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一课《鸦片战争》全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案
1、学生当堂测验、限时练完成度正确率达85%以上,
2、对本课知识点能够在做题中熟练运用,并在单元检测中合格率80%以上。
第二幕血雨腥风观过程——差距几何
第三幕痛定思痛论影响——前途何在
师:本节课我们从鸦片战争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中选取三个重要场景来回顾这场战争,探究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过程折射出的双方实力差距;战争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而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前途道路。
第一幕拨开云雾探究竟——缘何而战
1、多媒体展示场景一:虎门销烟广场
师:说到鸦片战争,就不得不提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1839年林则徐奉命查禁鸦片并于虎门当众销毁两万多箱鸦片,其中主要为英国人的鸦片,惹怒英国人,为此发动战争,因此又称为鸦片战争。
师:但这里我有两个疑问:一、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德,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为什么中国虎门销烟的行为却招致战争呢?二、英国禁止国民在英国私自进行鸦片贸易,为何却允许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贸易究竟在中英贸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接下来我们共同来了解中英间的贸易关系。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学生熟悉的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重新思索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吗。
)
2、①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中英贸易示意图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中英贸易关系及相关概念——出学生读教材材料,思考回答。
超和入超,并将中英进出口商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得出中英
不同的经济模式:中国为小农经济而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与必修二的经济史相关内容相结合,将这一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的背景下考察,使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有宏观认识和综合把握。
) ……
师:鸦片走私危害巨大,林则徐虎门销烟招致英国人的愤恨,要求发动战争加以报复。
而英国在1689年颁布……,确立了……,发动战争必须经过……。
你该如何说服议会同意发动战争的提议呢? ②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班级体模拟英国议会辩论,将必修一政治史和本节课相关内容结合,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正反方辩论是否对中国发动战争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在辩论中探究中英实力对比,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析正方提出的发动战争的理由得出结论: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
)
③多媒体展示材料并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
师:综上,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学生读图文教材,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第二幕血雨腥风观过程——差距几何
1、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过程示意图(两个阶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过程,并结合课本材料描述清政府及皇帝对鸦片战争的反应对比英国对待鸦片战争的态度,得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武器装备的落后。
)
师: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看出中英的实力差距?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2、多媒体展示:中英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对比差距,并图示归纳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材料将中英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进行对比,分析中英综合国力,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认识到中国与世界潮流的差距。
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第三幕痛定思痛论影响——前途何在
1、多媒体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分析《南京条约》内容;《南京条约》附件内容及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表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四: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五: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到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人教版历史
教材必修二
(设计意图:《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师生结合课本及多媒体共同完成表格,重要概念如片面最惠国待遇教师加以讲解。
鸦片战争影响是本课重点,但均已经学习了解,将几个方面的影响相关的五则材料显示于多媒体,交由学生分析讨论,尤其是将必修二必修三课本相关内容与鸦片战争相结合,论从史出,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难度会大大降低。
)
2、多媒体展示材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他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课堂讨论:结合材料及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该何去何从?
学生:……
师:……简而言之,就是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将本节课及其相关内容综合理解,尤其是与中国实现近代化相关的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涉及到三本必修。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小结使学生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和及中国的道路前途,深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
小结:当时有没有人意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呢?林则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