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不同幅度地增长,但收入差距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直至目前的3.23:1,如果考虑到墟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收入差距则约达5:1,甚至更高。

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已成为保持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特点
1、收入差距拉开的速度非常快。

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人们的收入从相当均等的状态到目前如此大的差距,与那些经过几代人才形成的收入差距相比,这种情况对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冲击比较大。

2、机会的不均等加剧了人们对收入差距状况的不满。

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社会为公民所提供的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改变自身现状的机会是否公平,虽然人们能够接受那些客观的不公平,如先天禀赋、出身家庭、所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但是现在人们对后天作为同一社会成员所应该享有的公平的机会更加关注。

同时公共政策和改革对起点公平的关注不够,进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机会不平等和结果不公平对人们的收入有较大影响。

3、过程的不公平是分配中最严重的不公平。

过程的不公平主要包括人们的发展机会的不公平、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公平、阶层提升的机会不公平等。

目前主要体现在垄断企业的高工资、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不同税制、权利和信息拥有者牟利、非法低价获得国有资源和资产、掠夺社会弱势群体等,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行政许可中一些与腐败相联系和与财富关系挂钩的寻租行为,更是加剧了人们对收入差距加大的不满。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于谁是中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十类人进行划分,其结果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十类人:一、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二、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三、股市上的成功者;四: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五、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六、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七、部分新经济的CEO;八、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九、部分归国人员;十、部分学者、专家;目前中国贫穷的十类人:一、失业人员;二、下岗人员、三、离退休人员、四、进城务工无着落人员;五、城市特贫户;六、农村中的贫困户;七、企业效益不好的职工;八、意外风险的承受者(如负债者等等);九、部分乡镇企业初级体力劳动者;十、社会流浪人员。

二、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收入水平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方针,将堀市和农村割裂开来,限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未被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受到限制。

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者受歧视,与堀市劳动者相比在受教育条件和个体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
的差异,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即使进墟务工,由于没有墟市户口,在就业机会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几乎不可能与城市居民同等。

另外,城市人所享有的文化教育、劳动保护、福利补贴、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及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奢望,使堀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

2.城乡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要素的不平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造成我国城乡资本份额相差悬殊,而且结构不合理。

城市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在产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产品中提取实现工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从1952年至1986年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抽走5823.74亿元资金,外加农业税1044.38亿元,共计6868.12亿元巨额资金,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发展。

在农村,生产性消费能力不足,集体经济的薄弱又使农村有限的资本存量难于积聚,农村投资环境较差,导致资本存量不断向城市流动,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农民负担重,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定,农民负担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农民缴纳的税收仍高于墟市居民,如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收入税等等.按国家规定,农民上缴的提留和统筹不得超过当地农民纯收入的5%。

而实际上,据农业部统计,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仍较严重。

农民的隐形负担也较重,如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价格上涨较快,尽管农产晶价格有所上涨,但不及生产资料的增幅,致使农民获利甚微,甚至亏损。

农村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专业分工差,难以开展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出现“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局面,农民人均收入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

4.城市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36%。

从横向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42个百分点。

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决定了大量从农村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将滞留在农村,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

在我国,城镇居民虽然人均收入高,由于人口规模较小,没能形成对农副产品真正有效的总消费需求,使得农产晶过剩;农村人口规模很大,因收入过低不能形成对城镇工业晶的强劲需求,从而使工业品遭遇了产品过剩的挑战。

5.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的影响
二元的社会结构必然带来二元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把农民捧斥于城市就业大门以外,广大农民基本未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大量进缄务工的农民也未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标准的社会保障待遇。

目前,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企业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而对于那些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来说,享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只能是一种奢望。

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使堀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1.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推出一系列扶持农业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收
入的支持保护程度。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减轻农民税负,提高粮食的政府购买价格,对粮食主产区农产实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增加农业投入总量,使农民增收有资金和物质保障。

另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现实的行为选择,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对政府行为的必然要求。

日本农民收入中政府支付达63%,而韩国高达66%。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多年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致力于启动庞大的公共开支,保护农业,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使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变得微不足道,社会公平程度很高。

2.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也有益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据第五次农村人口普查显示,全体平均外出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12 107万人,其中从乡村流出的8840万人,占73.0%,2002年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首次超过务农收入,按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城市化水平应该达到45%左右,我国只有37.7%,数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随着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堀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

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多样化、多模式的城镇化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民非农收入增长,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3.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全体国民的普惠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板块,保障重心放
在堀市。

农民是庞大的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社会安全网,其基本权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护。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公布的医疗卫生服务报告,在191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中,中国排第188位,是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农村公共卫生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予以全力关注。

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利用财政激活农村商业保险市场,解决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增加的卫生经费,必须确保主要用在农村卫生事业上。

要对农村卫生事业体制进行彻底改革,重建农村基层的医疗救助网络和体系,在城乡之间公正分配医疗救助资源,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滞后的局面。

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促进城乡居民教育及劳动就业机会的平等
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没有给予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权利。

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也是农民能获取较高收入的基本保障。

中央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

就业是安身立命之本,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主要是城乡居民就业的不平等。

户籍制度、一些企业的用工制度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彻底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和制度。

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管理、流动监测、就业培训、供求信息和农民工维护权法律服务体系框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轨道,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
的劳动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5.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

应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农民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很大,而国家对农业补贴较少,国民收入分配对农民不利,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给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政府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逐步建立农民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就注重公平。

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民群众。

要通过加大对弱势群体,弱势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贫富悬殊现象,有专家指出,中国正进入市场转型期,其核心是群体进入市场,出现了腐败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同时还应看到,在中国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原始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同时并存。

由此可见,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足为怪。

今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多次分配机制的形成,这种现象自然逐步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