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体媒介 促进扩散 有 转运
主动转运 有
不需要 需要
膜动转运 胞饮作用 无
需要
吞噬作用 无
需要
无
氨基酸、葡萄糖、
D-木糖、季铵盐类
无
K+、 Na+、I- 、单糖、
氨基酸、水溶性维生
素、有机酸、碱弱电
解质的离子型
有
蛋白质、多肽、脂溶
性维生素、甘油三
有
酯 、重金属等大分 子物质。
三GI.tSrtarcutcture and function of
利用度的方法?
§1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
液态脂质双分子 模型
有膜孔
组成: 膜脂 蛋白质 少量糖
小分子药物易通过 脂溶性药物易通过 载体、受体、酶
性质
1、流动性: 脂质分子层为液态
可变形
2、不对称性:蛋白质、脂类、糖类物质
分布不对称
外周蛋白:膜表面
内在蛋白:贯穿 70-80%
Chapter 2
口服药物的吸收
口服给药
特点: 1. 最安全、简便的给药途径 2. 吸收环境复杂
固体制剂吸收过程:
崩解 关注焦点:
溶出
溶于吸 收部位
胃肠粘膜
体循环
体液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胃 肝脏
肠
消化道
血液循环
1、药物跨膜转运机制? 2、生理因素、剂型因素
对吸收的影响? 3、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
--------
3、半透性:允许某些物质通过 脂溶性药物及小
膜转运途径
细胞通道 细胞旁路通道
1.细胞通道转运:跨膜 脂溶性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
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细胞间隙 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二.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drug
药物的转运机制
(一)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膜孔转运 特点: 1、顺浓差 2、不耗能:扩散与细胞代谢无关 3、不需载体: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抑制 4、大部分药物的转运方式
单纯扩散的转运速度:
服从Ficks扩散定律
透过系数
dC/dt = PCGI
转运速度
胃肠道药物浓度
1、转运速度与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 ……一级速率过程
2、转运速度与脂溶性相关。 3、环境pH影响转运。
(二)载体媒介转运
1.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 顺浓差 2) 不耗能: 3) 需载体:结构特异性 饱和性 竞争性 4) 转运速度 被动转运
崩解
溶出
溶于吸 收部位
胃肠粘膜
体循环
体液
溶出 透膜
解离度 脂溶性 溶出速度 稳定性
一、解离度与脂溶性: 解离比例与吸收部位pH的关系:
Handerson-Hasselbach方程 未解离型浓度
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 弱碱性药物:pKa-pH=lg(Ci/Cu)
解离型浓度
酸酸碱碱促吸收
一. 消化系统因素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1、 pH:
pH变化影响 主动还是被
动转运?
1)决定药物的解离状态:
胃:酸性,弱酸性药物易吸收
小肠:碱性,弱碱性药物易吸收
2)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红霉素,酸性,分解
2、酶类: 胃蛋白酶、胰酶 分解多肽及蛋白类药物
3、胆酸盐: 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药物的吸收↑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1)逆浓差 2)耗能:
受细胞代谢抑制剂(如2-硝 基苯酚)的影响
3)需要载体: 温度下降代谢受抑转运减少
饱和性 竞争性 结构特异性 部位特异性:维生素B2在小肠上段
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
4)转运速率服从米氏方程:
转运速率随浓度变化而增加直至饱和
转 运 速 率
(四)食物的影响
1、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改变胃排空速率 影响胃肠内水分 改变胃肠道内容物粘度
2、促进药物吸收: 剌激胆汁分泌 进食 → 血流量↑ F ↑
一般认为抗生素类,宜在饭前至少1h或饭后2h服药
(五)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代谢酶(十二指肠、空肠活性最强) 消化酶 肠道菌产生的酶
代谢部位: 肠腔内 肠壁
浓度
P-糖蛋白(P-gp): 1、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 2、作用:将细胞内药物逆吸收方向泵到 细胞外 药物透膜吸收 ------药物溢出泵 3、为主动转运
药物的转运机制
转运机制 转运形式 载 体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无
机体能 量
不需要
膜变形 转运物质
无 有机酸、碱类
膜孔转运 无 不需要
无 水、乙醇、尿素、 糖类等
2、脂溶性: 1)油水分配系数大者易吸收 2)脂溶性太强不易吸收: 不流动水层 类脂膜 3)影响经单纯扩散吸收的药
物
pH分配假说
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 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意义:
促吸收方法
改变吸收部位pH 改变药物的脂溶性:引进基团
二、溶出速率
(一)概念 1.溶出 药物经崩解、分散后溶于吸收部位体液 的过程 意义: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过
十二指肠为药物 吸收理想部位?
(二)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1、胃排空速率对吸收的影响
慢 :① 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 双重性
→ 弱酸性药吸收↑ ② 增加某些药的胃刺激性 ③ 促进某些药的分解 快:进小肠快→弱碱性药吸收↑
2、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
1)食物: 理化性质:稀 → 快 粘度和渗透压大→排空↓ 胃内容物的体积:空腹时胃空速度较大 食物的组成:糖 > 蛋白质 > 脂类
左旋多巴:胃粘膜脱羧酶代谢 SASP: 5-氨基水杨酸,活性更强
二、循环系统因素
1. 血流量:胃〉小肠
2. 肝首过效应:
3. 淋巴循环:
淋巴管无基膜→大分子药物(癌细 胞) →肠淋巴管→胸导管→左锁骨下 静脉→全身循环
对在肝脏易被代谢的药物及抗癌药的定向 吸收和转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疾病因素
§3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部位
pH
表面 积
转运时 间
酶
主要吸收 是否绕 药物 过肝脏
胃 1-3 小
30- 胃蛋 弱酸性药
40min 白酶
物
否
很大 小肠 5-7 200
m2
大肠 8 小
3-5h 24h
胰酶
弱碱性药 物
否
-
小肠未吸 收药物
直肠是
§2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 生理因素 循环系统因素
病理因素 疾病
2)水: 饮水量↑ →胃容积↑、渗透压↓→排空↑
3)药物因素:阿托品、吗啡、阿司匹林→排空↓ 4)身体位置:左侧卧比右侧卧慢,站立较卧姿排 空慢
(三)肠内运行
胃运动: 收缩
蠕动
小肠运动:分节
蠕动
粘膜与绒毛运动
意义:运动→ 促固体制剂崩解、分散
→药物与消化道接触 →吸 收
结肠:早餐后1h内混合运动最大(便秘者 如厕最好时机),吸收不完全(溶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