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与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实录】
一、课前
1、山西第一个上学的学生,想对来这里的老师们说些什么?
(怎样调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记得我姓什么?你是怎么记住的?
二、整体感知,整合问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看老师
把课题写到黑板上。
(指导写字。
)
齐读课题。
2、昨天进行了自学,自学情况怎么样?读了吗?读了多少遍?查到了哪些资料?一会儿课堂用得到的地方,要踊跃与大家一起交流。
出示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做到自然流利。
2、借助字典或词典系学生字词。
3、在读书过程中提出部懂得问题。
4、查找相关资料,列出所需资料的提纲。
打开书,看看同学们读课文怎么样。
(安排读书学生。
)
听的时候,注意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课文讲了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三、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精读课文
1、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我们看一看同学们的问题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老师出示纸条。
幻灯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威尼斯为什么只能够用小艇作交通工具?小艇为什么是又窄又深?板书这个问题:为什么小艇又窄又深?
⑵什么是祷告(互助学习)。
⑶小艇为什么像田沟里的水蛇?还有谁对水蛇的问题想研究研究,这是我们着重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⑷小艇里面怎么会有皮垫子?
学生:坐在皮垫子上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
舒服。
老师: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
舒服。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古老的威尼斯有沉沉的入睡了?在课文的哪里?
老师:关于威尼斯的入睡问题,这作为第三个问题。
老师:大家都关注小艇,把重点指向了小艇。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什么样子的。
读读课文。
哪个同学先来?要珍惜机会。
这都是你们在读书的时候发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小艇的样子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来了吗?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小艇长长的,……又窄又深。
老师:什么样子?像独木舟,什么叫独木舟?没关系,你站起来就说就行。
学生:两头向上翘起。
像新月。
老师:什么叫新月呢?农历月初,月亮让我们感觉到。
这又像独木舟,又像新月,像水设在田里游动,你觉得着小艇什么样?老师出示小艇照片。
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艇图片,指导看图,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学生:读第一段。
河道纵横交叉。
老师:纵横交叉的河道是什么样子?
老师:老师这里又一幅纵横交叉的河道,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子?
老师:谁还查资料了?威尼斯的河道有什么特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117条大小河道。
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
老师:强调117,因为纵横交叉,小艇就得是窄的……
学生:因为河道窄,所以,就得窄。
老师:想说,但又让给学生权利。
学生:最窄的地方。
老师:师强调,最窄的地方,我查了一些资料,最窄的地方只有……学生又插嘴。
老师再次忘掉窄。
老师出示河道、水巷图,老师介绍、描述后,提示:这样的河道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水根威尼斯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老师:请学生读书。
学生:读书。
老师:河道、水城的样子想象出来了吧?水蛇什么样?谁见过?
学生:学生介绍了解的水蛇。
老师:小艇怎么像水蛇?读课文。
学生:学生读书。
讲理由。
师:小艇为什么又向水蛇了呢?水蛇有什么特点?小艇怎么像水蛇,同学们找找课文是怎么写的?生读相关句子,并作说明。
师:如果你坐在小艇中,走在河道中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担心害怕。
师:作者有这样的感受吗?
生:没有。
师: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学生:读书。
介绍从书上得出的了解:有说不完的情趣。
老师:怎么有说不完的情趣?
学生:读书。
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
老师:形式不同的石桥,是知道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石桥很多。
老师:威尼斯还有石桥博物馆的美称。
谁说说,怎么回事形式不同的石桥。
出示图片:各类不同形式的石桥。
老师总结:还有什么情趣呀?除了看到石桥,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书。
耸立在两边的古建筑。
老师:真的是够古老的。
老师:这形式不同的石桥,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所以作
者说有说不完的情趣。
学生:读书。
老师:的确是有说不完的情趣吗?……指着图片做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表达:真得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的感觉。
对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想到了苏州。
描述。
老师:白天我们可以看到……夜晚呢?独独最后一段,就是写威尼斯夜晚的。
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
老师:读得让人感觉到静,那块读出了静?
学生:入睡……
老师:怎么读出入睡的感觉?
学生:学生读书。
老师: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读书。
描述,让我们感觉到,威尼斯的确睡着了。
威尼斯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非党神秘。
老师:怎么个神秘法?
学生:那么水很多,我不知道为什么哪里会有那么多的
水。
老师:……又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以威尼斯的小艇为题目,而不以威尼斯做题目?谁来说?
学生:美离不开小艇。
小艇是大血管。
缺少了小艇以后,……读书。
介绍自己对小艇在威尼斯美丽中的作用。
老师:说得真好。
我要为这句话鼓鼓掌。
有了小艇,……艇船靠岸,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学了小艇,我们了解到了威尼斯的魅力,是不是?提到小艇,我们就了解到……写小艇,使我们了解了威尼斯……
老师:除了这个问题,大家还问了很多其他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处理,好不好?
【说课简单记录】
思路抓小艇的特点,围绕小艇来写,或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威尼斯的风情,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引导学生感悟水城风光,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们唐山一直在研究让学生自学的问题,这节课我就利用学生的自学,整合问题,然后共同讨论,另外找资料高年级应该可以,我给了学生查阅的提纲,这样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是为了训练学生查资料的能力,这节课没有很好的体现,但学生在查阅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收获。
教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师在整合中找与备课是相同的切入点,从学生的问题进入文本,提高急性型和主动性。
没有展示有整合的过程,没有沟通交流,所以有的问题欠缺整合,这样课却是真实,立足体现课文理解/查资料/学生的资料能用肯定用,如体会情趣部分/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有两次渗透抓住典型写作/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对于课件,只用了简单的投影,这种使用比电脑课件更好,更能体现主动性。
【评析】
以下评析是建立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可能与现场有出入!
“思路抓小艇的特点,围绕小艇来写,或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威尼斯的风情”。
应该说这一点总体上来说很不错,但说到风情,恰恰少了文章描写的更精彩的船夫技术和人的出行!如果立足于这一点(风情),重心已偏!
“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引导学生感悟水城风光,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教学重点只放到小艇身上,只是末尾提到入夜后小艇消失后的景色。
试问:如此教学,会不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到威尼斯只是看小艇?至于语言风格、作者的表达方法,从实录上无从体现,或者说体现不足!
“这节课我就利用学生的自学,整合问题,然后共同讨论。
”
这个角度来说,确实体现了,应该说前半部分体现不错,似乎在教学的后半部分,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师已经不管学生太多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已经设计的路子来走。
这是有些遗憾的,本来是亮点,全然不见了!
“立足体现课文理解/查资料/学生的资料能用肯定用,如体会情趣部分/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有两次渗透抓住典型写作/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
”
不知道是实录的原因还是别的,不是很清楚教者的意思,但传递出一个信息:教会学生利用课外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确实很不错,很实在!
另:从整个教学来看,设计者的意图是清晰的,值得赞赏和学习的,但教者似乎比较紧张,既然找小艇,重心应该落在“窄”字上,深挖掘“窄”字,引领全篇,确实是妙不可言。
但教者每次触及到“窄”的内容时,则避之不及,马上转换话题,实在遗憾。
其实“窄”这个角度来引领学生品味风情,那是多么精彩呀!
感觉上来说,这课是非常遗憾的,有了突破的倾向,但由于目的的不清,失去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