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②三角形的外角定理 1.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够利用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解相关题目
2. 掌握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并能够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解相关题目。
3. 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角平分线解决相关题目。
知识点0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 。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证明思路:过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即可证明。
如图:过点A 作PQ 平行于BC 。
∵PQ ∥BC
∴∠B = ;∠C =。
∵∠PAB +∠QAC +∠BAC = 。
∴∠BAC +∠B +∠C = 。
题型考点: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角度。
②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在△ABC中,∠A﹣∠B=35°,∠C=55°,则∠B等于()
A.50°B.55°C.45°D.40°
【即学即练2】
2.在△ABC中,∠A+∠B=141°,∠C+∠B=165°,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知识点0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用ABC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数学语言:∵△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A+∠B=。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数学语言:∵∠A+∠B=90°
∴△ABC是三角形。
题型考点:①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角度计算。
②直角三角形的判断。
【即学即练1】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3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45°B.125°C.65°D.55°
4.如图,直线a∥b,Rt△ABC如图放置,若∠1=28°,∠2=80°,则∠B的度数为()
A.62°B.52°C.38°D.28°
5.对于下列四个条件:①∠A+∠B=∠C;②∠A:∠B:∠C=3:4:5,③∠A=90°﹣∠B;④∠A=∠B =0.5∠C,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个.
A.1B.2C.3D.4
知识点03 三角形的外角定理
1.外角的定义:
如图,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构成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外角性质:
①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即∠1= 。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
④三角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题型考点:根据外角定理求值。
【即学即练1】
6.已知:如图所示,则∠A等于()
第6题第7题
A.60°B.70°C.50°D.80°
7.如图所示.∠A=10°,∠ABC=90°,∠ACB=∠DCE,∠ADC=∠EDF,∠CED=∠FEG.则∠F的度数等于()
A.60°B.55°C.50°D.45°
题型01 内角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典例1】
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40°,70°B.30°,90°C.60°,50°D.50°,20°
变式1:
在△ABC中,∠A:∠B:∠C=3:4:5,则△ABC为()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变式2:
△ABC中,∠A=∠B=∠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变式3:
在△ABC中,如果∠A=50°,∠B=8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题型02 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综合计算
【典例1】
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08°,则∠DAC的度数为()
A.80°B.82°C.84°D.86°
变式1:
如图,在△ABC中,∠A=50°,∠1=30°,∠2=40°,∠D的度数是()
A.110°B.120°C.130°D.140°
变式2:
如图,△ABC中,AD为△ABC的角平分线,BE为△ABC的高,∠C=70°,∠ABC=48°,那么∠3是()
A.59°B.60°C.56°D.22°
题型03 三角形一个顶点上的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夹角
【典例1】
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BAE=30°,∠CAD=20°,则∠B=()
A.45°B.60°C.50°D.55°
变式1:
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为AD上一点,且EF⊥BC于点F.若∠C=35°,∠DEF=15°,则∠B的度数为()
A.60°B.65°C.75°D.85°
变式2:
如图①,在△ABC中,AD平分∠BAC,AE⊥BC,∠B=40°,∠C=70°.
(1)求∠DAE的度数;
(2)如图②,若把“AE⊥BC”变成“点F在DA的延长线上,FE⊥BC”,其它条件不变,求∠DFE的度数.
题型04 三角形的两条内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典例1】
如图,BD、CE是△ABC角平分线,交于O,若∠A=50°,则∠BOC=.
典例1 变式1 变式2
变式1:
如图,OB、OC是∠ABC、∠ACB的角平分线,∠BOC=120°,则∠A=()
A.60°B.120°C.110°D.40°
变式2:
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次类推,∠ABD3与∠ACD3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4,则∠BD4C的度数是.
题型05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构成的夹角
【典例1】
如图所示,∠ABC的内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已知∠A=50°,∠P=.
典例1 变式1 变式2
变式1:
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延长BO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若∠DOC=48°,则∠D=°.
变式2:
如图,BA1和CA1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若∠A1=α,则∠A2021为.
题型06 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构成的夹角
【典例1】
如图,△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A=80°,则∠O等于()
A.40°B.50°C.60°D.80°
变式1:
如图,在△ABC中,BP平分∠ABC,AP平分∠NAC,CP平分△ABC的外角∠ACM,连接AP,若∠BPC =40°,则∠NAP的度数是()
A.30°B.40°C.50°D.60°
变式2:
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ACB,BG、CG分别平分三角形的两个外角∠EBC、∠FCB,则∠D和∠G的数量关系为()
A.B.∠D+∠G=180°
C.D.
变式3:
综合与探究:爱思考的小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课本有一道习题,他在思考过程中,对习题做了一定变式,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如图1,如果∠A=80°,那么∠BPC=°
(2)如图2,作△ABC的外角∠MBC,∠NCB的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究∠Q与∠BPC的数量关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若∠Q=4∠E,求∠A的度数.
1.在探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作了如下四种辅助线,其中不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是()
A.
B.
C.
D.
2.在△ABC中,∠A+∠B=141°,∠C+∠B=165°,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3.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1的度数为()
A.45°B.60°C.15°D.75°
4.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25°,∠B=65°,则∠DCE度数为()
A.20°B.30°C.18°D.15°
5.如图,在△ABC中,∠ACB=90°,∠B=50°,DF∥EB.若∠D=70°,则∠ACD的度数为()
A.30°B.35°C.40°D.45°
6.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H.若∠A=70°,则∠BHC的度数是()
A.60°B.90°C.110°D.125°
7.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20°,则它的另外一个锐角等于()
A.160°B.70°C.80°D.60°
8.如图,∠CAD和∠CB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C=28°,∠D=22°,则∠P的度数为()
A.22°B.25°C.28°D.30°
9.在△ABC中,如果∠B=52°,∠C=68°,那么∠A的外角等于度.
10.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为1:5,则较大的锐角度数为.
11.一张△ABC纸片,点M、N分别是AB、AC上的点,若沿直线MN折叠后,点A落在AC边的下面A′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2,∠A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是.
第11题第12题
12.如图,∠AOB=80°,OC平分∠AOB,点M,E,N分别是射线OA,OC,OB上的动点(M,E,N 不与点O重合),且ME⊥OA,垂足为点M,连接MN交射线OC于点F.若△MEF中有两个相等的角,则∠OMN的度数为.
13.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CD交边AB于点E,在边AE上取点F,连结DF,使∠1=∠D.(1)求证:DF∥BC;
(2)当∠A=40°,∠DFE=36°时,求∠2的度数.
14.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已知两直线a,b,且a∥b,三角形ABC中,∠ACB=90°,∠ABC=60°,∠BAC=30°.操作发现:
(1)如图1,若∠1=42°,求∠2的度数;
(2)小颖同学将图1中的直线a,b向上平移得到图2,若∠CMN+∠CNM=90°,∠2=4∠1,求∠1的度数.
15.如图,在△ABC中,∠BAC=50°,I是∠ABC,∠ACB平分线的交点.
(1)∠BIC=°;
(2)若D是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
(3)在(2)的条件下,若E是内角∠ABC和外角∠ACG的平分线的交点,试探索∠BEC与∠B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