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并背诵全文。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虚实词。

2.把握文章主旨,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扫除文字障碍,反复朗读,初步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讲千里马的故事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辛苦倍至,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骨瘦如柴,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就买下了这匹马。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千里马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改变了命运。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2.教师板书课题并解题
马:千里马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常用以小见大、托物寓意的手法来说理。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 é)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例如:“不”,转折句,反问句,重读,读出愤慨、谴责之情。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翻译课文,翻译原则:一一对应,方法:对留补调删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质疑解难疏通文义。

教师巡视,答疑。

2.课堂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疑难语句
①马之千里者句式:定语后置方法:调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方法:补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方法:调
3.学生通译全文并感知文章大意:
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段:嘲讽食马者的愚昧狂妄。

五、分析内容及情感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六、作业
1.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

2.背诵课文。

3.结合思考探究四,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