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小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小技巧
作者:王娅妮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3期
湖北省襄阳市42中王娅妮
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材处理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教师授课必须摒弃传
统的“一言堂”的上课方式,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
探究语言现象,归纳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也就需要授课教师遵循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通过大量的在预设情景中的实践,让学生感悟、摸索出学习语言的规律。

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开展游戏促兴趣,预设竞争促表达,参与表演促运用。

一、游戏激趣,使学生爱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
中学生好奇、好新、好动。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Whatismissing?”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所学的内容。

记得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9 《 Doyouwanttogotoamovie?》中的那些表示不同类型的电影
名词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完不同类型的电影名词,接着呈现给学生一张有所有类型电影名词
的表格,并给学生半分钟的时间来记住表格中的内容,然后我会快速隐藏住某一个名词,于是
问学生:“ Whatismissing ?”学生也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迅速作答,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所做的这一种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知识、培养了技能。

2.利用“猜一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操练新词和对话。

譬如在处理《 Isthisyourpencil?》SectionA( 1a----1c )的内容时,因为第一课时涉及“学习用品”比较多,我便使用实物教完那些新词和对话后,把学习用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袋子里,而
后我给大家做好做这个游戏的示范:我摸出一件物品,向全体学生提问,接着根据实际情况我
会给予回答,如下:
——Is this a pencil ?
——Yes, it is. It is a pencil .
(——No, it is not. It is not a pencil.)
接下来,我就让一个较为优秀的学生来摸袋子里的东西,其他学生可以逐个用所学会的物
品和句型来提问。

最后,我再让全体学生来模仿提问,作为教师,我会对他们的游戏活动适时、恰当的给予评价。

通过类似这样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为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必须张口说英语,而且活跃
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调动学生的情绪,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乐在其中。

八年级上
册Unit 1 《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的第二课时是以两段听力材料为主的学习内
容。

如果仅仅让学生听一听就去完成2a和2b的练习,我认为达不到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操练。

对于这一部分,我是这样做的:学生听完磁带完成2a和2b的练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我来播放音乐,让学生来传递一件物品,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会向手拿那件东西的学生
提问。


——HowoftendoyouwatchTV ?
——HowoftendoCheng watchTV ?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听到的内容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我会让另一个学
生来代替我播放音乐,继续进行游戏。

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本单元的核心对话,而且还在训练听力
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便于学生轻轻松松的操练本课内容。

二、竞争促说,使学生善表达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
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景时,就有利于激发
学生情感,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教
学过程中经常会采取一些竞争活动,来激励学生最大热情地讲英语。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学生开始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

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主动地使用学过的知识,在运用英语的
过程中能够逐步地用英语传递信息,我设计了一个竞争游戏来刺激学生讲英语的欲望。

我在班
上挑选了A、B两个爱好打篮球的学生,把其他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支持A和B两个同学参加校篮球俱乐部。

然后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爬楼梯夺红旗的图形,说明哪个组说的句子多且快
哪个组就先爬上楼顶,谁先爬上楼顶谁就可以如愿了。

这就要求各组学生尽可能地说出A或B
更能胜任俱乐部成员的理由。

我把游戏的要求一告诉学生,学生就热火朝天的开始分组准备各
自的理由。

五分钟以后,类似“A is stronger than B.”、“B is more athletic than A.”……这样的比较级句子就争先恐后地被脱口而出了,不可胜数。

这种以竞争方式促表达活动的开展,符合初中学生具有的“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的特点,同时,我也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竞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娱乐的同时也加强、加深了记忆。

把平时看来很难记的语言项目,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在
很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

三、表演促用,使学生乐成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
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表演能把学生的眼、口、耳、手、脑等多种感官调动
起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乎每个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机械练习——模仿表演——应用表演”这几大环节,这些表演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的学习规律,同时也实现了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交际而运用英语,实现了学习的飞跃和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设计自己的表演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


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的使用了语言,在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把生活中的对话和情景搬进了课堂,让学生表演,给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他们好说、爱动、爱表现自己,记忆力和模仿力强,所以几乎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情绪高涨,大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总之,英语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积极地体验参与。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遵从这一原则,注重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及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受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