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洋工程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海洋工程环境是讲授与海洋工程有关的水文、气象、泥沙环境要素特征,并教授海洋工程关键设计参数推算方法的一门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风、海水特性、波浪、潮汐、海流、泥沙等的中国近海区域特征、观测资料的分析方法、各要素对海洋工程的作用形式及相关的工程关键设计参数的推算等。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 meteorologic and sediment factor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marine engineering, and also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key design parameters. Topics will include the local distribution of wi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aves, current, sediment, and sea ice,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se observation data, the action of each factor on the marin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levant key design parameters, etc.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地质学专业的本科生专业知识层面的选修课,是具有海洋特色的这两个专业在海洋工程及保障其安全方面的应用,尤其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科教育提供工程设计实践案例和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理论方法。

- 1 -
课程内容选择与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风、温盐声速、波浪、潮汐、海流、泥沙等要素,各要素自成章节,依次介绍其区域分布特点、资料分析方法、工程作用形式及设计参数推算等。

考虑到波浪是影响近海海洋工程的关键要素,因此对波浪要素安排8学时,其他要素均安排2-6学时。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海洋地质学、海洋学;并行课程:海洋工程地质;后续课程:地学建模与可视化等。

先行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准备了数理和海洋学基础,并行课程与本课程一起构建海洋工程的水文地质环境知识体系,后置课程学习如何根据理论知识进行数据统计、建模与可视化。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加强海洋知识储备,提升海洋认知。

认识和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包括风、温盐、波浪、潮汐、海流、泥沙等,了解其区域特征、对海洋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形式;
(2)具备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掌握海洋工程关键参数的分析和推算方法,加强工程应用实践。

掌握各要素观测资料的分析方法,如风速的推算和换算、风、浪玫瑰图的绘制、特征波高的计算和换算、设计水位计算、海流资料的整理、泥沙资料的分析等,利用皮尔逊Ⅲ曲线、Gumbel分布函数等进行工程设计所需的极值风速、极值波高、极值潮位等的推算。

(3)提升多学科交叉综合素质。

重视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对海洋工程的影响,搭建气象、海洋、地质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知识构架。

(二)思政教育目标
- 1 -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探究、互动、对比、重大事件响应等形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把和海洋工程的环境要素及工程环境影响、环境保护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洋强国建设等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树立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通过海洋工程安全及事故案例,教授学生理解工程经济效益与安全、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
(2)培养科学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对各要素的数据分析和关键参数推算,培养学生客观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调研、研讨锤炼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3)强化专业意识及建设海洋强国的工匠精神:通过各环境要素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建立全球变化和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概念;了解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海洋事业的贡献;强化专业意识和专业发展信心,培养建设海洋强国、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的奉献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与海洋工程相关的环境要素基础知识(支撑毕业要求1.2),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支撑毕业要求5.2),并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责任(支撑毕业要求8.2)。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理论付诸实践。

(3)认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查找资料、综合分析等作业,并进行课堂PPT展示,
- 1 -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调研内容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教材
[1]《海洋工程环境(第二版)》,曾一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主要参考书
- 1 -
[1]《海洋工程环境概论》,董胜,孔令双,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3次印刷
[2]《海洋测绘》,黄张裕,魏浩翰,刘学求,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年, 第2版
[3]《工程环境海洋学》,蒋德才,海洋出版社,2005年8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1)出勤及课堂讨论评分标准(满分10分)
2)课堂展示评分标准(满分20分)
- 1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