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本质——意识的化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的本质——意识的化现
关于“相”的本质,人们一直认为人为的认知是一种“相”。

其实,万事万物在人的心目中,都是一种“相”。

而且这种“相”,是意识对物质的一种化现。

所以,“相”所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大且广的。

《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其中,形而下之器,是“相”。

“道”,则是相对于“相”的另一种存在。

所以,用“形而上”来称呼道,是符合人之常理的。

《传习录》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的是王阳明与朋友在一次同游南镇时,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道:“你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之外。

”每当想起这些典故时,就明悟了“相由心生”的真实涵义。

同时脑海中便浮现出“既非鱼,焉知鱼之乐”。

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是莊周在梦蝶,还是蝶在梦莊周?”每每想起这些场境来,都会不经意间出现了一丝丝的明悟。

这正是因为相的本质是意识的显化,而意识是虚而不实的,甚至是无虚无实的。

所以才说“变化无常”,“不变是变化的本身”。

《金刚经》中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这两句偈语中讲的“相”与“法”,就是宇宙意识的真相。

“如来”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的,如来是无相的,如来既无法可得,也无相可住。

所以说如来所有的一切法,也是无实无虚的。

用当下的话讲,无论是虚还是实,都是人为的意识所化现的产物。

人为的所有一切,都是一种“相”,以至于实与虚,也是一种相。

然而,如来所证悟之法,即无相之法,所以才说此法无实无虚。

至此,可以说,一切“相”的本质,其实都是无虚无实的,这就是“不变是变化的本身”。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作个简要的探讨:
(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谓“心外无物”、“即心是佛”,大概意思是说一切外在的“相”,其实都是我们人类内心活动的反映——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是具有觉知“相”功能的,所以“相”才会显现出来,并被人觉知得到。

进一步地讲,是指一切“相”的本质,都是某种虚妄之所在,这就是古人讲“心外无物”、“即心是佛”的道理,也是《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诠释的不可思议之境界。

所谓“虚妄”,自然就是无虚无实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讲“相”的本质,是无虚无实且是意识化现的原因之一。

(二)虚与实,是人为的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虚实其实就是人为的概念——只有人,才会有虚与实这样的认知。

比如:鱼儿虽然会有生死——从人的角度来看来是如此,但是从鱼的角度来看,它却没有生死这样的认知,这就好比庄子讲“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样,其中的玄妙,需要具有一定的阅历以及领悟能力,才有可能体会得到。

虚与实,也是如此。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讲一切“相”的本质,都是无虚无实且是意识化现的另一个原因。

(三)人为的认知,是随境流转、念念相续的显示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大道无痕。

大意是说,一切“相”,即万事万物以及人为之认知,其实都是随境流转,念念相续,从未停息过。

这就是《易经》中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的道理一样。

进一步的说,这种“变化”,就如同庄子所讲的那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这一秒之“相”,早已经不再是上一秒的“相”了。

所以,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独特的意识。

因为意识对人仁慈而公平,它并没有赋予谁特权,谁使命强烈,谁利他无我,谁积极主动,意识就会赋予谁更多的精神能源。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需要使命导引,良知照亮,知行合一的。

那些经过自我验证的道,自我觉悟的道,最终会融入到我们的神经,进入到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中珍贵的那一部分。

由此可见,这种念念相续的变化,既不是实,也不是虚,只是意
识的显示。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正是为什么讲“相”的本质是意识的化现,而意识是无虚无实但却真实存在的根本缘由。

(2022.10.09 于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