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然而,不同地区的服务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成为制约服务
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对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RTFA(Relati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pproach)法是评估经济单位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利用它来分析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可以为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中国各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服务业生产效率
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
(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企业规模等;
(3)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RTFA法,具体如下:
(1)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中国服务业总体生产函数,以不同地区服务业总产值为因变量,将服务业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变量
作为自变量,分解服务业的生产总要素生产率;
(2)分析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企业规模等变量;
(3)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模型的估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各
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
三、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
(1)得出各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研究计划安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文献综述与理论考察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RTFA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数据准备与处理阶段(2个月),主要是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清洗;
(3)建模和分析阶段(4个月),主要是构建RTFA模型,实现数
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探究影
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
(4)结果呈现与政策建议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分析,并从政策层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五、参考文献
1. Amable, B., Demmou, L., & Nassehi, A. (2010). Productivity, Rentability and Production Incentives: A Model and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the French Food Industry.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34(2), 167–18
2.
2. Johnson, A. L., & Ruggiero, J. (2003). Region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U.S. dairy sector.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6, 267–287.
3. Kumbhakar, S. C., & Tsionas, E. G. (2011). Estimation of input-oriented technical efficiency using a nonhomogeneous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36(2), 205–213.
4. 邓青云、邓德勋、姚振良.(2013). 湖南省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基于RTFA方法. 中国现代经济科学, 35(12),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