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普通水准测量
一、水准点
1、水准点(Bench Mark),通过水准测量建立的高程控制点。
通常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这些点的高程,以此作为引测其他点的高程,工程上常用BM来标记。
2、水准点的等级及埋设
水准点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
需要长期保存的永久性水准点(国家水准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按规范要求埋设永久性标石标记。
三、四等水准点一般用混凝土标石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在标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的材料制成的半球状标志。
图根水准点和一些施工测量使用的水准点常采用临时性标志,例如:木桩(桩顶钉一半圆球状铁钉)或大铁钉打入地面,也可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房屋四周水泥面、台阶等处用红油漆标记。
3、水准点的位置: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埋设水准点后,应绘出水准点的点之记。
二、水准路线
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称为测站,立水准尺的地方称测点,两点间的路线称侧段,若干侧段组成水准路线。
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有单一的水准路线和结点水准路线(水准网)两种,这里给大家介绍单一水准路线;
单一的水准路线有三种基本布设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
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2上,(a)
2、闭合水准路线
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处发,沿各高程待定点1、2、3、4、5进行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BM1上所构成的环形路线,(b)
3、支水准路线
从仪已知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终点既不闭合也不符合到已知水准点的路线叫支水准路线。
一般的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编号按逆时针走向进行编号,符
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水准点的编号按水准测量走向进行编号;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水准测量是按一定的水准路线进行的,现仅就由一已知点的高程点(水准点)测定另一点(待测高程点)的高程为例,说明进行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连续水准测量:在两点间连续地多次安置仪器所进行的水准测量。
当两测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或者是高差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安置一次仪器不可能测出两点间的高差,这就需要在两点之间分成若干段,逐段安置仪器,依次测得各段高差。
如图所示,在A 、B 间逐次设立n 个点,在每两测点之间依次安置仪器,每安置一次仪器测读后、前视读数,得到测定高差,
b a h h b a h b a h b a h AB n
n n ∑-∑=∑=-=-=-= 2
221
11
h AB 为A 、B 两点间测得的高差, 则:未知点B 的高程为: 由图可知,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各测站高差之和,也等于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这个关系可作为计算校核。
AB
A B h H H +=
通过观测过程,A点高程是通过在地面上临时选择的TP1、TP2,TP3等点传递到B点的,这些点称为转点;它是传递高程的作用,因此,测量过程中转点位置的任何变动,将会直接影响B点的高程,为此转点应选择在坚实的地面上,放置尺垫并踩实,还要注意不能有任何的变动。
在实际测量作业中,应按一定的记录格式随测、随记、随算,以上图为例,来介绍观测程序
1、选定第一个转点TP1,在A和TP1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
2、照准后视A尺,精平侯读中丝a1,,记入相应的表格。
3、照准前视尺TP1,精平后读中丝读数b1,记入相应的表格。
4、选定第二个水准点TP2,A点尺子移至TP2,仪器移至TP1、
TP2之间,重复2、3步,直至终点B。
5、记录计算,所有读数和计算数据一律填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