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
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而公转周期则是一年
B. 地球自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C.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垂直于黄道面
D. 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2、若某地位于北纬30°,东经120°,那么它属于哪一气候类型?()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3、以下哪个地区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A. 北京
B. 东京
C. 马德里
D. 悉尼
4、下列哪个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
A. 地球上的时差
B. 海市蜃楼
C. 黄昏时太阳西下
D. 潮汐
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而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B.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而公转造成了四季变化。

C.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完全垂直。

D.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要慢。

6、当北京(东八区)时间是正午12点时,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是多少?
A. 23:00
B. 01:00
C. 21:00
D. 03:00
7、在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的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地貌变化
D. 气候变迁
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球岩石圈分为多个板块
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C.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结果
D. 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B. 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C. 地球公转轨道是完美的圆形。

D.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

11、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A. 地球公转
B. 海洋潮汐
C. 地球昼夜更替
D. 地球磁偏角
13、下列关于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B. 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加
C. 洋流不会影响陆地上的气候
D.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15、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是:
A. 河流的三角洲
B. 潮汐现象
C. 冰川的侵蚀地貌
D. 森林的生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二题
题目:分析我国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并说明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第三题
【材料】某地区地形图如下:
(1)根据地形图,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并简述其特征。

(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
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而公转周期则是一年
B. 地球自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C.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垂直于黄道面
D. 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即一天;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则是一年。

选项B错误在于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及地轴倾斜造成的,而不是自转;选项C错误在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约23.5度,并非始终垂直于黄道面;选项D错误在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因此相同而非相反。

2、若某地位于北纬30°,东经120°,那么它属于哪一气候类型?()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C
解析:北纬30°附近,特别是在亚洲东部,由于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通常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位于北纬30°,东经120°的地方更有可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他选项不符合该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

3、以下哪个地区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A. 北京
C. 马德里
D. 悉尼
答案:C
解析: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欧洲南部、北非和西亚的部分地区。

马德里位于西班牙,正好处在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下,因此选C。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东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悉尼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4、下列哪个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
A. 地球上的时差
B. 海市蜃楼
C. 黄昏时太阳西下
D. 潮汐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它导致了地球上的时差(A)、黄昏时太阳西下(C)和潮汐(D)等现象。

海市蜃楼(B)是一种光学现象,通常发生在地表附近的空气中,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密度梯度引起光线折射,与地球自转无关。

因此选B。

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而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B.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而公转造成了四季变化。

C.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完全垂直。

D.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要慢。

解析:
选项A描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周期,但严格来说自转周期应指恒星日(约23小时56分4秒),而非太阳日(24小时)。

选项B准确地指出了自转造成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选项C错误,因为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倾斜约23.5度。

选项D正好相反,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在近日点的速度快于在远日点的速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B。

6、当北京(东八区)时间是正午12点时,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是多少?
A. 23:00
B. 01:00
C. 21:00
D. 03:00
答案:A
解析:
北京位于东八区,而纽约处于西五区,两地之间相差13个时区。

由于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是中午12点时,纽约的时间应该是前一天的晚上11点,即23:00。

因此,正确答案是A。

注意这里没有考虑夏令时调整的情况,若纽约实行夏令时期间,则实际时差会减少一个小时。

但在标准情况下,按照题目给定条件选择A
项最为合适。

7、在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的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地貌变化
D. 气候变迁
答案:D
解析: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貌变化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气候变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地壳运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但气候变迁本身不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D。

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球岩石圈分为多个板块
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C.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作用的结果
D. 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答案:C
解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多个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且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然而,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而非单纯的地球内部热力作用。

因此,错误描述是C。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B. 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C. 地球公转轨道是完美的圆形。

D.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公转的方向也是从西向东,
两者相同而非相反,选项A错误;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造成的,选项B
错误;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椭圆而非完美圆形,选项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选项D正确。

10、有关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溯源侵蚀发生在河流入海口处。

B. 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

C. 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

D. 河流侵蚀作用不会形成三角洲地貌。

【答案】B 【解析】溯源侵蚀是指河流向上游侵蚀,通常发生在河流源头区域而不是入海口处,选项A错误;下蚀作用是指河流垂直于河床方向的侵蚀,使河谷变得越来越深,选项B正确;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因为水流速度较慢,选项C错误;河流侵蚀作用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选项D错误。

11、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A. 地球公转
B. 海洋潮汐
C. 地球昼夜更替
D. 地球磁偏角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这个运动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地球磁偏角是指地球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角度差异,这些现象都不是由地球自转直接产生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 我国河流众多,但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D. 我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等。

B选项正确,我国地势确实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选项错误,我国河流确实众多,但并非绝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如珠江、黑龙江等河流自南向北流。

D选项错误,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但平原面积也不小,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因此,正确答案是B。

13、下列关于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B. 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加
C. 洋流不会影响陆地上的气候
D.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洋流对于沿岸地区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暖流会使得经过的海域水温较高,从而对沿岸地区产生增温增湿的效果;相反,寒流则会使经过的海域水温较低,对沿岸气候产生降温减湿的作用。

选项A和B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选项C明显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

14、在地球表面,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呈现由热带雨林向苔原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分布
【答案】A 【解析】地球表面的自然带分布受到纬度位置的影响最为显著。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热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热带雨林到苔原的变化,这正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

经度地带性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垂直地带性是指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出现的自然带更替,非地带性分布则是由于局部因素导致的自然带异常分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是:
A. 河流的三角洲
B. 潮汐现象
C. 冰川的侵蚀地貌
D. 森林的生长
答案:C
解析:河流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潮汐现象是海洋中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形成的,森林的生长是生物作用。

而冰川的侵蚀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磨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属于地质作用。

16、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形态的稳定性
B. 河流和湖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沉积作用为主
C. 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
D. 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
答案:C
解析:地震和火山活动虽然对地表形态有影响,但更多是破坏性的,不是主要塑造作用。

河流和湖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既有侵蚀也有沉积,但沉积作用更为显著。

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

而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如风蚀地貌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及影响因素。

答案:
(1)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有山地、平原、丘陵,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该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3)该地区农业生产类型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西部主要是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因此,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山地、平原、丘陵,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这说明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

第二题
题目:分析我国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并说明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
一、气候特征:
1.某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该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二、成因:
1.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受季风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候干燥。

三、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1.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水稻等喜水作物。

2.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等。

3.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但同时也容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并说明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首先,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并描述其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

其次,考生需要分析该地区气候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

最后,考生需要说明该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可能引发的灾害。

通过这样的分析,考生能够全面地展现对气候与农业关系的理解。

第三题
【材料】某地区地形图如下:
(1)根据地形图,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并简述其特征。

(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地形类型:山地。

特征: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峭,沟谷深窄。

(2)该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山地阻挡了低纬度暖湿气流的进入,导致该地区降水相对较少;
b.山地高度大,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强,使得该地区气温较低;
c.山地地形使得气流上升,形成云雾,有助于调节局部气候。

(3)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a.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b.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c.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d.气候凉爽,有利于发展高山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解析:
(1)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沟谷深窄,符合山地的特征。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阻挡气流、影响太阳辐射和调节局部气候三个方面。

山地阻挡了低纬度暖湿气流的进入,导致该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山地高度大,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强,使得该地区气温较低;山地地形使得气流上升,形成云雾,有助于调节局部气候。

(3)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气候凉爽,有利于发展高山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这些都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