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4版课后习题(国际金融体系)【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4版课后习题
第34章国际金融体系
一、概念题
1.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弹性汇率制是指钉住汇率制之外的各种汇率安排(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在内)的统称。
在弹性汇率制下,汇率水平可以依据市场供求关系或政府干预行动发生变动。
依据是否存在政府干预以及政府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浮动汇率制度分为不同类型:①钉住汇率制。
与钉住对象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对其他货币则相应浮动。
②有限的灵活汇率制。
对一组货币的汇率相对固定,对其他货币自由浮动。
③更为灵活的体制,包括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管理浮动制度。
前者政府很少干预,后者政府经常干预,但汇率仍大体具有浮动性。
2.升值(appreciation)
答:升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上升,又称“货币增值”、“通货升值”,是“货币贬值”的对称。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单位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含有的金属量。
在现代货币制度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纸币数量是否符合货币需要量。
因此,币值一般表示为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能力。
货币升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从国内角度看,货币升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提高其对金属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升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低于所需要的货币需要量即通货紧缩时,纸币价值上升。
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表示为汇率的变动。
这时货币升值就是指一单位本
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提高,即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提高。
3.贬值(depreciation)
答: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贬值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
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通货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
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
货币贬值在国内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现象。
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4.完全流动的资本(perfectly mobile capital)
答:完全流动的资本是指可以迅速对各国收益变动作出反应的资本。
资本是否完全流动主要取决于一国的政策规定,资本的流动性对汇率制度以及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有效,但货币政策无效。
资本流动性越大,财政政策越有效;若资本完全流动,则完全没有挤出效应。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随资本流动性提高而降低,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无效,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
5.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s)
答:实际汇率是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在计算方法上,它是在现期名义汇率的基础上用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各自的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来加以校正得出的。
由于消除了货币之间存在的通货膨胀差异,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的购买力水平。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PPP)有着相似的作用和特点。
6.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
从19世纪中晚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两种类型。
(1)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
固定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2)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
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7.法定贬值(devaluation)
答:货币的法定贬值是指一国的货币金融当局,以政府法令的形式正式宣布降低本国货币与黄金的平价或基础汇率,提高外汇汇率的一种措施。
简言之,法定贬值指政府主动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以提高外汇汇率。
一国政府之所以宣布货币法定贬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该国出口困难造成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国内出现严重失业而导致国际收支危机,本国货币在国际间不能保持原有的支付能力等等。
可见,货币法定贬值是该国经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性经济措施。
本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
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
8.货币局(currency board)
答:货币局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与其外汇储备挂钩的货币制度。
在该制度下,基础货币要由百分之百的外汇储备来支持。
货币局规定本币对某一外币的固定汇率。
货币局不是中央银行,它不能持有任何国内资产,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从其起源来说,货币局制度最初产生于殖民时期的货币制度。
殖民地由其宗主国代为制定货币政策,其所有铸币税上缴宗主国。
从其作用来说,由于货币局发行的货币只能与其外汇储备挂钩,这就限制了该国(地区)的政府滥用货币政策的权力,使政府不能通过增发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从而提高其货币的稳定性。
9.美元化(dollarization)
答:美元化是指以美元代替原先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一种主动性的货币替代。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居民对外币特别是对美元
的需求日益增强,甚至超过了居民用于国际和国内交易的需要。
在国际和国内交易中,人们乐于使用或接受美元而不是本国货币。
这种以美元进行交易且超过本国货币的现象,就被称为美元化。
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内在价值,较之频频波动的本币更能抵御投机冲击。
历史上,曾经有不少的国家实行过美元化,例如1904年的巴拿马和1899年的波多黎各。
二、简答题
1.指出使汇率移动的三个原因。
答:一国的汇率是由其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国外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因素也将使汇率发生移动:
(1)贸易因素:对该国产品的需求(出口)和该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进口)。
国外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即构成对本币的需求。
(2)国际投资因素:对本币的需求取决于该国和国外投资的收益比较。
(3)以预期汇率未来变化为基础的货币投机。
2.如果欧洲中央银行在欧洲提高利率,而美联储没有改变美国的利率,你预期美元会升值还是贬值?
答:预期美元会升值。
这是因为,根据利率平价条件:欧元利率=美元利率-美元预期贬值率。
欧元利率增加,美元利率不变,则为维持利率平价,必有美元预期贬值率为负,即预期美元升值。
3.为什么关于汇率变动的预期是重要的?相对通货膨胀率是如何影响这些预期的?
答:(1)汇率变动的预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汇率变动的预期将改变今天的汇率水平。
如果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汇率会在明年贬值10%,投资者将抛出美元,购进欧元。
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的增加将使得美元当期便开始贬值。
(2)两国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将影响预期是因为通货膨胀测度了一国相对于其产品的货币购买力的损失,这种损失转变为相对于他国货币的本国货币购买力的损失。
若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他国较高,则可预期该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将贬值。
4.汇率不稳定的成本是什么?政府如果试图降低汇率的不稳定可能会怎样做?
答:(1)汇率不稳定的成本是由汇率的不确定性带来的。
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他们必须预测未来的收益和成本,汇率的不确定使其预测面临着风险。
即使对于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如果他们进口原料,或者面临来自国外内销企业的竞争,那么他们也面临着汇率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
(2)政府若试图降低汇率的不稳定,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
途径一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途径二是实行有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刻关注外汇市场汇率变化,随时准备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稳定。
5.政府试图把汇率稳定在非均衡水平会造成什么问题?
答:如果政府强行把汇率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国际投机商就会对本国货币发起攻击。
若政府仍要维持非均衡的汇率,则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
当最终本币被迫贬值时,就会产生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到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的例子。
6.如果一个国家承诺保持固定汇率,它能否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国内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