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
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采取循证护理手段实施护理干预时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所产生的正向临床影响。
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中选取104例,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循证护理。
衡量患儿惊厥症状消失所用时长,退热速度,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做出的评价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经区别化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消失和退热的速度更快,住院时间较短,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评价较为良好,并且并发症更少,各项均优于观察组(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科学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成效明显,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护理成效评价;小儿高热惊厥;循证护理
前言:小儿机体抵抗力差,疾病类型多样,高热惊厥即为其中之一。
当小儿呼吸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免疫力较低时,多发高热惊厥,其病症表现通常为体温>39 ℃,伴有惊厥表现[1]。
轻度高热惊厥治疗难度较低,重度高热惊厥或治疗不当则可引起并发症,损伤小儿智力,并有生命危险。
高质量护理可降低高热惊厥患儿智力损伤危险,对惊厥发作相关表现发挥正向影响。
本文于本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之间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作为样本,说明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患儿家属书面同意,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小儿高热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组。
观察组52例,性别:男/女=30/22;年龄(0.5~5)岁,平均年龄(2.78±0.94)岁;患儿惊厥持续(11~307)s,平均时长(2.85±0.67)min。
对照组52例,性别:男/女=24/28;年龄(0.5~4.5)岁,平均年龄
(2.56±1.03)岁;患儿惊厥持续(12~304)s,平均时长(2.91±0.77)min。
两组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观察组遵循循证护理原则,护理方法为:(1)针对
高热惊厥患儿的个性化问题规划护理方案,综合护理经验,重点实施呼吸道专业
护理,明确惊厥应对措施,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2)收集归纳文献,整
理循证资料,评估其科学性,以文献资料为依据,明确实施细节。
(3)患儿出
现惊厥迹象,护理人员使患儿保持平卧位,防止患儿衣物阻碍呼吸。
垫高患儿头部,向外牵拉舌头并保持动作轻柔,此种操作目的为防止舌后坠引发窒息。
长期
缺氧会损伤脑部神经系统,因此若患儿惊厥持续过久,应予以吸氧。
及时清除影
响呼吸的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实施雾化治疗。
(4)。
按压人中穴,使患儿受到
外界刺激,辅助医生抢救,执行医生要求给药。
增加测温频次,实施物理降温,
避免高温对患儿机体的损伤。
以医嘱为依据,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退热药物静脉
穿刺滴注。
宣导物理降温操作流程,使家长掌握基础安全的降温手段,避免患儿
长期处于高体温状态。
(5)病房准备。
病房应清洁,消除感染源,保持温度适宜,适当通风处理。
了解患儿休息规律,在执行必要的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避开
该时段,提升患儿休息质量。
(6)高热惊厥患儿发病时稳定性较差,病床应设
置围栏,防止坠床发生,若为重度高热惊厥患儿,可运用约束带。
患儿高热状态
下极易发生水电解质问题,加强口腔清洁,适量补充水分摄入,防止出现紊乱。
宣导口腔清洁方案。
(7)营养饮食。
小儿尤其是该病症患儿消化能力较弱,饮
食构成应考虑患儿消化能力以及营养需求,注重维生素补充,热量应适度,营养
要均衡,保证蛋白质摄入。
(8)健康教育。
对家属阐述患儿当前病程阶段,宣
导护理措施,使其了解小儿高热惊厥常识,强调家属护理中应避免的护理误区。
引导家属冷静应对患儿病情,注重心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惊厥发作过程的持续时间,明确各组退热所用时长,标注患儿出院
时间。
治疗结束后,邀请患儿家属对患儿住院期间得到的护理服务做出主观评价,
以评分制执行,分为:满意,6~10分;尚可,3~5分;不满意,0~2分。
统计各
项数据,求出均值,并对比两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
计量
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病症及相关表现
对照组患儿惊厥消失用时为(16.33±1.14)h;退热用时为(21.38±1.05)h;住院时长为(10.21±1.37)d;护理评价为(81.55±2.96)分。
观察组患儿惊厥更快消失,用时为(4.52±0.99)h;退热耗时较短,用时为(6.84±0.53)h;出院更早,住院时长(3.98±1.29)d;护理评价更高,评分为(94.36±2.43)分。
研究数据(见表1)表明,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
表1病症及相关表现对比()
组别n惊厥消
失(h)
退热
(h)
住院时
间(d)
护理评
分(分)
观察组52 4.52±0
.99
6.84±0
.53
3.98±1
.29
94.36±
2.43
对照组5216.33±
1.14
21.38±
1.05
10.21±
1.37
81.55±
2.96
P<0.05<0.05<0.05<0.05
2.2并发症
对照组患儿共计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水电解质紊乱2例,口腔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9.62%。
观察组患儿未见并发症表现,发生率为0。
3讨论
诱发小儿高热惊厥的因素较为多元,小儿血清中镁离子或钙离子含量不足、因中毒而引发的小儿中枢神经损伤或者颅内感染问题都可成为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诱因。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全身出现明显的强直性痉挛,但部分患儿表现为失神或者肌肉阵痉挛。
该病症具有持续性,发作频次与病情程度相关。
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造成语言功能障碍、智力损伤、视听残疾等,重症可致死[2]。
常规护理虽对患儿可产生正向影响,但全面性不足,不利于护患关系和谐。
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可提升科学性,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增强信任。
综上所述,以循证护理为患儿实施高热惊厥护理,患儿惊厥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可实现更快速退热,减少住院时间,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更高,实现患儿、家属与医院三个维度的共赢,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建.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85-286.
[2]储冬梅.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