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2、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就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人的感情(或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就是两点以上:(1)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天气;(2)渲染气氛或突出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人的心情/品质。
(4)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就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就是插叙,答题格式就是:(1)交代了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就是最后一段,则就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就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
5、本文的线索就是什么?作用就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
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句话;(4)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事情叙述得详,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
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什么?(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
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
(1)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2)表达了人的感情。
10、拟
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
特点;(3)表达了人的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
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12、
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奠定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使文
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
深化中心,突出了中心;(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就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
者强烈震撼力与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就是什么?回答:承
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意思,引起下文的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答题思路: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
起因、结果等。
实际上就就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注:此类题变形题极多,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有把新闻
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有给新闻加标题的等。
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
什么以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点明了中
心;(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
天气或地点景物等;(5)点明主要人物;(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就是指,实际上就是指;(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其中一种氛围,让人产生其中一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其中一种事物如职业、服饰等。
17、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1)突出强调;(2)强烈抒发人的思想
感情。
18、设悬念有什么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2)暗示情节发展;(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与下文句相互照应。
19、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就是什么?(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2)抒发
了人的强烈情感;(3)从不同方面突出了内容。
20、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
(或句式),作用就是什么?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
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一般都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拟声词等;(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物特点)。
22、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思路一:(1)先找关键词;(2)把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她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思路二:三个字:白、抄、扯。
第一步白就就是把题中所给语句的修辞去掉,马甲脱掉,换成大白话把意思说一遍。
第二步抄就就是在全文找与所给语
句差不多的句子,抄下来,有几处抄几处。
第三步扯有两种,一就是扯名人,
扯名言,二就是扯自己。
不管怎么扯,都要扯跟题中所给语句有关的人、事、话。
23、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思路:往该句上面找,找关键词一样的语
句或者找提出疑问的语句。
24、记叙文中使用对仗(或对偶)修辞有什么表
达效果?
(1)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典雅性。
25、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或人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可以瞧出来?
先写性格词,再写“从第段的情节可以瞧出”。
要注意人的性格往往
不止一点,要多找几点。
26、结合文中情节或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悟。
结合情节:(1)文中人做了件事:(2)我也要像她那样去做一个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她那样有缺点,而就是应该怎样怎样)。
结合人物:(1)文中人
有性格;(2)我也要像她那样去做一个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她那样有缺点,
而就是应该怎样怎样)。
27、试发挥想象,揣摩人的心情或心理活动。
解题思路:实际上就就是让补充一段心理描写,注意人称、语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意思要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
28、设问修辞(或句式)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2)强调内容;(3)突出人的心情。
29、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就是什么?
最常见的就是:对比(或侧面描写),突出(或反衬)了主要人物方面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读者印象更深刻。
也有:起正衬作用,更鲜明突出了主要人物方面的优秀品质,共同丰富了中心思想的内涵。
30、对比有什么作用?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要人物方面的优秀品质。
31、如何结合现实谈感受?可以据笼统的现象或事实,也可以谈具体的切身经历。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与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就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瞧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就是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