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苏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 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 理。 •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 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 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 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 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 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 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 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 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延续使用了香山饭店那种具有文人雅士气质又具有现代性的建筑风格融合到他家乡苏州民房的粉墙黛瓦中将苏州千年的文化揉捏到其中将起源于古希腊的博物馆建筑与历经千年的古城苏州融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 最后大师”(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 民初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 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 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 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 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 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 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世界博览会中 华民国馆,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 斯兰艺术博物馆。
光,历来是贝聿铭设计 中的主角,他的设计尤其重视 光与影在空间的变化。 这位光的魔术师,在设 计苏博时,也注重了对光的设 计。苏州博物馆与其他欧洲博 物馆不同,苏博的馆藏不适宜 有大量光线。因此,贝聿铭将 窗户设计在屋顶两边形成着角, 使光以折射的方式进入展厅。 同时,在玻璃下,还有一层木 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对光线进 行了过滤。
早在1982年,贝聿铭先生已经在中国设计出第一个建筑作品——北京 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 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后既有江南园 林精巧的特点, 又有北方园林 开阔的空间。 香山饭店 可以作为贝老 在中国建筑设 计的一个起点。 但是,他显然 对香山饭店的 设计并不满意, 因为他认为香 山饭店是破坏 了香山的环境。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 史保护街区范围,其东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 北临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南面 更与狮子林隔河相对。 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 “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 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 “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 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 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 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 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 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 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 在发展的”。
他在设计苏博新馆时, 对历史文化以及博物馆的 馆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延续使用了香山饭店 那种具有文人雅士气质又 具有现代性的建筑风格, 融合到他家乡苏州民房的 粉墙黛瓦中、将苏州千年 的文化揉捏到其中、将起 源于古希腊的博物馆建筑 与历经千年的古城苏州融 合。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 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 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 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 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 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 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 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 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 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 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 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 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 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 精髓不断挖掘提炼。
使用传统的小青瓦有两大缺点。第 一是小青瓦的耐用性不强,在多雨且日 照强烈的江南地区容易开裂;第二,使 用了瓦的话,博物馆的现代建筑性质就 会丧失而成为传统建筑,因为使用瓦的 话会使屋顶与墙及建筑的其他转折面脱 离联系、屋顶这个界面与其他界面就会 切断。 因此,贝聿铭坚持“就是不用瓦”, 而选用了中国黑花岗石,这种花岗石产 于中国西北,材质坚硬,黑中带灰。
于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给了他的第二次 机会。已经八十多岁、退休十多年后的他,仍然接 受了挑战,用他的话就是“做错了以后,有机会可 以改”。
There has lots of challenge. I’m not sure I can success, but someone has to begin. ——
苏州博物馆新馆即用现代建筑的语 言阐述了江南传统文化的内容。
Respect to tradition, we also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need to change. But how to made that change? How to made the history liv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way to the future?
他从宋代著名山水画 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 感,以这面白墙作画纸, 以石头为绘,创作出一幅 独特的山水画。在进入大 厅后,可以透过玻璃依稀 看见这片“山峦”朦朦胧 胧。
为什么屋顶材质不用传统小青瓦?
贝聿铭强调了苏博新馆与整个大环 境的协调十分重要,但这个协调性是整 体的协调,而不要拘泥于表面的协调。
Not only for my art, for anybody else, light is the key to form, to space. Without light without form, without light without space. —— I.M.Pei
苏州博物馆在这个微妙、敏感、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却 显得轻盈优雅。博物馆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 使得其与周围的环境都十分和谐,有了自然的统一。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打造的创意山水园,既不同 于苏州传统园林,又具有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在通过大堂,前往展厅的途中,各具特色的大小庭院层出 不穷。贝聿铭在这座不大的博物馆中,造山、植树、置桥、安 亭,每到一处,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除此之外,贝聿铭在大厅面向的池塘处,即 北临拙政园的一面白墙上,设计了一系列不同于 传统园林的假山,此为点睛之笔。
I don’t k博物馆新馆在市委、市政 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 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 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 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 博物馆的新馆设计,并于2002年4 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贝先 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 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 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 保护街区范围,在忠王府以西,东 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 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