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货币金融第八章货币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需求
一、古典货币需求理论
1. 现金交易学说
(1)费雪交易方程式
考察商品劳务交易中货币的需求量
交易方程式,公式:MV = PY
M为流通中的货币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为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Y商品和劳务实际交易总量。

等式左侧表示的是货币总值MV,等式右侧是交易总值PY(总支出、名义总收入)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V = PT / M 。

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支付手段、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的。

这些因素有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内可以被视为常量,只有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有所改变。

所以得到方程式M= 1 / V ×PT=KPT
(2)货币数量论
货币流通速度短期内相对稳定,这使得交易方程式转变为货币数
量论。

同时,古典经济学家1.认为工资和商品价格P是完全弹性的。

2.在充分就业水平下,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实际总量Y,即总产出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波动很小。

结论:物价水平P的决定因素是货币数量M。

货币数量的变动将导致物价水平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

(3)货币需求的数量论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流通中货币数量M等于货币需求量Md。

使用Md代替M,则方程式为Md = 1 / V ×PY=KPY。

这说明货币需求是由交易总值PY(名义总收入)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交易方式以及背后的制度因素决定的。

2. 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
(1)人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是基于交易便利和安全的需要,持有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

具体来说货币的两个属性使得人们持有货币:交易媒介、财富储藏。

(2)剑桥方程式:
M = KPY,P是一般物价水平,Y是(实际)总收入,K是以
货币形式所持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在短期内,K和Y 相对稳定,货币需求数量与一般物价水平P呈现同方向、同比例变动。

3. 现金交易学说和现金余额学说的区别
①现金交易学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现金余额学说重视货币的资产功能和储藏职能,将货币当成保存财富的一种手段。

②现金交易学说研究的一段时间的货币流量,现金余额学说强调的是某个时间点上的货币存量
③现金交易学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略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学说重视资产的选择强调人们主观的资产选择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交易方程式中的1/V与余额方程式中的k,虽然形式上相似,但是有着不同的决定机制。

V取决于制度因素和技术条件,而K除了取决于技术和制度外,还取决于人们对当前和未来消费的选择、投资意愿以及价格水平的预期。

4. 两者缺陷:
古典学派局限:
充分就业假设不成立;
传统理论认为短期能快速均衡;短期不均衡往往是导致经济失衡的原因,产出水平并不能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忽略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理论具体内容:
1. 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存在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即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

2.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交易需求)是指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
的欲望。

②预防动机(预防需求)是指为了应付突发情况、不时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③投机动机(投机需求)是指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寻找获利机会的动机。

3.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均是收入的增函数,公式M1 = L1(Y)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水平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作为资产持有的货币量就越少。

公式M2 = L2(i)
货币需求函数:Md = M1+ M2 = L1(Y)+ L2(i)
4. 失灵的情况:古典区域、流动性陷阱(极低的利率使人们产生利率上升以及债券价格下降预期,货币需求的弹性无限大。

此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

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托宾模型
1.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有关。

人们通常会将暂时不用的现金转化为高流动性的生息资产,到时用时再变现。

利息收入超过手续费就有利可图。

2.惠伦模型
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有三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及变化情况。

前两者构成其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

货币持有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使得非流动性成本和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的总和最小。

3.托宾模型
人们对投机性的货币需求,不仅会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资产的相对预期回报率,而且还要考虑不同资产面临的风险水平。

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之间是正相关的。

且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者。

债券相比于现金,风险比现金大。

即使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超过了现金的预期回报率,人们还是愿意将一部分资产以货币的形式作为财富储藏。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
1. 定义:
货币主义学说:
提出与货币数量论不同的说法,即货币数量不是关于产出水平、物价的学说,而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直接明确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认为物价水平和名义收入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决定货币供给的是货币政策、制度,决定货币需求的是货币数量理论。


2.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①财富总额
使用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平均数
②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包括体力、智力、技巧等。

非人力财富是指能带来收入的生产资料和其他物质财富,包括房屋、耐用品、金融资产等。

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③货币和其他资产(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等)的预期收益率。

货币需求和利率成正比,和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成反比。

④其他因素。

比如,人口、个人主观偏好、技术和制度
3. 货币需求函数
公式,实际货币需求M / P = f ( Y/P,w,Rm,Rb,Re,1/P*dP/dt,u )
Y是恒久收入,w是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Rm是名义货币预期收益率(利率),Rb是名义债券预期收益率,Re是名义股票预期名义收益率,1/P*dP/dt是预期物价变动率(预期通胀率),u是其他因素,包括主观偏好、技术制度。

其中Y,w,Rm与实际货币需求正相关;Rb,Re,π与货币需求负相关;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比例w与货币需求呈现正相关。

4. 比较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资产成分角度:(1)(2)
(1)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具有一致性,都用债券代替。

因此将资产分为货币和债券两类。

货币主义学说,将债券、股票、实物资产都视为货币的替代品且
各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2)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货币需求变动只与收入和利率有关,货币需求不会影响总支出;而货币主义学说,将实物资产视为货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实物资产即总支出。

利率重要性、货币需求稳定性角度:(3)(4)
(3)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利率水平的频繁波动,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不可测。

(4)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货币主义学说强调的是恒久收入,即未来长期收入预测值的平均数,波动很小。

因此货币需求随机波动很小,可以准确的预测。

还可得出货币流动速度相对稳定的结论。

货币政策角度:(5)(6)
(5)凯恩斯主义:重视财政政策,相对轻视货币政策,主张的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

从有效需求的不足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是不稳定的,所以主张国家干预的财政政策。

而货币政策要通过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欲望再影响他们的支出,方式迂回效果差。

中介目标:中长期利率
(6)货币主义:认为自发的市场力量可以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趋
于均衡,突出货币政策的作用,淡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强调“规则的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
另外:传统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主义学说的比较
相同点:1.都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2.货币需求相对稳定,流通速度也是稳定的、可测的。

不同点:1.货币主义中,认为经济并不总是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货币供给发生改变时,短期内国民收入水平也相应改变。

2.货币流通速度不再是固定常数,而是一个稳定、可测的变量。

1. 现金交易学说:得到的三个步骤
(1)货币交易方程式MV = PY,M、V、P、Y(商品劳务的实际总量)的含义,货币流通速度V的决定因素(支付方式、习惯,背后的制度和技术,一定时间内稳定),左侧MV是货币总额,PY是名义总收入/支出总额
(2)货币数量论的含义(V稳定时由交易方程式得到),古典理论对价格水平P的假设,对商品劳务实际产出水平Y的假设,得到的结论(M影响P,同比例同方向)
(3)最后得到货币需求的公式,货币市场均衡,货币数量等于
货币的需求,影响因素是PY交易总额/支出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V
2. 货币余额学说
持有货币的目的2个(安全便利需要,满足交易和财富储藏)剑桥方程式M = KPY,K的含义,P与M也是同方向变化
3. 货币交易学说和余额学说比较
货币职能、现金的流量和存量、客观因素和主观选择的研究,即V与K的区别
缺陷:4个,古典理论充分就业、短期均衡静态分析假设,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率的影响。

4.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的含义,持有货币的动机3个(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的含义)
流动性陷阱的含义(极低利率,预测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货币的需求弹性无限大)
理论发展:
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存货模型,暂时不用的资金转化为生息资产。

惠伦模型:预防性的货币需求,非流动性成本、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平均值,三者平衡,前两者的总成本最小。

托宾模型: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预期收益率和资产的风险,债券的风险大于债券,所以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
5. 货币主义的理论
首先,是货币数量不是产量物价收入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物价和名义收入是货币需求和供给函数共同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财富总额/恒久收入、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人口、偏好、技术、制度)
需求函数:自变量有恒久收入代表财富总额(正比),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比例(正比),货币收益率(利率),债券、股票、实物资产收益率(反比)、其他因素
6. 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的区别
资产选择类型:货币和债券(与其他资产的波动有一致性);货币、股票、债券、实物资产
利率的影响大小:决定因素;影响较小
收入的影响:普通收入、恒久收入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不稳定;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