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功率放大器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类功率放大器原理
B类功率放大器原理是偏压在截止点,所以ICQ=0且VcsQ=VCE(cutoff),当输入信号使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时,晶体管将离开截止点而工作在线性区。

B类推挽式放大工作原理
电路只在输入信号正半周导通。

若要在整个周期都执行放大功能,必须加上一个在负半周导通的B类放大器。

两个一起工作的B类放大器组合,称为推挽式操作。

有两种方式可运用推挽式放大器在输出端产生整个波形。

第一种方式使用变压器耦合。

第二种方式使用互补对称式晶体管;也就是一对互相配对的BJT,或是一对互相搭配使用的N沟道或P沟道FET。

这类放大器可以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放大器,也许所生产的放大器有99% 是属于这一类。

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无论是晶体管还是电子管作B类放大器,其基本理论是相同的,即工作点设置使放大器静态电流为零,两推挽管在输入信号的半周期内轮流导通,各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半个周期。

.但是,无论晶体管还是电子管都难以实现上述理想的放大状态.为了对信号半周期进行不失真的放大,晶体管必须加入适当的偏置电流,以使工作点越过其基-射结的正向压降。

此类放大存在交越失真(输入信号小于VBE时,晶体管无法导通,因些造成正,负半周之间有一段时间NPN与PNP都不工作,此种情况称为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

效率较高,晶体管功耗较小,功率理论最大值可达78.5%。

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