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练案25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25]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2892555
1.下列关于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两国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C.两国地形均以平原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解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A 项错误;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项正确;两国地形均以山地为主,C项错误;日本面积大于新西兰,D项错误。

2.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A.气候B.地形
C.技术D.市场
[解析]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A项正确。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导学号12892556
3.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D)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地形
[解析]由图中的测量点拔可知,河谷东北侧地形坡度相对较小,吊脚楼数量多,而河谷西南侧地形坡度较大,吊脚楼数量少,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4.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A)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取决于气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黔东南山区植被丰富,取材方便,吊脚楼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正确;吊脚楼逐级抬升,有利于获得较多太阳光照和节约建筑用地,②正确;吊脚楼底层架空有利于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但不是为了防涝,③错误;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可对底部支柱的长短进行选择,④错误。

5.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 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
[解析]中秋节一般在阳历9~10月。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产水稻,在此期间当地可能出现霜后晴天打稻的景观,A项正确;荔枝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在夏季成熟,B项错误;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梅雨,C 项错误;梨树为温带树种,在该地不适宜种植,且梨树花期在春季,D项错误。

选A项。

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某国不同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和夏半年(5月至10月)耕地播种面积占本地区耕地总面积比重图。

据此完成6~7题。

导学号12892557
6.导致左图中Ⅰ、Ⅱ两区域耕地播种面积比重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C)
A.热量B.光照
C.水源D.土壤
[解析]由经纬网和区域轮廓可知该国为东南亚地区柬埔寨。

Ⅰ、Ⅱ两区域纬度相近,海拔差异较小,热量、光照条件差异和土壤差异也较小;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少,Ⅱ区域靠近河湖,灌溉水源充足。

7.图中Ⅱ区域冬、夏半年耕地播种面积比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B)
A.气温B.降水
C.市场D.劳动力
[解析]Ⅱ区域夏半年耕地播种面积比重远高于冬半年,且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半年降水差异大;该区域纬度较低,冬、夏半年热量差异小;市场、劳动力变化与耕地播种面积季节变化关系较小。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下图是一帧反映我国某地区生活场景的剪纸图。

读图回答8~9题。

导学号12892558
8.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C)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解析]图中剪纸反映的是窑洞景观,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

9.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D)
A.黑土深厚,冬季冷长B.地势低平,四季分明
C.峰岭众多,四季如春D.土层深厚,冬冷夏热
[解析]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这里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居民挖窑洞居住,冬保暖、夏凉爽,故排除A项,选D项。

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并非低平,排除B项;峰岭众多、四季如春说明山地较多、气候温和,应属于云贵高原地区的特征,排除C项。

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地面1~1.3米的高度。

据此完成10~11题。

导学号12892559
10.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B)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防治牧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
[解析]涂白剂中含有生石灰和硫磺,对树木可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可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

11.树木涂白后(C)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
[解析]树木凃白后,白天可反射太阳辐射,减少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夜晚可起保温作用,使树木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12892560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

河流下游河道弯曲,高出河床6米。

该河至少有14个河口,历史上洪涝多发。

广阔的波河三角洲有一块延绵几百平方千米的沼泽,这里鱼类较多,是无数候鸟冬日的栖息地和繁衍地。

下图为意大利局部示意图。

(1)分析波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

(2)说出北部山麓地区的湖泊对减轻波河平原地区旱涝灾害的作用。

(3)说明波河三角洲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析波河下游的干流沿岸平原地区大城市较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1)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春季山地积雪融化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且流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较强,挟带大量泥沙入河。

(2)湖泊可蓄积大气降水和积雪融水,减轻波河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夏季降水少,湖泊可为下游平原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旱情。

(3)河流挟带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沼泽水域较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沼泽面积广,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4)河流多,含沙量大,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形成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下游河道分汊多,航运价值低;三角洲地区多沼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含沙量一般从流域的气候、地形等方面讲行分析。

第(2)题,一般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方面分析。

第(3)题,分析材料可知,河流挟带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沼泽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第(4)题;影响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水文和交通等,结合材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大城市少的原因。

13.中国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 ℃时称为高温。

2017年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在广大的中东部地区闷热的“桑拿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下图是我国2017年7月27日高温区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12892561
(1)据图归纳全国高温地区的分布特点。

(2)分别分析图中所示东西两大高温区形成的原因。

(3)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温期间对稻田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作用。

[答案](1)高温区分布不均;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南疆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气温最高。

(2)东侧高温区(长江流域高温区)形成的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西侧高温区(南疆高温区)形成的原因:深居内陆,地表岩石裸露,夏季升温快;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3)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缓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速度,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水稻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高温区分布,再结合我国空间位置特点即可作答。

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出东西两侧大高温区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疆地区。

高温区形成的原因要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以及区域环境特征等方面分析。

第(3)题,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显然是为了降温,根据水、土的热力性质差异对温
度变化的影响来解释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