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初探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单一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师应构建分层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进行了探析,希望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初中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学生在初中语文课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性分析与判断,并且要结合教学数据及业绩对语文成效进行合理评价。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学生都会存在偏科现象,有的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习成绩低,且教师的关注程度不够等现象导致学生出现自闭、自卑等现象,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氛围沉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不理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材施教可以兼顾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探究的空间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积极影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生会被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和极其容易的内容挫伤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学习难度比较大,则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优秀的学生而言,如果学习的难度比较低,则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因材施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不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及
要求,可以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充满斗志,激发学习动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因
(一)教师素质问题
(二)班级人数多问题
(三)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成正比。

因此,教
师要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深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并将二者与语文课堂相融合,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
目的。

为提高教学质量,要运用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根据不同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进行满足。

(二)了解学生,分层教学
班级中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未来发展倾向,把学生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加以区
别对待的教学模式,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大的发
展和提高。

学生分层的实施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根据同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目标,如课时目标、近
期目标、远期目标。

这些目标逐步达标,最终达到新課标的要求,使学生形成必
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
构筑发展平台。

(2)平等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育者、学习者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依然
要坚持这一原则,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同时,分层教学就是为了让每
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方法,促进其健康成长。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教学注重评价,教师应采用自评、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成绩及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和行动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不同
层次的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调控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实行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能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三)备课分层,目标明确
初中语文课程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
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
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

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
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
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课文写出了春天的哪些景象?写
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本,
并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待学生阅读完成,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前
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通过阅读可以找到答案的,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低。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班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这一问题是对
学习综合阅读能力的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融入情感和思维,深刻地体会
作者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分层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获得发展,提升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后练习分层次
实施课后练习分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在容量上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课后练习,这样可以很好地照顾学困生,减轻他们的学
习负担,对语文的学习更有信心。

另一方面,在课后练习设计上需要进行分层。

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具有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
时思维得到锻炼;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主要布置一些巩固知识的课后
练习,逐步加强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模式布置
课后练习,不考虑容量和难度,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击。

(五)实践活动实施分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将课
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
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也应该注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分层。

比如在人教版名著导
读《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有
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比较弱,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让他
们担任主角,促使学生更加深刻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而对于学习成绩较
好的那部分学生,教师也要给他们安排角色,即对其他学生角色表演进行评价,
这样的安排不仅肯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
了语文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基
本的语文素养是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分
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奠定基础,实现初中语
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骆桂风.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J].时代教育,2014,(11)
[2]周铁强.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新解[J].新课程(中旬),2012,(09)
[3]张瑜.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版),2010,(10).
[4]易培培.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模式的效用[J]. 文学教育(下),2017,(11).
[5]沈静静.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 语文教学通
讯·D刊(学术刊), 2017,(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