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间歇清洁导尿健康管理的护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间歇清洁导尿健康管理的护理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30T05:29:25.67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刘小叶贺贝[导读] 控制膀胱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刘小叶贺贝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控制膀胱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或衰竭[2]。
虽然长期留置导尿管是解决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的有效办法,但是随着这些年对留置导尿管的相关性感染研究越来越多,长期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还是不容乐观。
间歇清洁导尿术是
基于膀胱正常生理以及神经反射机制的理论而创立的,可间歇扩张膀胱。
促进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留置导尿引的感染等并发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方式。
由于病人操作是长期在家完成,无法时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监督,所以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现就间歇性清洁导尿健康宣教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自我间歇清洁导尿;护理进展
1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应用
间歇性清洁导尿一般由患者自身或家属等非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就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成为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夏艳萍等研究显示,在经过培训后,患者或家属导尿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泌尿系感染率和护士导尿效果无明显差异;护士导尿组与家属或患者导尿组消毒后的尿道口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3]。
李免花等研究,简化间歇清洁导尿流程,蒋其编成便于记忆的口决,同时开展“月月讲”健康讲座,加强患者、家属、陪护的健康宣教,有效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率。
由此可见,间歇清洁导尿不但为患者减少开支,也为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提供了方便,故目前临床工作者普遍认为是可行的。
2 尿管的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导尿管根据材质可大致分为涂层导尿管和无涂层导尿管两大类,其中涂层导尿管还分为亲水涂层导管和非亲水涂层导管[4]。
任慧等研究显示,亲水涂层导管对于自我完成间歇性导尿的女性患者认为导尿管质量优良,舒适度高,便于操作。
方梅等研究认为使用一次性亲水涂层超滑导尿管导后,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并降低了尿道黏膜出血损伤率,患者依从性较高。
无涂层的一次性导尿管则可造成尿道刺激增加、血尿等并发症,然而有文献报道其与涂层导管相比,二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目前,有学者报道,采用新型便携式尿管反复自我间歇清洁导尿,自我导尿成功率高,皮肤黏膜损伤小,消毒方便有效,主要是外出携带方便。
此外,导尿管的尺寸选择也十分重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既可以使尿液自流,也不会损伤尿道,临床上成年女性常用的尿管一般直径为10~14mm,成年男性为 12~14mm。
导管尖端有3种:直头导尿管、弯头导尿管和软圆头导尿管。
直头导尿管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弯头导尿管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患者,软圆头导尿管适用于所有患者,可以预防导尿管通过时造成的尿道损伤。
总之,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关于导尿管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选择合适患者本人导管,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最为重要。
3导尿方法
清洁间歇导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很多患者或家属没有接受正规医疗教育,在实施传统清洁导尿时会因为手卫生不到位、戴无菌手套不合格及无菌观念差,造成患者尿路感染风险增加。
欧洲泌尿外科护理协会的护理实践循证指南建议,将无接触技术应用于无菌间歇导尿中。
邓水娟等报道,利用现有尿管的包装实现“无接触”式导尿,优于传统间歇性导尿,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病人简单易学,同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实施膀胱自我管理。
此方法值得借鉴。
4.健康宣教方式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和社会群体的广泛重视和推广。
采用健康教育方式指导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对于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率,技术操作规范执行率及依从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多位学者研究显示,结合实物模具化操作方式运用到健康教育中,使健康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逼真,患者容易接受并理解,提升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知识掌握度与操作行为依从准确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即反馈式教育方法,能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迅速规范操作。
由于间歇导尿的间隔时间需要根椐残余尿进行调整,建议护士指导患者自我评估残余尿的变化,及时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避免因膀胱残余尿过多而对上尿路功能造成的损害。
此外,加强社区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后期并发症的教育,形成医生、患者、陪护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提高患者居家的护理水平。
因此,健康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通俗化,容易让患者接受。
5出院教育
神经源性膀胱尿路康复是一个长期的非常复杂而困难的过程。
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这就决定了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国内学者近期研究,专科护士早期电话随访使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
马丽等研究显示,电话回访和家访可提高院外间歇性清洁导尿患者的遵医行为。
王珊等研究显示,规范化门诊随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清洁间歇性导尿,可使患者恢复排尿时间加快,提高患者主动性及依从性,且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
随着信息化领域的不断扩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公共平台在我国护理学领域使用愈来愈多。
微信视频宣教使所有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患者得到同质化护理,将操作规范做成视频,统一标准,更好地保证宣教效果。
小结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需要的时间长、费用大,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同时宣教讲解与操作往往涉及到患者、家属、照顾者的接受程度,这样对健康宣教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改,我们以满足大众的需求,把健康宣教延伸到每位有需要的患者家庭之中。
目前随着互联网+317护健康宣教的新起,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0
[2]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939
[3]李免花,熊雪红,品管圈在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419-3422.
[4]赵蕊,马燕兰,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学杂志,2017,17(5):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