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原文1Original Text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

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

水若去,利则止也。

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

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词解】①心下有水气:心下,指上腹部、胃脘部。

水气,即水饮之邪,病理概念。

②噎:烦,《周礼》郑玄注“烦犹剧也”。

即因疼痛而烦不得宁。

③少腹满:指下腹部胀满。

④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 ,与烘、炒、焙近意【讲解】本条论述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的证治。

“伤寒表不解”说明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诸如恶寒、无
汗、发热、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的表现应该具备。

“心下有水气”说明本证有寒饮内停的病机。

结合此两点,小青龙汤证应为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证,也就是表寒里饮之证。

寒饮停留于胃,胃气上逆,故见干呕。

此外,文中还列出了几个或然证,即渴、利、噎、小便不利、小腹满。

由于寒饮阻遏气机,机体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故见口渴;寒饮走于肠道,影响到大肠传导,小肠的分清泌浊,故见下利;饮停气逆,阻于喉间,故见噎;饮停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

总的来讲,这是一个外感寒邪,内有寒饮的证候。

治疗当辛温解表,温化寒饮,张仲景立小青龙汤治疗。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利水饮,桂枝助麻黄解表,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防止诸温药温燥太过;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常并用以温化寒饮,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中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是温化寒饮,尤其是治疗肺、胃寒饮时常联合使用的药物。

《神农本草经》载“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

”《名医别录》亦载“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痰癫疾,下乳结。

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神农本草经》载“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可见治咳逆均为细辛、五味子的主要作用,五味子虽然味酸,具有酸敛的作用,但它还有温性,而且五味子治疗寒饮,多与辛温之品联用,故既可发挥其敛肺的作用,又避免其阻碍温散寒邪之效。

小青龙汤证与大青龙汤证虽都属于表里同病,但大青龙汤证是表寒里热,以无汗、烦躁为主症,小青龙汤证所述证候是表有寒邪,里有寒饮,以无汗、喘咳、干呕为主症。

本证还应该与中风兼喘比较,虽都有喘咳,但中风兼喘为太阳表虚兼证,有汗而无水饮内停。

小青龙汤证乃太阳表实兼寒饮致喘,无汗而水饮内停。

二者治疗方法有别。

关于此方的加减运用,张仲景提出,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噎者去麻黄,加附子,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喘者,去麻黄,加杏仁。

我认为此加减之法有不当之处。

现分述之。

若渴,这是寒饮内阻,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所致。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本是治疗湿痰寒饮的主药,对于湿痰寒饮内阻而致的口渴,去之则疗效减弱,故不应去之;栝楼根苦寒,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盛津伤之口渴,但对寒饮内阻,津不上承的口渴不宜,甚至会加重病情。

根据原文第41 条可见,小青龙汤可以有口渴,也可以口不渴,不渴是由于寒饮在胃,未影响气化,也无津伤。

服小青龙汤后,寒饮得化,原来不渴者会出现口渴,原来口渴者会不口渴,都是因为“寒去欲
解”缘故,故不需加减。

若微利,这是水饮流于肠间,清浊不分所致,治宜化气行水,利小便以实大便,可以加茯苓,配桂枝以通阳化气。

小青龙汤证本为寒邪束表,寒饮在肺。

麻黄为解表散寒、宣肺利水、宣肺平喘的主药,外寒得散,肺气得宣,寒饮通过宣发从汗而出,通过肃降从小便而出,则喘自平,利自止,麻黄当然不可去。

若噎,这是水寒气逆所致,可加吴茱萸、生姜、丁香之类,
不必加附子,麻黄不可去。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但加茯苓,不去麻黄,因麻黄可宣肺
利水。

原文2Original Text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1)」本条再论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的证治。

原文第41 条的“小青龙汤主之”应该移到“发热不渴”后。

本条首句“伤寒心下有水气” ,即表明本证属外有表寒里有停饮的小青龙汤证,是承接原文第40 条再论其证。

病人素有寒饮内伏,在外感邪气的引动下,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见咳而微喘;发热是太阳伤寒表实见症;寒饮在胃,未影响气化,也无津伤,故见口不渴。

故本证治疗仍以小青龙汤为主。

本证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口渴,是寒邪得解,水饮温
化,病证向愈,但津液一时不足的征兆,只要少少与水饮之,以滋其燥,令胃和可自愈。

本条与原文第40 条应结合参看,同为寒饮内停,为什么有的人渴,有的人不渴?寒饮内停是否口渴的关键在于是否影响气化,而影响气化与否的根据是人体本身的气化功能状态。

原本气化功能强健者不易受影响,原本气化功能虚弱者则容易受影响,质言之,与人体的体质状态有关。

小青龙汤虽为外寒内饮而设,然临床运用以寒饮为据,特别是肺寒饮停者,无论有无表证,皆可运用。

另外,按西医学的解释,原文第40 条、第41 条所述症状,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喘,见于继发病或院内感染症,当属呼吸道传染病(如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程中并发支气管、肺泡的感染。

其余症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显示的症状、体征)不是主要的。

考试的大题里还有个重点:“论述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异同” ,有时还会跟着一句“又与XXX 有何区别?”像这样
的对比题其实建议在回答的时候列个表,方便自己回忆,也方便老师阅卷,答案参见:作者寄语学习目标:《伤寒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特异性的方证。

张仲景为什么被尊为“医圣”而毫无疑义,就是因为他发现了这么多的特异性方证,且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屡试屡效,百试不爽。

医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找到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效药。

特异方证就是找到了与证对应的特异性的方。

特异方证的运用没有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因为证与方的关系已经确定,临床运用的时候可以省略辨证论治的过程,因而才使特异方证具备了准确、快捷、高效的优势。

登场书籍《肖相如伤寒论讲义》本书详细讲解了《伤寒论》的特异方证,即与证对应的特异性的方。

作者认为,特异方证的运用没有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因为证与方的关系已经确定,临床运用的时候可以省略辨证论治的过程,因而才使特异方证具备了准确、快捷、高效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