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T17:12:21.80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2月作者:倪长虹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生物学科也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模式是现阶段教学创新性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倪长虹金华市第八中学 3210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生物学科也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模式是现阶段教学创新性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一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3)02-022-01
引言:在新课标实施下,高中生物课程大纲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其一是课程的学习情况,其二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发现,已经充分认识到思维能力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教学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源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模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广泛,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对此,思维导图将无形的思维过程给予有形的表现,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1.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1.1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下,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创新教学的理念,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积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教师占主体地位,从而十分影响教学质量。
但是在新课标改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改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节,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1.2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互结合,能够完善生物整体的知识体系。
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化创新课堂教学。
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实践分析
2.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
然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清晰的分析知识结构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从新的观念看待生物学科,使学生对新的教学有更深的体验。
从而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通过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这种新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实现学习与思想上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思维导图。
从而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应用这三个基本的方面。
通过这样的形式绘制好思维导图,教师进行四个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总结光合作用的内容,并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小组讨论的光合作用的内容,从而体现光合作用思维导图的完整性。
最后让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将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和说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改变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许多的学生分不清生物的定义,不知道如何去划分文科还是理科范畴。
对此,学生在认知上出现错误,于是在生物学习方面,学生在理解性记忆部分采取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从而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会发现,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够正确的掌握知识的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学科框架及知识结构客观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生物“DNA主要的遗传物质”这章节内容时,进行单双链的组合元素与基本单位,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说出其中的整体结构部分间的关系,这时学生就会存在记忆不够清晰,不能准确的认知。
从而有效的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加上文字和箭头,这样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清楚的了解知识结构及本质,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学习起来相对的枯燥,然而灵活的思维导图才能迎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思维导图的形式有一个交集点,然后进行分支说明各支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以文字说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加上色彩,从视觉上冲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基本点出发,向外形成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生物“细胞增殖与代谢”内容时,将细胞分裂方式用直观的思维导图画出,这样能够清晰明了的将知识显示出来。
比如,生物链、生物系统知识,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充分体现知识点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掌握。
由于思维导图的独特的梳理结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解题、笔记、记忆方面提供最简便的方式,学生也不会凌乱,对知识也会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在高一生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此,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更能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永军.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4):171.
[2]胥振红.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的研究[J].小品文选刊.202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