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丘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月27日考试范围:《劝学》《师说》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识字班
孙犁
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

冬天到来了,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

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吃。

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个院里,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拿着块红薯,走进同志们的房子:“你们吃吧!”同志们也就接过来,再给他些干饭;站在院里观望的妈妈也就笑了。

“这孩子几岁了?”“七岁了呢。

”“认识字吧?”“哪里去识字呢!”
接着,边区又在提倡着冬学运动,鲜姜台也就为这件事忙起来。

打扫了一间房子,找了一块黑板——那是临时把一块箱盖涂上烟子的。

又找了几支粉笔。

定了个功课表:识字,讲报,唱歌。

全村的人都参加了学习。

分成了两个班:自卫队、青抗先注一班,这算第一班;妇女、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

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
“等我刷了碗吧!”
“不要去晚了。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来担任,可是有一回,一个女同志病了,叫一个男“先生”去代课,一进门,女人们便叫起来:“呵!不行!我们不叫他上!”有的便立起来掉过脸去,有的便要走出去,还是儿童团的班长说话了:“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这些顽固!”虽然还是报复了几声“王八羔子”,可也终于听下去了。

这一回,弄得这个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把身子退到墙角去,说话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课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兴头很高的,互相问:你学会了几个字?”“五个。


可有一天,有两个女人这样谈论着:“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


“念老鼠!我心里总惦记着孩子会睡醒!”
“坐在板凳上,不舒服,不如坐在家里的炕上!”
“明天,我们带鞋底子去吧,偷着纳两针。


第二天,“先生”果然看见有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计。

先生指了出来,大家哄堂大笑,那女人红了脸。

其实,这都是头几天的事。

后来这些女人们都变样了。

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把孩子一把送到丈夫手里说:“你看着他,我去上学了!”
并且有的着了急,她们想:“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看报呵!”
对不起鲜姜台的自卫队、青抗先同志们,这里很少提到他们。

可是,在这里,我向你们报告吧:他们进步是顶快的,因为他们都觉到了这两点:第一,要不是这个年头,我们能念书?别做梦了!活了半辈子,谁认得一个大字呢!第二,只有这年头,念书、认字,才重要,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认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觉到了这两点,他们用不着人督促,学习便很努力了。

末了,我向读者报告一个“场面”作为结尾吧。

晚上,房子里并没有点灯,只有火盆里的火,闪着光亮。

鲜姜台的妇女班长,和她的丈夫、孩子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

她丈夫是自卫队,大儿子是青抗先,小孩子还小,正躺在妈妈怀里吃奶。

这个女班长开腔了:“你们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课?”
“讲报说是日本又换了……”当自卫队的父亲记不起来了。

妻子想笑话他,然而儿子接下去:“换一个内阁!”
“当爹的还不如儿子,不害羞!”当妻的终于笑了。

当丈夫的有些不服气,紧接着:“你说日本又想换什么花样?”这个问题,不但叫当妻的一怔,就是和爹在一班的孩子也怔了。

他虽然和爹是一班,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可是他不同意他爹拿这个难题来故意难别人,他说:“什么时候讲过这个呢?这个不是说明天才讲吗?”当爹的便没话说了,可是当妻子的并没有示弱,她说:“不用看还没讲,可是,我知道这个。

不管日本换什么花样,只要我们有那三个坚持,他换什么花样,也不要紧,我们总能打胜它!”接着,她又转向丈夫,笑着问:“又得问住你:你说三个坚持,是坚持些什么?”这回丈夫只说出了一个,那是“坚持抗战”。

儿子又添了一个,是“坚持团结”。

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当盆里的火要熄下去而外面又飘起雪来的时候,儿子提议父、母、子三个人合唱了一个新学会的歌,便铺上炕睡觉了。

躺在妈妈怀里的小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撒了一大泡尿,已经湿透妈妈的棉裤。

1940年1月19日于阜平鲜姜台
(有删改)注:青抗先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省称。

文本二:
在孙犁的小说当中,女性人物是被突出的,这主要是与孙犁一贯以来的创作观念有关:孙犁认为女性身上保留了很多人类古老的美好传统。

因此,在孙犁的作品当中,女性往往成为了“美”的承担者。

(摘编自肖益坚《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姜台村民的佃户身份,是开办识字班缘起,在前后对比中彰显新旧世界的差异。

B.见到孩子拿红薯换到干饭后妈妈笑了,真实揭示了农村妇女落后自私的一面。

C.不叫男“先生”上课,是女人们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颇具时代气息和生活趣味。

D.小孩子不知何时撒尿湿透了妈妈棉裤,侧面体现了大人们学习讨论的投入程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通过简单生活场景反映了机关人员和村民之间和谐融洽的鱼水关系,为识字班的开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B.作者没有赋予小说人物以具体姓名,也未着意呈现他们独特的外貌特征,这样写更能够显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

C.小说大量使用独句段,多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结构全文,省略了交代环节,在表达上更加简洁,更容易吸引读者。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用华丽的词藻、流畅的笔调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状态。

3.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保留了人类哪些古老的美好传统?(4分)
4.小说结尾部分写一家三口坐在炕上讨论学习有何作用?(6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

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

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5.上述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分析说明。

(4分)
二、文言文阅读(64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

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

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易,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注焉。

(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概:神情,气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B.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C.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D.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8.明帝即位之后,他“盖有君人之至概焉”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二)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17小题,54分)
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性格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一致的是()(2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D.何陋之有
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13.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或师焉,或不焉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下列与其他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者,阳城人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句读之.不知蚓无爪牙之.利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学于余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小学而.大遗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
18.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积善.成德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吾妻之美.我者D.小.学而大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
20.下列加点的字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①不如登高
..不如师
..之所学也④是故弟子不必
..而大遗③不如须臾
..之博见也②小学
⑤非吾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⑥愚人
..邑人
..之所以为愚⑦金.就砺则利⑧率妻子
来此绝境
A.②④⑤⑦B.①②⑥⑧C.①③⑤⑥D.③④⑦⑧
2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劝学》和《师说》都运用到了对比论证。

B.人性问题上,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而是主张性恶论。

C.《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D.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是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辛弃疾,曾巩。

2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常常文辞意尽处为读,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句。

C.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封建社会时期泛指官僚阶层,有时也包括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23.下列对《劝学》一课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劝学》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劝学》这篇文章在论证上,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

C.《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D.《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24.翻译课内句子(共4小题,12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分)
25.课内情境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3)《劝学》中用好马与劣马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其中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往扁平化、低互动的展览形式已经不足以激发大众兴趣,因而“新媒体艺术”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形成一种________的时尚风潮。

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出等活动________,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到当前的目标情境中并感到愉悦和满足,甚至忘记真实世界;而沉浸式体验,________,就是通过集成大量技术、智慧和创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高价值经历。

它一方面集成了大量前沿科技成果,如
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搭建了沉浸式体验的结构和形态;另一方面围绕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之中。

沉浸式体验所提供的,既有以视觉、听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是一次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难忘经历。

事实证明,既融入感官体验又融入情感、精神体验的活动,
能够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

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状态,恰恰是沉浸式体验正在努力追求的科技与人文________的完美效果。

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树一帜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珠联璧合
B.别具一格因势利导顺理成章怀瑾握瑜
C.别具一格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珠联璧合
D.独树一帜因势利导顾名思义怀瑾握瑜
27.下列选项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是否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通过观看电视剧《人世间》,使我认识到几十年的社会变革,堪称“平民史记”。

D.他生长在戏剧之家,对河北梆子一点都不陌生。

四、写作(本题共1题,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反思,是通过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促进个人成长;反思推动民族发展;反思助力文化传承……反思启发自己,唤醒别人,警醒后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感悟或启示?请以“学会反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任丘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B(“真实揭示了农村妇女落后自私的一面”曲解文意。


2.D(“华丽的词藻”错。


3.①单纯质朴;②不辞辛苦,勤劳顾家;③知错就改,好学上进,不甘落后;④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1条1分,2条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4分)
4.①与前文情节照应。

这一场景是白天识字班学习的延续,呈现了识字班学习成果,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2分)②丰富人物形象。

通过妇女们从被动学习、消极学习、主动学习到领先学习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

(2分)③升华小说主题。

通过一家三口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讨论,表现了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答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答出任意两个手法给2分,分别举例,各占1分,共4分。

6.答案:B
7.答案:即使(也可译为“虽然”,不设得分点)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

(得分点:①鄙陋:粗鄙浅陋。

②究竟:完全明白。

③省:省察。

④句意通顺,各1分,共4分)
8.答案:①褒奖礼遇大臣②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③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④有军事决断能力⑤记忆力超群⑥接受直言上书等。

任意答出3条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不能照抄原文。

9.答案D,生解释应为“天性”。

10.答案D,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1.答案B,名词活用为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12.答案B。

A项,“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D项,“爪牙”,古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是比喻坏人的党羽。

13.答案D,与例句都表转折。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道,风尚。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D。

辛弃疾改为王安石。

22.答案B。

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文辞意尽处为句。

23.答案:D,教材中的《劝学》一课,前半部分主要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错误。

应该是前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4.(1)得分点:①“假”:借助。

②“水”:游泳。

③“绝”:横渡。

(2)得分点:①“上”“下”:向上,向下。

②:“用”,因为。

③“一”:专一。

(3)得分点:①“是故”:因此,所以。

②“所存”:存在的地方。

③判断句。

(4)得分点:①“通”:全面。

②“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或者不被时俗限制,被动句。

③“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

25.(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6.答案:C。

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

应运而生:本指顺应天命而降生。

现指人或事物适应时机、潮流而出现。

因势利导:因:根据,顺着。

势:趋势。

利导:引导。

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顺理成章:顺:沿着。

理:条理。

章:章法。

原指写文章顺着条理就能自成章法。

后比喻写文章、说话、办事顺着条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顺利地做好。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

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怀瑾握瑜:瑾、瑜:美玉,比喻美德。

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

比喻人具有纯洁而高尚的品德。

27.答案:D。

A,一面对两面,删掉“是否”,或者“在于”后面加“是否”。

B,成分赘余,删去“不必要”或者“啰嗦”。

C.缺主语,删去“通过观看”。

28.略
译文:
《魏书》上说:明帝容貌举止得体,看起来很有威严。

从在东宫的时候开始,不与朝臣结交,不过问朝廷政事,只是潜心读书,深思而已。

明帝即位之后,褒奖礼遇大臣,清理检查朝廷施政效能,使得真伪不能相互交易,谋求禁绝虚浮华靡谗间毁谤的行为开端,至于用兵,指挥大军作战,决断朝廷大事,谋臣将相,都佩服皇帝的雄才大略。

明帝记忆力超群,即使是身边侍从小臣的官职品行,声名业绩、任职经历,以及他们的父兄子弟,明帝一旦听过或看过都不会遗忘。

明帝宽仁大度,有包容的气度,容忍接受得了直言。

明帝听从接受官吏民众士人庶民的上书,一个月有几十乃至上百封,虽然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

评曰:明帝沉稳坚毅,果断有见识,听凭内心率意而行,完全有明君的极好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