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说课稿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1】篇〗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
【说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
【说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
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说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说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说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
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
(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正确解决问题。
]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2】篇〗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说重点难点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说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
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
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
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
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师:在阿拉伯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谁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3】篇〗
说教学内容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九课时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说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
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
(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8+1=9 9-1=8
1+8=9 9-8=1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
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