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精选5篇)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散文的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篇1
春节期间,闲着没事让孩子给找几本书看看。
孩子很高兴的拿来几本,其中就有沈从文的散文集,尽管之前沈从文的书我也读过几本,但我还是很认真的读了这本散文集,沈从文的书大都以流畅细腻的手法,描写作者的故乡湘西纯朴的民风为主。
在这本书中给我影响深刻的是那篇《边城》。
在《边城》里作者描绘出诗一样幽静的画面;蜿蜒曲折的小溪,白塔旁独居的老人,一个女孩,一条黄狗,“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记数”。
书里我们看到的人是纯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
活了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
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在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
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
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
”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边城》作者在给我们展现这一幅人与自然相得相融,优美和谐图画的同时,却又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命运的无奈与困惑的面孔。
本应该是圆满美好的家庭,在母亲与父亲相聚不得志而前后离世下,翠翠从小就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他们的孤单与悲凉时不时的涌流心头。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几薄薄凄凉。
”、“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其中,还让我们看到不幸的是,作为“水鸭子”的大老却在水中淹死;以歌声让翠翠的心飞翔的二老却离家出走;与翠翠朝暮相处、形影不离的爷爷,又在雷鸣夜晚中悄悄离世……这一切的发生,犹如一个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
在《边城》结尾,作者想通过二老“也许明天回来”来点燃翠翠心灵的一时希望。
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又岂不是给她一种无限的困惑、迷茫。
一个从小遭受人生悲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得一处关爱、拯救的归宿,却一直得不到实现。
这也岂不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和功利。
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
在建筑物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艰难。
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的来往;一扇防盗门,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络。
这样一篇文章读后,使人深思憧憬于湘西的神秘,向往那种古老纯净的生活,感觉身在世外,又纠缠于作者这种矛盾的知识分子心态,脑中只是一幅画面,一幅幽远心向往之的画面。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篇2
又翻出沈从文先生的散文。
犹如在风里雨里辗转漂泊数圈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可爱的家乡。
“河水已平,水流渐缓,两岸小山皆接连如佛珠,触目苍翠如江南的五月。
”“山谷中不知何处有鸡叫,有牛犊叫,河边有人家处,屋前后必有成畦的白菜,或相间以红萝卜。
”
沈先生的散文形式上大多清淡如绿茶,温润如古玉。
若以浮躁的心情粗略一看,想必大多数人的感觉会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言:“没劲。
”沈先生的行文中,永远没有也不需要哗众取宠和故作惊诧。
一切皆源于天然。
惟有沉心静气细细品读之后,方觉其山光水色,暗香深藏。
沈先生的文字,是越品越味深,越读越入心。
《沈从文散文》一书是按类别分成“怯步者笔记”、“南北风景”、“湘行书简”、“湘行散记”等四部分的,而没有计较时间顺序。
但读者只要稍稍细心,就能清晰地感觉出沈先生散文的风格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间阶段特点。
二十年代初期,他极年轻,胆怯、腼腆、自伤、神经质般地敏感,再加上生存的无奈、现实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以及爱而不得的失落与迷茫,所以那时候的文章中多一些令人苦闷的矛盾,多一些喃喃的低诉和痛苦的挣扎。
但是,被生活遗弃的艰难辛酸并不能阻止他对现实
丑态的讽刺与批判,更没有磨灭他骨子里的自尊、倔强以及对未来的梦想。
在《水车》一文中,他讽刺走狗般的“匣子”(汽车):“不仅跑趟子快慢要听他腰肩上那人命令,就是大起喉咙吓人让路的声音,也得那人扳它的口。
穿靴子其所以新,乃正因其奴性太重,一点不敢倔强的缘故,别人才替它装饰。
”同时他借水车的口写自己对生活的不屈与乐观:“因失望而悲哀的是傻子。
我的歌,终日不会感到疲倦。
”
那个时候,除了自己在“黑夜”里唱歌外,他还经常站在洋槐树后面倾听自己心目中的女神那“生着一对银白薄纱般翅膀”的歌唱!
二十年代沈先生的文字犹如梅花玉镯,戴在那个时代的腕子上,黑色底子里鹅黄透亮的梅花,是闪烁的星星,温婉、高洁而坚强地照着寂寞的夜行人。
而晚年沈先生的文字则笔法极其简净,风格如带有九只眼睛的天眼玉髓,平和、圆润之极亦绚烂之极,更充满了大智慧。
“鸟鸣山更幽”--这真是稀世的天籁。
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致张兆和的湘行书简。
这些书简集中写在1934年1到2月沈先生去湘西老家探亲的往返路途中。
因为是给自己最亲爱的妻子,所以笔法尤其自然,情意尤其绵密、深切。
还有不时跳动的顽皮。
一封封书简,犹如一朵朵出水芙蓉,那种天然的淳美,是无法言喻的。
正如行走在山中,突然看见一群野莺或云雀在大石头上散步、对歌,那时你还敢出声吗?“嘘!”且让我们一起侧耳倾听……
沈先生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在温和、蕴藉、平常中深藏着巨大的惊人的智慧和力量。
正如他的表侄黄永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沈从文)就像水那么平常。
永远向下,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记得老子曾说:“上善若水。
”我想,老子所说的,必定是指沈先生这样的人。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篇3
读完了长河,沈先生的文笔向来见章于细微,却不露雕琢之功,落眼宽阔下笔敏感细致,却能始终如一的抱持素朴不失妍美的情怀。
看他的文字常想到他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与他心意一般的`人的种种
悲哀。
像沈从文这样心意单纯的人,大多容易依赖自己有双好眼睛,有副灵巧的感觉,肆意顺从自己,不加考量,拗在自己感觉中得意陶醉下去,让旁观者感觉矛盾,有种感同身受的痛惜,不计后果的感情大多难以好好收场,后来种种如凉水泼头有些东西在时间中不断剥零凋落与你想象中美好的印象天差地别,还不是只好麻木崩溃或者勇敢机智的应和下去,这是何其难堪的经历。
很多话我说不好,看到别人难堪我更加容易张口结舌。
在我见来,轻率与天真某些时候并无分别。
草草热切的感情有太多太多,那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的势头恰如长河,赤诚奔淌,无路回头。
至而成魇,不得解脱。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篇小说,仅仅完成了不到半部。
此后他再未动笔写过小说,余生埋首研究文物。
在与生活不断冲突的痛苦下,人终于从天真开放变的低垂沉默,其间心态几度失常,怕是连说句:天凉好个秋这样刻意的心思都提不起来了。
也许与一个人颠沛流离的心理历程比起来,小说的结局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写出未写出的所有事都已是注定,所有的猜想和向往全是幻影。
生活有时好比入海的方向,你的刀舞的再凶猛也断不住一丝水流,如果可以的话,就支起枕头好生听下去吧。
我能想到的只有长河中的那段话:滩水在静夜里很响。
更远处大山,有一片野烧,延展移动,忽明忽灭。
老水手站在祠堂阶砌上,自言自语的说:“好风水,龙脉走了!要来的你尽管来,我姓滕的什么都不怕!”
那灰突突的山水中也透的出的明亮,洁净如宣纸,衬着淡如点墨的豪情和快意,如风里云烟,钱塘水潮,消去了便再也见不到了。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篇4
有人说,好的散文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巴金散文集。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
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
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
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喜爱。
矛盾的心理,不得不让巴金走进痛苦的深渊。
还比如说:读巴金写的《我的梦》,带我进入他那坚持写文章的理想。
巴金他也有放弃的想法:有一个心理在阻挡他前进的理想,在敲击他心中竖立的信念,在关上窗户,迎来“放弃”的客人,把“信念”赶走在门外。
但是巴金从不受心中的阻拦,把那个阻挡的心理推开;把竖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坚固;打开窗户,迎来“信念”的客人,把“放弃”赶走在门外。
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巴金放弃了常人所拥有的:光明、爱、自由、幸福,把这些完美的东西全都抛弃了。
而选取了整天在书堆中,勤奋的写文章,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不断的努力、坚持、奋斗、克服……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不计其数的人也像巴金一样,有着永久不放弃的信念,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奋斗,为了登上高峰而努力坚持,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克服困难……
我期望每个人能像巴金一样,有着永不抹灭的信念,去应对生活中困难的事情。
高中散文的读后感篇5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
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仿佛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
的。
在描述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
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此刻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
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完美春光里,必须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期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阿!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
”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
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完美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
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之后春天,迎之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一向为此刻的完美生活而奋斗……春天,是期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秀丽的象征。
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完美的未来。
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期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
请大家就从此刻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齐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能够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
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