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1、单选题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
A : 知识经验
B : 观念和信念
C : 道德认识
D : 道德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填空题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____。
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
3、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 从众
B : 服从
C : 认同
D :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4、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
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
B : 他律阶段
C : 前道德阶段
D :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品德发展一章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5、简答题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 从他律到自律; (2) 从效果到动机; (3) 从律他到律己; (4) 从片面到全面;(5) 从笼统到具体。
6、填空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____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参考答案: 过错行为
7、单选题皮亚杰认为,_____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 : 10
B : 9
C : 12
D : 18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椐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8、填空题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
9、单选题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_____。
A : 模仿
B : 从众
C : 服从
D : 感染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因此,答案选 B。
10、单选题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 : 行为方式
B : 意向或意图
C : 行为习惯
D : 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11、单选题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 : 前习俗水平
B : 习俗水平
C : 后习俗水平
D : 他律水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在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10 至 20 岁)的第一个阶段为好孩子定向阶段(或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一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12、单选题看到电影《雷锋》中雷锋雨中送大嫂的场景,有的学生心中非常激动,此时处于_____
A :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 理智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13、填空题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1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
A : 调皮搗蛋
B : 恶作剧
C : 考试作弊
D : 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
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15、单选题衡量—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 品德情感
B : 品德认识
C : 品德意志
D : 品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16、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 ‐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
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
B : 他律阶段
C : 前道德阶段
D :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他律道德阶段 (2~8 岁) :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17、填空题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
18、单选题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 道德认知
B : 道德情感
C : 道德意志
D :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19、多选题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_____。
A :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 : 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 : 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 : 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
解析: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0、填空题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态度
21、单选题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_____
A :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 :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 : 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 : 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22、简答题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的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的肩膀,影响同学听课。
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
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
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题:
(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涨三的行为是属于不良品德行为。
张三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学习习惯差;上课喜欢干扰课堂教学,经常无故离开座位;课余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言行举止不文明,常与师生发生冲突;行动怪异,不热心集体活动,等等;张三的这些特点符合不良品德行为诊断的标准。
(2) 案例中,张三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爱与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
且张三因其父亲常年很少回家,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而爷爷奶奶对其非常溺爱。
双休日随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市场里人多事杂,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还有可能来自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等。
(3) 矫正的不良品德行为的策略:教师应该帮助张三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其自尊心,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在教育过程中讲究谈话艺术,提髙张三的道德认知;锻炼他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23、单选题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_____
A :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 形象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直觉的道德情感。
24、单选题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
A : 前习俗水平
B : 习俗水平
C : 后习俗水平
D : 他律水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25、单选题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_。
A : 初二年级
B : 初三年级
C : 高一年级
D : 高二年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年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
初中生在活动中,容易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
动机简单,情境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兴奋性动机突出,动机容易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化水平提高,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性发展。
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6、单选题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_____。
A : 前习俗水平
B : 公正水平
C : 习俗水平
D : 后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考查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27、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
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
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28、填空题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
29、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
A : 依从
B : 接受
C : 认同
D :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30、单选题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的是_____
A : 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 : 他总是烟酒不沾
C : 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 : 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C 项既对他人 (营业员) 有意义,又对社会 (文明) 具有道德意义。
31、简答题试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过渡性和协调性。
(1) 良好行为习惯 (自觉纪律) 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 (2)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 (3)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4)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 (1) 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
表现在: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标准来调节自身行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
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2) 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
具体表现在: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2、单选题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 斯腾伯格
B : 科尔伯格
C : 埃里克森
D : 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故事中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因此,答案选 B。
33、单选题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_____
A : 道德认识
B : 道德情感
C : 道德意志
D :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4、填空题 ____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可能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参考答案: 服从
35、单选题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 科尔伯格
B : 皮亚杰
C : 斯金纳
D : 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36、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 : 学前阶段
B : 小学阶段
C : 初中阶段
D : 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7、单选题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 : 习俗水平
B : 前习俗水平
C : 后习俗水平
D : 权威水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38、单选题“亲其师、信其道” ,主要表明了_____的作用。
A : 道德认识
B : 道德情感
C : 道德动机
D :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39、单选题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_____
A : 前习俗水平
B : 习俗水平
C : 后习俗水平
D : 原则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40、填空题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依照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41、简答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的掌握。
【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 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3) 利用群体约定。
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者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
或者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4) 价值辨析。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 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识、技能或者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42、单选题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_。
A : 道德理念
B : 道德行为
C : 道德品质
D : 道德意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也易考填空题。
43、单选题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_____
A : 道德认识
B : 道德情感
C : 道德行为
D :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4、单选题“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 : 前习俗水平
B : 后习俗水平
C : 习俗水平
D : 公正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45、单选题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
A : 道德认识
B : 道德情感
C : 道德意志
D :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6、单选题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 : 道德情感不深
B :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 : 道德认识不足
D : 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
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47、单选题下列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 : 知、情、信、行
B : 知、情、意、行
C : 知、情、体、行
D : 知、信、意、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48、填空题在____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 初中
49、简答题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认知失调
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
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2) 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 道德认知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0、单选题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 他律阶段
B : 前习俗阶段
C : 自律阶段
D :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 (1) 前道德阶段 (无律阶段,2—5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2) 他律阶段 (5—8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3) 自律阶段 (9 一 11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
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
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