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数学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ba数学复习
第一,要踏实,复习要踏实,就要下功夫,不能浮在表面上。
现在我们有的考生比较浮躁,就是复习开始不重视基础,把教材简单地浏览一遍,这样绝对不好,我们有的考生甚至教材看都不看,复习开始就拿辅导书,结果怎么样? 如果觉悟得比较早,反过来赶快用教材复习还好一点,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因为辅导书对数学理论的阐述都不是很深入,所以光看定理的条件结论怎么能理解它呢?必须要通过看这个东西怎么来的,知道产生定理的背景是什么,证实过程是理解的过程,还有应用,一个环节都不能丢。
丢了一个就不好了,所以我建议考生一定要注意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结合教材和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深的演绎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铭记住,才干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对近几年数学答卷的分析说明,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定理记不全、记不牢,理解不准确,导致基本解题方法掌握不好。
第三、重视历年真题。
做真题可分两步,第一步一套套地做,这样一是可以检验复习水平,发现不够的地方。
另外为合理安排考场上答题时间积存经验。
第二步,按照章节进行做,在第一步基础上,有些题目有可能会做错,接下来,在各个章节中在专题中做,把该类型的题目,最近十年考试题好好研究,弄清楚常考的是哪些状况,有可能怎么变化,还有可能怎么考。
另外,要求考生通过对〔考研〕的试题类型、特点、思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有意识地重点解决问题对提升考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无论试题千变万化,其知识结构基本相同,题型相对固定。
2MBA联考中数学复习方法
参照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
大家复习MBA联考的时候首先要参照当年的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但是切忌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复习。
去年我在〔主持〕数学版"每日一题'板块时,出了几道关于极限的题目,有些热心朋友跟贴说极限不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不会单独出题的。
不错,大纲确实没有包涵极限,但是极限的概念是函数连续性和可导性的基础,分析历年的试卷都可以看到推断函数连续性和
可导性的题目,所以了解极限是非常必要的。
类似的概念也有概率中的0-1分布等等,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些大纲上看不到的内容。
通过题目理解概念
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和定理解释起来很抽象,比如线性相关等,可能很多考生在看了很多遍以后也无法理解其意义,这时候就要找一些和定理相关的题目来分析、吃透,个人感觉比生背概念要容易理解的多。
分析历年真题,整理出重点
最好的复习材料就是历年的真题,把数学考题做一下归纳,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必考的内容,比如定积分求面积等。
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应该针对这些重点多做一些学习,考试的时候会事半功倍。
帮帮建议大家能自己做这个分析整理,虽然如果有整理好的知识点可能会比较节约时间,但是整理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自己做印象会更深。
养成控制解题时间的习惯
去年在做每日一题的时候,每道题目,我都给出了假想的难度系数以及解题时间,希望大家在解题的时候要养成看时间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综合这门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要在3个小时内解答25道数学题、30道逻辑题以及两篇作文是必须要一定的速度的。
每年考试后都有朋友埋怨作文没有写完,或是数学没有算完。
可见合理分配时间的必要性。
这里给大家一点忠告:学习解答
计算类的题目时不要只列出式子就结束,一定要答案解出才干达到锻炼的目的(当然,考试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考试的时候时间大致是这样的:逻辑40-45分钟、数学60-65分钟(碰到复杂或是不会的题目放弃)、作文1个小时左右,剩下时间检查及啃不会的数学题目。
MBA联考数学的特点
报名MBA联考后,我们就能知道MBA联考数学和考研不同,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
这在考试中是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的。
要充分利用排除法、代入法来尽量节约考试时间,如果有一道题目你计算的时间超过了5分钟还没有解出,那么建议果断放弃,在旁边做一下标记,等全部综合试卷答完后再回头算,这样思路也会更清楚一些。
3MBA联考高分数学攻略
一、典型题型
虽然数学试卷上只有两种题型:充分性推断题、问题求解,但在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类:
1.容易型,对概念和技巧要求不高,运算也很简单;
2.概念型,着重对概念和技巧的视察;
3.计算型,简而言之是体力活;
4.综合型,对概念和运算均有一定的要求;
5.较难型,对概念和运算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二、试卷结构
1.容易型约占10%
2.概念型约占20%
3.计算型约占20%
4.综合型约占40%
5.较难型约占10%
三、备考策略
1.容易型首先是要细心。
2.概念型的题要求我们多看,见多才会识广。
3.计算型要求我们多动手,切勿眼高手低。
历年来,许多"数学高手'在这方面栽了跟头。
4.综合型必须要在平常强化题型训练,熟能生巧。
5.考试中一般水平的考生可以合计放弃,记住"不为方有为'。
为了保证拿到这10分,我们必须要付出的时间可能和另外90分的时间一样多。
4MBA数学考前攻略
一、"题海战术'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总是能起到相当大的效果,
但同时也总能引起争议,因为它对考生的"推残'也最历害,不过应付MBA数学考试,"题海战术'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它能提升你考试时的速度,参加过联考的同学都知道,很多时候并非你不会做,就是时间来不及,为防止这种状况出现,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准备大量的习题供自己磨练,同时必须给自己限按时间,时间一到就停止学习,时间一长,慢慢的速度就上去了;其次,"题海战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见识尽可能多的题型,应该说,考试的题型基本上都能在很多模拟题中出现,见过的题型多了,加上举一反三,那么考试时心里就有底了。
二、"师半功倍'
很多人说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我在这里所要强调的却是"师半功倍',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很多考生都学过数学,对自己也比较有信心,认为仅凭自己复习就能搞定MBA联考。
其实绝对是一个误区。
且不说经过三年的工作,数学底子还剩多少也未可知,单说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你就远没有培训老师来得精通。
因此,参加一个培训班完全是有必要的,因为考试的讲课能够提纲挈领,把你原先破碎的知识碎片慢慢串起来能有"功倍'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课,不去自己努力,则肯定不会有好效果。
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经历,〔教师〕讲课时觉得什么都知道,很容易,但在做题时却一筹莫展。
因此,我强调的是"半师'而非"全师'就是希望人家能把老师的辅导和自
己的课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兴奋点'的调节
大家从小到大都算是久经"考'验,应该有不少这样的体会,就是发现常常自己因为发挥失常而没能取得预期的成绩。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情绪总是处于一种波动当中,越兴奋的时候,就会发挥的越好,但是这种高水平的状态无法长时间的坚持,总有波峄,也有低谷。
因此自己在平常可以留意观察,什么时候自己有如神助,状态好得出奇,有的时候则不太理想,可以对此作适当调节,在复习中,也可通过调节复习量,使自己状态随之变化。
四、临场发挥
考试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平常的积存,是实力的体现;第二就是临场发挥,是技巧的体现。
当然,临场发挥部分与状态相关,即与第3点有关联的地方。
除此之外,考场上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做题要由易而难,碰到难题无妨先放一放,这样可保证能拿的分一分都不能少,还能节约时间,一定要复查,很多时候错的题偏偏是会做的题,复查则会很好地减少这种现象,有时间要复查,没有时间,******难题也要复查;很多项选择择题,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找出正确答案,那么在去掉显然的错误答案之后,在两个互为干扰中作一选择,除非你后来以过精密计算之后得到了答案,否则凭直觉选中之后就别作修改。
五、平和的心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贯穿着你从复习到报名到面试的全过程,复习时要坚持平和心态,不能操之过急;报名时要坚持平和心态,准确把握自己定位,不能好高骛远;考试时要坚持平和心态,不能紧张急躁;面试时要坚持平和心态,不能高谈阔论以已为尊。
但它又实在是很无话可说一点,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在此只能点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