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内部信息传递治理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控:内部信息传递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
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财政部等五部委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利用。
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有目的地传递,对于制定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识别与防控风险、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资源;内部信息;传递有效性
信息资源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制定决策、进行控制及日常运营中需要各种形式的信息。
信息贯穿于整个管理决策过程的始终,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信息贯穿于整个控制过程的始终,是一切控制赖以存在和实现的基础。
如果失去信息的支持,决策与控制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运营也将难以为继。
1 内部信息传递的含义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不仅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外部。
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但企业的战略决策既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分析,还需要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竞争对手、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必然需要大量的外部信息。
企业日常经营分析也往往涉及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情况,也需要相应的外部信息。
因此,内部信息传递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不仅局限于内部信息,也包括外部信息。
2 内部信息的特征
内部信息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其内容仅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传递对象仅限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传递形式是内部报告。
内部信息也具有信息所共有的如下特征:(1)寄载性;(2)时效性;(3)共享性;(4)可伪性;(5)传递性;(6)价值性;(7)等级性;(8)可处理性;(9)不确定性。
3 内部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功能是由信息的属性所决定的,是信息特征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实现其功能:(1)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2)信息是一切控制赖以存在和实现的基础;(3)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序进行的基础。
4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而定,其形式千差万别,没有普遍使用的方案。
一般来说,内部信息传递可以分为内部报告形成、内部报告使用和内部报告考评三个阶段。
5 内部信息传递主要风险
企业进行内部信息传递至少应该关注以下三项主要风险:
(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如果内部报告系统缺失、不健全、内容不完整,企业管理者就无法充分获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企业的资源配置将失去信息支持,企业管理所具有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功能将无法实现,企业的机遇将会丧失,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行将会受到影响。
(2)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信息与决策具有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决策者只有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适时把握决策时机,才能获得较好的决策效益。
内部信息只有顺畅地、及时地进行传递,相关决策人员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才能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利用,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相关决策人员就可能因为失去决策信息的支持而做出错误决策。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个企业在重大问题上如果出现决策失误,就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3)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于信息对企业内部决策具有支持作用,具有价值,对于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对于竞争对手决策也具有支持作用,也具有价值。
伴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对手获取对手企业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企业信息泄密的风险在加大。
如果内部信息泄密,被竞争对手所利用,可能意味着被竞争对手抢先而丧失机遇,竞争对手通过模仿学习可能变得更加强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这些资源和能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并不能说完全不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6 内部信息传递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报告管理,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
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1)内部报告及指标体系设置控制
内部报告及其指标体系设置是内部信息传递的起点,也是内部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内部报告及内部报告指标体系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如果该设置的指标未予设置,与之相关的信息在搜集与整理阶段就可能被排除,如果设置了不需要的指标,与之相关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工作就会成为无效劳动。
内部报告及其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内部报告反映的信息是否完整和有用,关系到决策质量与控制效果。
为此,内部报告及指标设置需要进行控制。
(2)信息收集控制
信息收集就是信息的接收或汇集。
它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将分散蕴含在不同时空域的相关信息,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
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起点,并贯穿过程的始终。
为了随时掌握有关市场状况、竞争情况、政策变化及环境的变化,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当完善内外部相关重要信息的收集机制和传递机制,使重要信息能够及时获得并向相关管理人员呈报。
(3)内部报告编制控制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将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抽取,然后,根据各管理层级对内部报告的信息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反馈汇总,为保证内部报告的质量,内部报告在传递以前必须通过审核。
因此,内部报告的编制包括信息加工、内部报告编写、内部报告审核三个环节。
(4)内部信息传递控制
内部信息传递指以信息提供者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者载体,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过程。
是信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只有经过传递,内部报告所承载的信息才能被管理层获取利用。
传递阶段的任务是将信息报告传递给他们的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5)内部报告使用
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是信息传递的出发点,信息被企业管理层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是信息传递的归宿。
企业应该进行保密控制,如果信息泄漏,被竞争对手所利用,无疑是为虎作伥。
有些信息寿命周期较长,在寿命周期内需要妥善保管。
(下转第380页)
(上接第303页)(6)内部报告评估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报告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7)反舞弊
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是企业防范、发现和处理舞弊行为、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成功的关键。
如果信息交流机制不畅通,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舞弊行为产生的机会就会增大。
【参考文献】
[1]初有为,程宇.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效率的几点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
[2]韩金红,孙文娟.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