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调研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调研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
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
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
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
....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
....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
....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语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尝到一口美味。

②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③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④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⑤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⑥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⑤②④⑥① C.①②③⑥⑤④ D.②⑤③④①⑥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 。

(赵师秀《约客》)
(5)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案牍之劳形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政入万山围子里 (4)闲敲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刘沆为官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①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
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②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③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注)①擢:提拔、选拔。

②诉:告状。

③输:缴纳(贡品赋税)。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B.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C.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D.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狱(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敕(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 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2) 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
4.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军装
周海亮
①1937年。

南京。

②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③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

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动作越来越熟练,神色越来越悠闲。

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

④躲在楼房里的,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只有打光最
后一颗子弹的命令。

(A)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

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

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

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激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

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

⑤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

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

那些沙袋摞得很高,摆成了怪异的阵式。

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

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

⑥他跟连长说过三次。

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才有兵的样子。

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

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

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

……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

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

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

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了。

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

⑦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

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

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

拖着血丝的子弹飞向天空,天空与天空之间,尸体,尸体,尸体……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

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

⑧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掉自己的军装。

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B)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

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挤进人群,缩着脖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

⑨军装染上鲜血。

军装熠熠生辉。

军装五彩斑斓。

军装坚硬如铁。

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

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

⑩他跑过去,泪飞如雨。

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

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

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

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

他说,我还是兵。

⑪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

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

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

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

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的一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

⑫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

他号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

⑬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

开端:南京失守,日军扑进了城,射杀每一个活动的目标。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广场上的士兵将军装脱掉,他却从火中抢出一套穿在身上。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⑥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我选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⑧~⑪段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写法,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表述作用。

1.发展:最后一支战斗着的三十多个守军顽强地阻击日军,突围后只剩下了他一个。

结局:日军枪响,他临牺牲还号叫着伸手去捂军装上的枪洞。

2.插叙。

交代了这支守军的经历,突出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表明了他对拥有一身军装的渴望,为下文他从火中抢出一套军装穿在身上的情节埋下伏笔。

3.示例:A 将挤在一起的三十多个人比作“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他们处境的危险,突出了他们不怕牺牲、精诚团结的精神品质。

4. (示例一)对比:将众多士兵与他对军装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对军装和国土的热爱与崇敬,赞美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示例二)衬托:用日军发愣的表现衬托他的精神之伟大,甚至令敌人侧目。

2、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佚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

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

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

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

”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

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

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

我不服了。

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

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

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

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

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

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


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

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

”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

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

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

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

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

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

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

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1.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3.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4.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5.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题(40分)
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惘、冲动、鲁莽……回首往事,
你是否为曾经的不懂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成记叙文;③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④字数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A
C
B
A
B
D
棋子落灯花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1.A
2.①案件②暗中、偷偷地③皇上命令
3.(1)州将乃至上书称病不敢任职,是沆上奏罢免了张怀信。

(2)你有千顷田产,每年要缴纳的赋税难道仅仅这一点?
4.刘沆是一个善于断案、敢于真言进谏、嫉恶如仇、同情弱小的人。


1.“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

2.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心,善于引导。

3.“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

4.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

5.赞同。

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

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

②有思想。

“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

不赞同。

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

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
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

②思想有些偏激。

“我”对教育制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