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作者:周树林
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4期
近年来,鸡病毒性关节炎疾病的频发对于养鸡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鸡病毒
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控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我国养鸡产业进一步发展。

1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
1.1 发病机理与流行病学特点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由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传播方式包括2 种:一种是水平传播,即病
毒在不同肉鸡之间传播;一种是垂直传播,即病毒通过母鸡鸡蛋传播给下一代,但仍以水平传
播方式为主。

鸡在感染呼肠孤病毒后,病毒先在呼吸道与消化道进行复制,随后进入血液,潜
伏一两天后,鸡便开始出现病毒血症,表明病毒已经在鸡体内各组织器官中扩散。

由于病毒在
鸡关节腱鞘及消化道部位有较高的含量,因此会直接导致鸡的跗关节出现肿胀,腱鞘开始发炎,最终形成鸡病毒性关节炎。

鸡病毒性关节炎常见于雏鸡(1~3 周龄),但肉鸡与蛋鸡(15~20周龄)也常发病,成年鸡除了会出现腱鞘炎外,有时还会引发败血症,并且因败血症导致的死
亡率(5%)比因腱鞘炎导致的死亡率(1%)要高。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1]。

1.2 临床症状
对于雏鸡来说,一般在感染21~28 d 后就会发病,并且死亡率较高。

不同种类的鸡在感
染呼肠孤病毒后,发病具有相似性。

首先,在发病初期一般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行走异常,
如走路摇摆、跛行等,开始仅见足部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蔓延至膝部,尤其是在跗关节处,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病鸡腿部僵硬,无法伸张,甚至失去行走能力。

其次,在发病中期,跛行更加严重,鸡关节腱鞘肿胀明显,基本失去行走能力,用手触摸肿胀关节处,有明显的波
动感。

部分病鸡多发病于单肢,随着时间推移,病鸡食欲显著下降,同时伴有严重的腹泻,病
鸡排泄物腥臭味明显。

最后,在发病9~12 d 后,进入发病后期,由于病鸡长期得不到充足的
营养供应,开始逐渐衰弱死亡,未死亡的病鸡发育迟缓、行走迟缓。

2 鸡病毒性关节炎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鸡场饲养应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严禁从不规范孵化场引入种蛋或雏鸡,并做好鸡舍清洁,加强鸡舍消毒防疫,消毒剂可采用火碱溶液(2%~3%)或者有机碘液(0.5%)进行彻底消毒,从源头减少病毒发生概率,截断病毒水平传播的途径。

针对鸡病毒性关节炎,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养殖户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敏感抗菌、抗病毒药物,以提高鸡的免疫力,且其对于避免交
叉感染及并发感染也有着积极作用。

一旦发现鸡舍有鸡感染鸡病毒性关节炎,应及时将病鸡进行隔离,并妥善处理好死鸡尸体。

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做好发病鸡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针对鸡舍饲养用具,可以采用过氧乙酸
溶液进行消毒处理,鸡舍内部也要做好清洁消毒。

对于鸡舍外部环境,可以采用高浓度乙酸溶
液(70%)进行室外消毒,发病鸡舍在完成清洗消毒后需要进行闲置,一般闲置14~28 d 再重
新使用。

若条件有限,则在做好鸡舍清洁消毒的基础上,需要坚持带鸡消毒,一般每天带鸡消
毒一次,坚持5~7 d,则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发病后的饲养管理,一
般可以在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抗病鱼肝油等增益性药物,加强鸡的营养供应,从而有效提
升鸡的抵抗力。

此外,还可配合中药、西药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如连翘散、黄芪多糖口服液等,可有效防止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感染。

2.2 疫苗接种
对于5~7 d 龄的肉用仔鸡来说,可接种株鸡病毒性关节炎活疫苗S1133,注射量为1 个量;5~7 d 龄的父母代肉种鸡同样可以用该疫苗注射。

对于8~10 周龄的肉鸡来说,可选择
新城疫—病毒性关节炎二联油苗,每只肉鸡注射0.5 mL,也可以采用鸡病毒性关节炎活疫苗
S1133株或ZJS 株进行注射,注射量为1.5 个量。

针对16~18 周龄的肉鸡来说,可用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病毒性关节炎四联油苗,每只肉鸡注射0.5 mL[2]。

3 结语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由呼肠孤病毒引起,是鸡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病鸡
滑膜、关节腱鞘等部位,引发关节肿胀,致使鸡行走困难,生长停滞,最终衰弱而亡,为养殖
户带来了一定损失。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防治,做到早发现、早
治疗,进而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