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茶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城县茶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李梦
【摘要】运用 SWOT 方法对安徽省舒城县茶产业进行分析认为,舒城县茶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起源早、初具规模,具备茶叶品质优良,茶文化历史悠久,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等优势;存在茶园建设缓慢,生产方式粗放,单产较低,产业组织松散,公司规模较小,茶叶深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等劣势。
应抓住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给予茶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等机遇,克服传统茶产品和新型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标准提高,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为推动舒城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措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茶园开发建设,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推进茶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价值链,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坚持产业化开发,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实行差别化营销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名称】《对外经贸》
【年(卷),期】2015(000)009
【总页数】3页(P71-73)
【关键词】舒城县;茶产业;SWOT 分析
【作者】李梦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
舒城县是安徽省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产茶制茶历史悠久,盛产多种名茶,茶产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对舒城县茶产业生产、加工制造和销售环节进行SWOT分析,从而发现舒城
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舒城县茶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优势(Strength)
1.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良
舒城县的地形主要是由山地、平原、丘陵组成,西南部以林木众多的山区为主,中部由连绵的丘陵组成,东部以土壤肥沃的平原为主,这三种地形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2%、20%和28%。
舒城县山地面积大,西南地区森林较多,全年降水丰富,众多的水库和大小河流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来充沛的雨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舒城县生产的主要茶叶品种是“舒城小兰花”,品质优异,色泽翠绿,冲泡后如兰花开放,似有兰花香气,茶汤甘醇,滋味持久,汤色澄绿明净,呈嫩黄绿色。
因其形似兰花,香气似兰花,故名为“舒城小兰花”。
2.茶产业起源早,茶文化历史悠久
舒城县产茶起源于1000多年前,发展历史悠久。
舒城古代属于舒、庐二州,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舒城的茶叶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名,当时是朝廷贡品,以其优异的品质享誉大江南北,清朝时期发展壮大,根据《安徽茶经》中的记载,舒城小兰花茶生产于清朝之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
也十分重视舒城茶产业的发展并且给予扶持,国务院办公厅从20世纪后期每年都会采购舒城兰花茶。
3.茶产业初具规模,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全县现有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13个,多家茶叶企业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准入标准认证,还成立了专业茶业合作社,舒城小兰花茶叶加工经营的户数也在逐年增加。
茶叶企业、茶业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舒城茶产业规模的壮大。
舒城县茶产业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传统名茶舒城小兰花在国内外各项名优茶评比中屡次获奖,对舒城茶叶品牌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8年注册“舒城小兰花”商标,2012年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该品牌价值评估值达3.72
亿元,多个舒城小兰花产品品牌被评为了六安市和舒城县的知名品牌,其中舒绿作为优质绿茶大受国内外的好评,提高了舒城茶叶的国际影响力。
(二)劣势(Weakness)
1.茶园建设缓慢,生产方式粗放,单产较低
近年来,与其他发达茶产区相比,舒城县茶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舒城县对茶产业的投入较少,茶园更新、开发力度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茶园建设缓慢。
茶企业的标准化、组织化、生产清洁化程度不高,茶树品种单一,栽培管理粗放,采摘技术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全县大部分茶叶产业园的单产比较低,此外,茶农大都注重春茶采摘,放弃夏秋茶采摘生产,也造成全年单产过低,总体产量不高。
由于大部分茶农的文化水平较低,缺少对茶叶科学的管理,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出现部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2.产业组织松散,公司规模较小
目前,舒城县茶叶产业还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期,产业化程度较低。
茶叶企业和茶农之间未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产供销一体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从原材料的供应到后期茶叶的销售流通过程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生产销售成本高,不利于舒城县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茶叶生产加工多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上规模的茶园少,缺乏龙头企业,舒城县茶产业总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3.茶叶深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茶叶的深加工是指利用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手段生产茶制品,通过技艺上的突破来扩大生产相关产品的种类和范围,或者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从而提高原有产品价值,如生产茶饮料、相关茶食品等,挖掘茶叶的潜在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茶产业结构升级。
然而,目前舒城县并没有进行茶叶深加工的大型企业,大多停留在生产初级茶产品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加工程度明显较低,茶产品的价值链延伸不够,效益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
4.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
舒城茶叶品牌历史久远,有一定影响力,但长期以来品牌宣传力度和开发不足,没能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品牌资源被冒用,不仅损害了品牌的美誉度,也打击了消费者信心。
茶叶终端市场上缺乏可行的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在销售网络的布局上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专卖店、超市,对市场消费信息反馈不及时,生产加工缺乏灵活性。
(三)机遇(Opportunity)
1.政府重视茶产业发展,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不仅免除了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等各项农业税收,还给予农民在农业贷款上的政策优惠,支持农产品贸易平台建设,这给舒城县茶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
舒城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发展,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茶叶产业化建设,将茶产业作为舒城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舒城县成立了“县茶叶开发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茶业开发工作,每年安排200
多万人民币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开展各类培训培养新型茶农,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水平;县政府对重点产茶乡镇给予生产设备和资金的支持,推动名优茶加工上的自动化和清洁化;在原有基础上购置了茶树修剪机、名优茶加工机械,推动茶产业生产的机械化;在经济发达城市进行舒城小兰花品牌宣传活动,举办名优
茶传统炒制擂台赛,注重电视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县政府经常组织茶企业参加茶叶会展推销活动并赴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考察。
2.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为茶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消费上更加注重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
茶叶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茶叶中有很多具有开发价值的活性成分,茶多酚具有抗癌、降血压的功能,茶氨酸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记忆的功能,咖啡因具有兴奋、利尿、护肝的功效,茶黄素和茶红素具有降血脂、抗衰老的作用等功效,茶叶和茶籽中的皂然可作为新型保健品、生物农药和天然日化用品原料。
总之,茶叶作为绿色有机食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茶叶深加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威胁(Threat)
1.传统茶产品和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知名茶叶品牌众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传统茶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例如红茶、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等的品牌影响力大,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此外,近年来新型饮料也不断崛起,碳酸饮料、果汁、奶茶、凉茶、红茶、咖啡等,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不断上升,作为传统茶叶的替代品,给传统茶叶产品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2.行业标准提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严格
随着2002年9月18日农业部关于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的出台,表明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标准的出台也直接明确了茶产业质量标准必须提高,对于舒城县不注重茶叶质量的企业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而国外行业标准更高,欧盟对茶叶执行“零风险”计划,茶叶中农残标准更加严格,检测力度更为加强,甚至对茶企业有关认证、包装、标签也有严格的规定,此外,日本、俄罗斯、美国和非洲一些国家也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进行各种限制和检测,给舒城茶叶开拓国际市场面临很大挑战。
3.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目前,市场上一些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自身产品质量低劣,仿冒小兰花品牌,扰乱和破坏公平竞争和平等交易的市场秩序,导致真正的舒城小兰花茶叶生产企业因商标和品牌被盗用竞争力受损。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目前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地方政府首先要做好总体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应对全县现有的22个产茶乡镇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促进茶园建设和调整。
其次要加大财政对茶产业的基础性投入,加强茶园的建设和改造,促进茶叶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育规模企业,增强舒城茶产业的发展实力,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应对各项挑战,健全茶叶生产加工体系,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积极做好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工作,密切注意市场动向,了解市场价格供求信息,为茶农做好服务工作。
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多方联动,健全体制机制,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茶园开发建设,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应调整现有茶园结构,建设高产高效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名优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培育河棚、晓天、南港区域等山区的茶叶生产。
舒城山区茶园存在缺水、树龄老化和品种混杂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修建茶园水利、加强植树造林来改善现有条件,增加基地投入和管理;改造发展零星茶园,对不适宜茶叶生产的高山和低丘要停茶还林、停茶还粮,或者种植适宜生产的高效经济作物。
此外,茶园建设过程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品种结构调整,选择适宜种植的良种,保持品种多样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上,加强无性良种繁殖培育,加强良种普及,促进茶叶生产“产学研”相结合,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同时对茶农进行相关培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动茶叶生产清洁化;在组织规模上,对现有茶园进行整合,开辟新茶园,实现生产的集约化。
通过建立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茶园,提升茶
叶的产量和品质。
(三)推进茶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价值链
茶产品深加工主要途径包括:一是改变粗放的生产模式,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延长茶叶采摘时期,提高茶叶采摘率;二是根据不同时节的茶叶特性,开发新品种,增加茶产品的种类,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相应的茶产品;三是进行茶叶深加工,将茶叶与食品、饮料、化妆品行业结合起来,开发茶饮料、茶保健、茶餐具等相关产品,还可以开发服装、家畜饲料、食品抗氧化剂等,延伸茶产业链条。
将茶叶与文化、健康、旅游相结合,以茶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茶产业的范围。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首先维护好舒城县现有茶叶品牌,管理整合现有的品牌资源;其次解决市场品牌杂乱、良莠不齐的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运用各类广告、招商、推介、展会等品牌宣传形式,将产品推向市场。
还可以利用舒城茶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各类茶产品宣传活动,向外宣传推广自己优质的茶叶。
(五)坚持产业化开发,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茶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
茶叶产区中规模大、效益高的茶叶企业应采用公司与基地、农户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组织茶农进行茶叶种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清洁化,扩大茶叶生产规模,提升茶叶企业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化水平。
其次,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运作。
通过加入合作社,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增加收入,同时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
茶业协会是茶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自愿组合的组织,舒城县茶叶协会应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先进的技艺,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对行业进行内部管理,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在帮扶、合作、带动的过程中真正帮助茶农解决生产、制作、销售等方面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加快全县茶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六)实行差别化营销战略,提升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应根据市场需求将自身茶叶品种进行相关等级分类,再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相应制定高、中和低三档差别价格。
对于中高端茶叶,采用高端制胜策略;对于一般茶叶,价格需求弹性大,可以采用低价取胜策略,占领更多茶叶市场。
对茶叶销售渠道的选择和构建是茶叶销售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销售渠道已不能满足广大的消费者的需求,突破传统茶叶销售方式,采取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专卖店
直营+网络营销。
专卖经营,可以减去层级分销环节,塑造企业品牌的同时突破了传统茶叶企业的销售受地域范围限制的缺陷;网络营销,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建立舒城茶叶的网上商城。
(七)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邀请研究茶叶生产方面的专家传授茶叶生产相关知识和技术,派遣专业人员向茶产业发达省区学习。
同时,加强对茶农关于科技文化知识方面的普及和培训,提高茶农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真正做到科技兴农。
【相关文献】
[1]高显达.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2]苏秀平.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王荣民.庐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
[4]王中成.名山县茶业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5]王晶晶.安徽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