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渔家傲·秋思》教案
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
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渔家傲·秋思》
一、教材分析
《渔家傲·秋思》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这首词创作于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期间,通过描绘秋天的边塞风光,表达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戍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更有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然而,由于这首词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且情感深沉,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o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o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o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
o通过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o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感受边塞风光的壮丽,体会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o理解并欣赏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难点:
•深入品味词作的语言,分析意象,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
•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总时长:90分钟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5分钟)、作者及背景介绍( 10分钟)、生字词学习( 15分钟)、诵读与感知(15分钟)、深入研读(30分钟)、拓展延伸(10分钟)、总结与作业 5分钟)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词——(《渔家傲·秋思》。
在
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回忆一下,你们所知道的关于边塞的诗或词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很好,大家提到了不少边塞诗词,这些诗词都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渔家傲·秋思》,又是怎样一幅边塞图景呢?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词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0分钟)
教师活动:
在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范仲淹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时所作。
当时,范仲淹被派往西北边疆抵御外敌入侵,他亲身经历了边塞的艰苦生活,深刻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不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
教师活动: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首词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渔家傲·秋思》这一页。
首先,我来读一遍这首词,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标记出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范读)
好,现在请大家自己朗读这首词,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朗读,圈出生字词)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包括注音和解释)
•渔家傲 yú(jiā(ào):词牌名。
•塞 sài):边塞,边疆。
•衡阳雁 héng(yáng(yàn):指从衡阳飞来的大雁。
•边声 biān(shēng):边塞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马嘶声等。
•千嶂 qiān(zhàng):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长烟 cháng(yān):连绵不断的烟雾。
•浊酒 zhuó(jiǔ):质量不好的酒,这里指酒的质量差。
•燕然未勒 yān(rán(wèi(lè):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境内。
勒,刻石记功。
•羌管 qiāng(guǎn):羌族的一种乐器。
•霜满地(shuāng(mǎn(dì):形容夜深霜重,也暗喻战争的严酷和将士的艰辛。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这些生字词。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现在,请大家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尝试用它们造句。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诵读与感知(15分钟)
教师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词,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和语气,尽量读出词的情感。
学生朗读)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图景?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很好,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
这首词确实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又艰苦的边塞
图景。
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描绘这幅图景的呢?我们接下来继续研读这首词。
(五)深入研读(30分钟)
教师活动:
现在,我们分部分来研读这首词。
上片研读:
请大家默读上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上片描绘了哪些边塞特有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
很好,上片描绘了塞雁南飞、边声四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边塞特有的景物。
这些景物都带有一种辽阔、孤寂、苍凉的特点。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
对,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他既感受到了边塞的壮丽,也体会到了边塞的艰苦和孤寂。
下片研读: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下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
很好,下片主要写了将士们饮浊酒、思故乡、战未平、归无计等内容。
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
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既思念家乡又无法归去的无奈和悲凉心情。
浊酒一杯,难解思乡之愁;燕然未勒,功业未成,归家无望。
最后,第三个问题,“羌管悠悠霜满地”这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很好,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
羌管悠悠,是边塞特有的音乐,它让人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霜满地,则暗示了夜深霜重,也暗喻了战争的严酷和将士的艰辛。
这句诗不仅深化了词作的情感,也为全词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表达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
情,更有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种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活动:
现在,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学生自由发言)
很好,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确实,“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而崇高的情感,它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再需要像范仲淹那样镇守边疆,但“家国情怀”仍然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
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
很好,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确实,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怀国家和民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个人的精神支
柱,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也谈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把范仲淹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我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渔家傲·秋思》这首词。
2.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家国情怀”》的短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
所学知识,谈谈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体会。
不少于500字。
3.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