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2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 min B.27 min C.13.5 min D.3 mi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提高4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2=9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2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81min÷9=9min,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碳或氢气燃烧热的
A.C(s)+O2(g)===CO(g) ΔH=110.5 kJ/mol
B.C(s)+O2(g)===CO2(g) ΔH=-393.5 kJ/mol
C.2H2(g)+O2(g)===2 H2O(l) ΔH=-571.6 kJ/mol
D.H2 (g)+O2 (g)=== H2O(g) ΔH=-241.8 kJ/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CO2不是CO,所以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错误;
B、1molC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正确;
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为2mol,不是燃烧热,错误;
D、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为液态,错误。

考点:考查燃烧热的概念。

3.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

下列两个方程式:
4P(白磷,s)+5O2(g)=2P2O5(s);△H1
4P(红磷,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B.△H1>△H2 C.△H1<△H2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4P(白)+5O2═2P2O5△H1;②4P(红)+5O2=2P2O5△H2,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
<0;△H 1<△H 2,故选C 。

考点:考查△H 大小比较
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
时,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应物B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 p 1>p 2 m +n>p 放热反应
B .T 1>T 2 p 1<p 2 m +n>p 吸热反应
C .T 1<T 2 p 1>p 2 m +n<p 放热反应
D .T 1>T 2 p 1<p 2 m +n<p 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 1时,根据P 2时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可知P 2>P 1,且压强越
大,B 的含量低,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
m+n>p ;压强为P 2时,根据T 1时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可知T 1>T 2,且温度越高,B 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 >0,选B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5.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 2(g)+O 2(g) 2SO 3(g)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
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A .v(SO 2
)=4 mol·L -1·min -1 B .v(O 2)=3 mol·L -1·min -1 C .v(SO 2)=0.1 mol·L -1·s -1 D .v(O 2)=0.1 mol·L -1·s -
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条件下,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较,要先统一单位,然后把它们转化成同一
种物质,然后比较数值,根据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及单位之间的转化。

A 、v (SO 2)=4/60 mol·L
-1·s -1 =0.07 mol·L -1·s -1;B 、v (SO 2)=2v (O 2)=6 mol·L -1·s -1=0.1 mol·L -1·s -
1;C 、v (SO 2)=0.1 mol·L -1·s -1; D 、v (SO 2)=2v (O 2)=0.2 mol·L -1·s -1;选D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比较。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
2B(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混合气体的压强
D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答案】A
【解析】
催化剂 △
试题分析: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要改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密度不变,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B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
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C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
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始终不
变,故压强不变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D 、该反应在定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混合气
体的总体积始终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不变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7.对于平衡CO 2(g)
CO 2(aq) ΔH =-19.75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衡CO 2(g)CO 2(aq) ΔH =-19.75kJ/mol ,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所以
要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平衡正向移动,应采用的方法是加压或降低温度,选D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8.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kJ/mol 、2800 kJ/mol 。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21
O 2(g)=CO(g);△H= -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H=+571.6 kJ/mol
C .CH 4(g)+CO 2(g)=CO 2(g)+2H 2O (g );△H=-890.3 kJ/mol
D .21
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H=-1400 kJ/mo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25℃、101 kPa 时,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
该物质的燃烧热。

A 、反应中生成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错误;B 、氢气的物质的量不
是1mol ,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错误;C 、生成物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错误;D 、根
据燃烧热的概念判断,正确。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的概念
9.已知反应A 2(g)+2B 3(g)2AB 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均增加,错误;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正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错误;D、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10.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 O2(g) 2 SO3(g)。

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mol•L-1)分别为0.2、0.1、0.2,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A.SO2、O2分别为0.4mol•L-1、0.2mol•L-1B.SO2为0.25mol•L-1
C.SO2、SO3均为0.15mol•L-1D.SO3为0.4mol•L-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假设法、三行数据法先求逆反应进行到底时各组分浓度的极限值,再求正反应进行到底时各组分浓度的极限值,然后根据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或转化率不可能是100%判断各组分浓度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答案。

先假设逆反应进行到底,则:
2SO2(g) + O2(g) 2 SO3(g)
各组分的起始浓度/ mol•L-10.2 0.1 0.2
各组分的变化浓度/ mol•L-10.2 0.1 0.2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mol•L-10.4 0.2 0
再假设正反应进行到底,则:
2SO2(g) + O2(g) 2 SO3(g)
各组分的起始浓度/ mol•L-10.2 0.1 0.2
各组分的变化浓度/ mol•L-10.2 0.1 0.2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mol•L-10 0 0.4
由于正、逆反应都不可能进行到底,则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浓度:0<c(SO2)<0.4 mol•L-1,氧气的浓度:0<c(O2)<0.2 mol•L-1,三氧化硫的浓度:0<c(SO3)<0.4 mol•L-1,故AD均错,B 正确;若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三氧化硫的浓度增大,不可能二者同时减小,故C错。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

1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但未完全转化,速率不为零,错误;C、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逆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正确;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正确。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A.只存在于氧气中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O2中都存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
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选D。

2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
13.某温度时,在一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A、B各1 mol,反应进行到10 s时,测得容器中含有A:0. 8 mol;B:0.4 mol;C:0.4 mol。

据此回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A+3B===C B.2A+B===C C.A+3B===2C D.A+3B===3C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题意知A、B、C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6mol、0.4mol,比值为1:3:2,选C。

考点:考查化学方程式的确定
14.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v(O2)=0.01 mol·L-1·s-1 B.v(NO)=0.08 mol·L-1·s-1
C.v(H2O)=0.003 mol·L-1·s-1 D.v(NH3)=0.001 mol·L-1·s-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用N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NO)=△n/V△t=0.3÷(5×30)= 0.002 mol·L-1·s-1 。

A、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O2)=5/4V(NO)=0.0025 mol·L-1·s-1,错误;B、用N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NO)=0.002mol·L-1·s-1,错误;C、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O)=3/2V (NO)=0.003 mol·L-1·s-1,正确;D、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H3)=V(NO)═0.002mol·L-1·s-1,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15.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10℃ 20 mL 3 mol·L-1的X溶液B.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 10 mL4 mol·L-1的X溶液D.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先计算出稀释后X溶液的中X的物质的量,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物质的量越大,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并结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来判断。

A、10℃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B、20℃30mL2mol/L 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3L×2mol/L=0.06mol;C、20℃10mL4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4mol/L=0.04mol;D、10℃1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显然四种情况下B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是最大,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二、填空题
16.(16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 2(g)+C(s)2CO(g)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怎样变化?
(1)增加C,平衡__________,c(CO)__________。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CO2)_______ 。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CO2)__________。

(4)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_,c(CO)__________。

【答案】(1)不移动、不变;(2)逆向移动、增大;(3)不移动、不变;(4)正向移动、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1)C是固体,增加C,化学平衡不移动,一氧化碳浓度不变。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故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3)氮气是“惰性气体”加入氮气,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体系总压增大,气体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

(4)CO 2(g)+C(s)2CO(g)△H>0,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浓度增大。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17.(5分)某温度时,在V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A+2B C;(2)6/Vt 1 mol/(Lmin)。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知从起始到t1,A消耗12-4=8mol,B消耗:8-4=4mol,C生成6mol,因此是A跟B化合反应生成C,再根据消耗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2B C。

(2)至t1分钟之时,C的浓度为6/v mol/L,C的生成速率6/Vt1 mol/(Lmin)。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18.(10分)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
2HI(g)△H <0。

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和平衡分别将如何改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速率平衡向移动;
(2)加入催化剂,速率平衡向移动
(3)充入更多的H2,速率平衡向移动
(4)扩大容器的体积,速率平衡向移动
(5)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速率平衡向移动
【答案】(1)增大,逆反应方向移。

(2)增大,不移动。

(3)增大;正反应方向移动。

(4)减小;不移动。

(5)不变,不移动。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19.(16分)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改用60 mL 0.50 mol· L-1盐酸跟50 mL 0.55 mol· 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

20.(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

【答案】(1)m+n<p (2)固态或者液态(3)逆反应(4)吸热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若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m+n<p。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固体或液体的用量,平衡不移动。

故若A、C是气体,增加B 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固态或者液态。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若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逆反应。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