、对所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认识,并得到升华。

专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能力
(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助理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时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问题设计1、三大战役首战为什么选在东北?
2、淮海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
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1、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大决战》、《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
3、相关网站: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历史栏目/eduresource.php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1学生读书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决战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
2分析我军和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

3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
时间、指挥、参加作战的部队、结果,战略意义。

4强调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万多。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活动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让学生说出总前委领导人。

2学生讲述淮海战役的经过,分析淮海战役战略意义
3了解人民群众支持淮海战役。

活动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学生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叙述平津战役的经过。

学生看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地区。

教师补充线打两头后去中间的原则。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来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活动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简单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国民党蒋介石家和平骗局被戳穿的有关情况。

2教师通过挂图,让学生讲解渡江战役的战线,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豪迈壮举。

3让学生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这首诗。

进一步增强感受。

4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存在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对本课作进一步的总结。

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让学生自制三大战役的表格。

评价要点1、自主学习能把基础知识找出并识记。

2、合作探究时小组内部讨论发言积极热烈,能够主动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

3、对所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认识,并得到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