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FIR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ew/e6e44f4c2e3f5727a5e962d7.h
tml
/view/157f7f35eefdc8d376ee325f.ht
ml
基于DSP的FIR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DSP技术一般指将DSP 处理器用于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目前的DSP芯片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在通信和其他信号处理领域得到广泛注意并已成为开发应用的热点技术。

许多领域对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都是围绕美国德州仪器所开发的DSP处理器来进行的。

DSP芯片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

主要应用是实时快速的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卷积及各种变换等。

其中利用DSP来实现数字滤波器就是很重要的一种应用,本文深入研究基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TMS320C5410 DSP芯片的滤波器系统软件实现方法,用窗口设计法实现FIR滤波器,给出了MATLAB仿真结果,并在以TI TMS320C5410为微处理器的DSK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滤波结果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用时间抽取法实现的FFT/ IFFT算法,介绍了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LMS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DSP;TMS320C5410;FIR滤波器;FFT/IFFT;自适应滤波器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ion of FIR
Filter Based on DSP’s
Abstract:DSP technology means the technology to accomplish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Nowadays DSP’ are getting more an d more atten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field, due to its powerful signal processing ability, becoming a hot-point technique in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relating signal processing areas. DSP chip is especially fit fo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ts main application is realizing all kinds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rithmetic such as clove hitch correlation、all kinds of transforms etc. Realizing digital filters with DSP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ilter’s software realization based on TMS320C5410 and finished the hardware system of noise-restraining. The arithmetic system was compiled with C and assemble language, The main works accomplished are as following: realization of FIR filter with window function, and to reach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rough MATLAB,also realization on TMS320C5410 chip,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to make clear that the effect is fine.realization of FFT/IFFT arithmetic with time-drawing.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principle of adptive filter.Based on the principle,Least Mean Square is researched deeply.
Keywords:DSP; TMS320C5410; FIR Filter; FFT/IFFT; Adaptive Filtering
第1章绪论
1.1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世界的到来,数字信号处理已成为如今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语音、图像、自动控制、雷达、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和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DSP)包括两重含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DSP)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采集、滤波、增强、压缩、估值和识别等加工处理,借以达到提取信息和便于应用的目的,其应用范围涉及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中,数字滤波器很重要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按照数字滤波器的特性,它可以被分为线性与非线性、因果与非因果、无限长冲击响应(IIR)与有限长冲击响应(FIR)等等。

其中,线性时不变的数字滤波器是最基本的类型;而由于数字系统可以对延时器加以利用,因此可以引入一定程度的非因果性,获得比传统的因果滤波器更灵活强大的特性;IIR 滤波器的特征是具有无限持续时间冲激响应,这种滤波器一般需要用递归模型来实现,因而有时也称之为递归滤波器,而FIR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只能延续一定时间,在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递归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非递归的方式实现,但其结构主要还是是非递归结构,没有输出到输入的反馈,并且FIR滤波器很容易获得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避免被处理信号产生相位失真,而线性相位体现在时域中仅仅是h(n)在时间上的延迟,这个特点在图像信号处理、数据传输等波形传递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且不会发生阻塞现象,能避免强信号淹没弱信号,因此特别适合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情况。

相对于IIR滤波器,FIR滤波器有着易于实现和系统绝对稳定的优势,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时变系统滤波器的研究则导致了以卡尔曼滤波为代表的自适应滤波理论的产生。

自适应滤波即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更新)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统计特性,或者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

几种主要的自适应滤波器为: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器、递推最小二乘(RLS)自适应滤波器、格型自适应滤波器、无限冲击响应(IIR)自适应滤波器。

而自适应去噪电路是信号处理领域一个简单应用,一个被噪声污染的信号借助于相关噪声可以把信号提取出来,而噪声不断变化,为了得到较清晰的语音信号必须采用自适应去噪技术,随噪声变化进行自适应滤波.滤波器自动调整它们的系数。

近些年,线性滤波方法,如Wiener滤波、Kalman滤波和自适应滤波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和应用,同时一些非线性滤波方法,如小波滤波、同态滤波、中值滤波、形态滤波等都是现代信号处理的前沿课题,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Wiener滤波是最早提出的一种滤波方法,当信号混有白噪声时,可以在最小均方误差条件下得到信号的最佳估计。

但是,由于求解Wiener-Hof方程的复杂性,使得Wiener滤波实际应用起来很困难,不过Wiener滤波在理论上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利用Wiener 滤波的纯一步预测,可以求解信号的模型参数,进而获得著名的Levinson算法。

Kalman 滤波是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滤波方法。

与Wiener滤波相似,它同样可以在最小均方误差条件下给出信号的最佳估计。

所不同的是,这种滤波技术在时域中采用递推方式进行,因此速度快,便于实时处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Kalman滤波推广到二维,可以用于图像的去噪。

当假设Wiener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为有限长时,可以采用自适应滤波的方法得到滤波器的最佳响应。

由于它避开了求解Wiener-Hof方程,为某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小波滤波就是利用信号和噪声在各自尺度下的小波变换系数有所不同的特点,来对它们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

同态滤波主要用于解决信号和噪声之间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关系时的滤波问题。

另外当信号和噪声之间为卷积关系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同态滤波把信号有效地分离出来,由同态滤波理论引伸出的复时谱也成为现代信号处理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Wiener滤波、Kalman 滤波和自适应滤波都是线性滤波,线性滤波的最大缺点就是在消除噪声的同时,会造成信号边缘的模糊。

中值滤波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它可以在最小绝对误差条件下,给出信号的最佳估计。

这种滤波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保持信号的边缘不模糊。

另外它对脉冲噪声也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形态滤波是建立在集合运算上的一种非线性滤波方法,它除了用于滤除信号中的噪声以外,还在图像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目前FIR滤波器的实现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利用单片通用数字滤波器集成电路、DSP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

单片通用数字滤波器使用方便,但由于字长和阶数的规格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使用以串行运算为主导的通用DSP芯片实现要简单,是一种实时、快速、特别适合于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借助于通用数字计算机按滤波器的设计算法编出程序进行数字滤波计算。

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改进的哈佛结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强大的指令系统而在通信、航空、航天、雷达、工业控制、网络及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

1.2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课题背景
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各种算法,由于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通信、数字音响、声纳、雷达等领域。

数字滤波技术又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它是对数字输人信号进行运算,产数字输出信号,以改善信号品质,提取有用信息,或者把组合在一起的多个信号分量分离开来为目的。

在信号处理领域中,对于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快速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许多信息处理过程中,如对信号的过滤、检测、预测等,都要广泛地用到滤波器。

其中数字滤波器具有稳定性高、精度高、设计灵活、实现方便等许多突出的优点,避免了模拟滤波器所无法克服的电压漂移、温度漂移和噪声等问题,因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用数字技术实现滤波器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和广泛的应用。

而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能在设计任意幅频特性的同时保证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在示否音、数据传输中应用非常广泛]3[。

1.2.2研究意义
用可编程DSP芯片实现数字滤波可通过修改滤波器的参数十分方便地改变滤波器的特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理解其工作原理,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开发稳定性好的滤波器系统。

我们将通过DSP设计平台,实现较为重要的FIR和自适应滤波器系统。

从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掌握滤波器的设计技术,为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实用化数字滤波器设计提供技术准备。

本科题的研究,将为今后设计以DSP为核心部件的嵌入式系统集成提供技术准备,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3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当时还没有DSP,数字信号处理只能依靠MPU来完成。

但MPU(微处理器)的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

因此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为DSP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DSP发展的第二阶段。

70年代初,有人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

但是直到1978,世界上第一个世界上第一枚DSP才诞生,它是由1978AMI 公司发布的S2811。

1979年美国Intel公司发布的商用可编程器件2920是DSP芯片的一
个主要里程碑;1980年NEC 公司推出的PD7720是第一个具有乘法器的商用DSP 芯片。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也于1982年推出了其第一代DSP 芯片TMS32010及其系列产品,它们都是基于NMOS 工艺。

此时的DSP 运行速度较以前的MPU 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制造工艺所限,体积和功耗都比较大,内部资源较少,且价格昂贵。

8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是DSP 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的时期。

80年代中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尤其是CMOS 技术的发展,基于CMOS 工艺的DSP 应运而生,体积功耗都大大减少,而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都得到成倍提高,成为语音处理、图像硬件处理技术的基础;80年代后期,DSP 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

90年代直到现在,DSP 发展最快,此时的DSP 集成度极高,体积、功耗进一步减少,内部资源更是成倍增加,而价格却进一步下降。

此时,DSP 芯片不仅在通信、计算机领域大显身手,而且已扩大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生产DSP 器件的公司也不断壮大,目前,市场占有率前四名依次为:Texas Instruments 、 Lucent 、Analog Device 、Motorola 。

在所有生产DSP 的公司中,TI 可谓一枝独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DSP 供应商,TI 系列的DSP 也是公认的最成功的DSP 。

其DSP 市场份额占全世界份额近50%。

其产品覆盖了高、中、低端几乎所以市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自从在1982年成功推出了其第一代DSP TMS32010及其系列产品TMS32011、TMS320C10/C14/C15等,TI 相继推出了第二代DSP TMS32020、TMS320C25/C26/C28,第三代DSP TMS320C30/C31/C32,第四代DSP TMS320C40/C44,第五代DSP TMS3205X/C54X/C55X 及目前速度最快的第六代DSP TMS320C62X/C67X 等等。

DSP 器件应用面从起初的局限于军工,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扩展到今天的诸多电子行业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在TI 公司的 DSP 产品中C1X 、C2X 、C2XX 、C5XX 、C54X 、C62X 等系列是定点运算指令系统的DSP ;C3X 、C4X 、C67X 等系列是浮点运算指令系统的DSP ;A V7100、A V7110等系列是用于视频、音频领域的专用数字压缩产品]4[。

1.3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基于TI 公司近年推出的高性能定点DSP TMS320C5410设计滤波器系统,如: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 )。

本次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DSP 芯片开发技术,完成如下工作:
1、用窗函数法实现FIR 滤波器,通过调用四种窗口函数,截取不同的带通与低通滤波原型,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带通滤波器:下阻带边缘:πω2.01=s ,dB A s 60=;下通带边缘:
πω35.01=p ,dB R p 1=
上通带边缘:πω65.02=p ,dB R p 1=;上阻带边缘:
πω8.02=s ,dB A s 60= 低通滤波器:πω2.0=p ,dB R p 25.0=;πω3.0=s ,dB A s 50=
2、用时间抽取法实现FFT/IFFT 算法,通过此算法,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频域处理;
3、自适应滤波器是目前数字滤波器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讨论采用经过改进的LMS (最小圴方误差)算法实现自适应滤波器。

4、研究DSP 的结构特点,了解TI 公司的TMS3205410 DSP 器件,掌握DSP 系统的构成及软硬件设计方法和CCS 软件的调试方法;并以TI 公司的TMS3205410 DSP 为核心处理器,在DSK 上实现FIR 滤波器系统。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DSP 及其滤波器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详细介绍DSP 的特点、性能指标、软件开发工具、指令系统及硬件结构;第三章介绍了F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用窗口设计方法设计FIR 滤波器及MATLAB 实现;第四章介绍FIR 滤波器的应用及其实现;第五章介绍自适应滤波器基本理论、算法及其应用。

其中,三、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第2章 DSP 及其开发环境
2.1 DSP 系统
2.1.1 DSP 系统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 DSP 系统如图2.1示。

图2.1 典型的DSP 系统
图2.1是一个用DSP 做信号处理的典型框图。

由于DSP 是用来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所以首先必须将输入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于是先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调整,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A/D 变换后变成DSP 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DSP 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FFT 、卷积等;处理得到的结果仍然是数字信号,可以直接通过相应通信接口将它传输出去,或者对它进行D/A 变换将其转换为模拟采样值,最后再经过内插和平滑滤波就得到了连续的模拟波形模拟信号。

当然,图中的有些环节并不是必需的。

如A/D 转换,如果输入的是数字信号,就可以直接交给DSP 进行运算]5[。

2.1.2DSP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过程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是以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所以具有数字信号处理的全部优点:
(1)接口方便
DSP 系统与其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或设备都是相互兼容的,比模拟系统与这些系统接口要容易的多。

(2)编程方便
DSP 系统中的可编程DSP芯片可以使设计人员在开发过程中灵活方便的进行修改和升级,可以将C语言与汇编语言结合使用。

(3)具有高速性
DSP系统的运行较高,最新的DSP芯片运行速度高达10GMIPS以上。

(4)稳定性好
DSP 系统以数字处理为基础,受周围环境,如噪声、温度等的影响小、可靠性高;
(5)精度高
例如16位数字系统可以达到10-5的精度;
(6)可重复性好
模拟系统的性能受元件参数性能变化影响大,而数字系统基本不受影响,更便于测试、调试和大规模生产。

(7)集成方便
DSP系统中的数字部件有高度的规范性,便于大规模生产。

当然DSP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信号处理任务,如与模拟交换线的电话接口,若采用DSP则使成本增加。

另外,DSP 系统中的高速时钟通常在几十兆赫,可能带来高频干扰和电磁泄漏等问题,而且DSP 的功率消耗在系统中也是较大的。

此外,DSP技术发展得很快,数学知识要求多,开发和调试工具还很不完善。

虽然DSP系统还存在一些缺点,但是随着近两年来DSP 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本的下降,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缓解。

其突出的优点已经使其在通信、语音、图像、雷达、生物医学、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般来说DSP的设计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如图2.2示。

图2.2 DSP基本设计流程
2.2TI DSP介绍
TI公司DSP种类多,品种齐全,适合各种需要。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三个系列:C2000,C5000和C6000。

其他系列产品应用较少或已经淘汰。

每个系列又有多种DSP可供选择。

同一系列的DSP具有相同的内核、相同或兼容的汇编指令集;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具有不同大小的片内存储器、不同的片内外设和外部接口等,工作电压和速度也有所区别。

以上3大系列DSP实现功能的侧重点不同,也就是说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1)C2000系列是16位定点DSP。

它是一个控制器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它除了具有一个DSP内核外,还有大量的片内外设资源,如A/D、定时器、各种同步和异步串口、看门狗、CAN总线接口等;加上其价格低廉,速度更高,可靠性更强,可以取代传统单片机。

内部具有Flash,方便固化程序,而其他系列DSP都没有内部Flash。

(2)C5000系列DSP是16位定点低功耗DSP,性价比极高,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及手持式通讯产品,如手机,PDA和GPS等。

C5000又分为C54X和C55X两个系列。

相对C2000系列来说,其内部存储更大,运行速度更快,更适合执行较为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任务,但控制功能相对较弱。

一般由核心电压和I/O电压两种电压供电。

核心电压较低,所以功耗很低,且体积很小,方便集成。

(3)C6000系列是32位的DSP系列。

在TI的所有系列DSP中运行速度最快。

其中
C62XX是定点DSP,而C64XX和C67XX是浮点DSP,它主要应用于需要大量快速运算的场合,如数字视频处理、无线基站等。

由于速度很高,所以功耗也很大。

2.2.1C54x芯片
在本设计中使用的DSP是TMS320VC5410。

它属于TI C5000系列中的C54X系列,正如前面所说,同一系列的DSP具有相同的内核、相同或兼容的汇编指令集,差别仅在于内存储器的大小,片内外设等等,所以就首先介绍一下C54系列DSP普遍具有的特点和性能。

54X具有改进的哈佛结构,使其处理能力达到最大。

分开的程序空间和地址空间提供了高度的并行性,可以同时访问程序指令和数据,例如三次读操作和一次写操作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完成。

带并行存储的指令和具有特殊应用的指令充分利用了这种结构。

这种并行性支持一套强大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位操作运算,所以使得这些运算可以在单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而且54X的运行机制还支持中断处理、重复操作和函数调用等等]6[。

对于任意通用可编程芯片来说,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部分:
(1)内部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程序、执行程序、存储数据等;
(2)中央处理单元(CPU):用来实现各种运算功能;
(3)片内外设:用来实现一些特定功能,如时钟发生器、硬件定时器等等;
(4)外部总线接口:用来和其他芯片接口,协同工作;
(5)通信接口:用来从外围芯片获得数据或者将处理完的数据传输出去;
(6)内部总线:用来连接芯片中不同的单元。

也就是说,以上各个部分的通信是通过内部总县来完成的。

2.2.2C5410体系结构
2.2.2.1 总线结构
5410体系结构由8条主要的16位总线、4条程序/数据总线和4条地址总线构成。

其中程序总线PB从程序存储器装载指令码和立即操作数3条数据总线CB、DB、EB负责将片上的各个不同的部分相互连接。

例如,CPU数据地址产生逻辑、程序地址产生逻辑、片上外设和数据存储器,其中CB和DB从数据存储器读取操作数,EB把操作数写到数据存储器4条地址总线PAB、CAB、DAB、EAB负责装载指令执行所需要的地址。

PB 能加载保存于程序存储空间的操作数(如系数表)到乘法器和加法器进行乘-加操作或利用数据移动指令(MVPD和READA)把操作数移动到数据存储空间的目的地址中。

这种性能与双操作数读取的特性一起使54x支持单周期三操作数指令。

54x还有一条双向的片上总线用于访问片上外设,这条总线轮流使用DB和EB与CPU连接]7[。

2.2.2.2 内部存储器
5410存储器被组织成三个独立的可选择的空间:程序存储空间、数据存储空间和I/O空间,大小都是64K,总共是192K。

大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其中5410采用的RAM双存取访问RAM(DARAM)。

片上双存取访问RAM(DARAM)被组织在一些块上,因为每个DARAM块能够在每个机器周期中被访问两次, 结合并行的体系结构,使得5410得以在指定的周期内完成四个并发的存储器操作。

一个取指操作、两个数据读操作和一个数据写操作,DARAM总是被映射到数据存储空间上,也可被映射进程序存储空间用于保存程序代码5410的26个CPU寄存器和片上外设寄存器被映射在数据存储空间。

C5410提供了三个控制位用于在存储空间中配置片上存储器,利用这三个控制位可以设置片上存储器怎样配置到不同存储空间,指定是配置到程序存储空间还是数据存储空间。

以上通过设置处理器模式状态寄存器PMST 中的状态位可以进行调整。

(1) P/M C:当此位是1时,禁止片上ROM 配置到5410存储空间中,即微处理器模式。

当此位是0时,允许片上ROM配置到5410的程序存储空间中,即微计算机模式;
(2) OVLY:当OVLY=1时片上RAM 配置到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中,当OVLY=0时,片上RAM仅配置到数据存储空间;
(3) DROM:当DROM=1时,片上ROM 配置到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当DROM=0时,片上ROM不配置到数据存储空间,DROM与MP/MC状态无关。

1、程序存储空间
当芯片复位时,复位、中断和陷阱矢量分配在FF80h开始的程序存储空间5410允许中断向量表重定位到任意一个128字的边界上,这让使用者可以把中断向量表放到程序存储器的其他位置,并从程序存储空间中删除片上ROM片上ROM中有128个字用于保存检测设备,应用代码要避开这段存储器FF00h-FF7Fh在5410片上的ROM中固化有以下内容。

其中片上ROM中固化的Sine表在程序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价值,C5410利用页扩展的方式可以扩展程序存储器最多达1MB,为了实现页扩展,C5410提供了一些增强的特性:
(1) 20 条地址线;
(2) 额外的存储器映射寄存器,扩展程序计数器XPC;
(3) 六条额外的指令用于寻址扩展的程序存储空间,C5410有16页存储空间,每页64K当片上RAM 配置到程序存储空间后扩展程序存储器的所有被分为两个部分:共享
部分和独立部分。

共享部分在任何一页都可以访问,独立部分则仅在特定页中访问。

当片上ROM可以访问时ROM 配置到程序空间的第0页,在其他页中不能访问片上,ROM芯片通过XPC的值来访问程序存储器的各个页。

XPC 作为存储器映射寄存器被放到数据存储器的001Eh处。

2、数据存储空间
C5410可以寻址64K的数据存储空间片上的ROM,双存取RAM(DARAM)可以通过软件配置到数据存储空间中,芯片在访问存储器时会自动访问这些单元。

当DAGEN 数据地址产生器产生了不在片上存储器的地址时会自动产生一个外部总线操作。

一般将片上ROM配置到数据存储空间,需要修改PMST寄存器的DROM位,来允许将片上ROM当作数据存储器来访问。

C5410的数据存储器第0页的0000h-007Fh存放着寄存器映射寄存器内容包括:
(1) 无等待状态访问的CPU寄存器共26个
(2) 片上外设的控制和数据寄存器存放在0020h-005Fh的地址中
(3) 用于补充的32个字的DARAM,这就不必将较大的RAM 块分成小碎片
下面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寄存器:
(1) 中断寄存器IMR IFR
地址0h和1h 其中中断屏蔽寄存器IMR可以个别的禁止或允许指定的可屏蔽中断,中断标志寄存器IFR可以指定当前的中断状态;
(2) 状态寄存器ST0 ST1
地址6h和7h 状态寄存器包含C5410的不同的状态和模式,其中ST0包括了算术运算和位操作使用的状态位OV A、OVB C 和TC及DP字段ARP字段,ST1反映了处理器和指令执行所依赖的模式和状态;
(3) 辅助寄存器AR0~AR7
地址10h到17h共有8个16位的辅助寄存器可被CPU和辅助寄存器算术单元AR Aus修改。

主要作用是产生16位的数据存储空间地址或作通用目的寄存器或保存变量;
(4) 处理器模式状态寄存器
PMST地址1Dh用于控制存储器的配置;
(5) 扩展程序计数器XPC
地址1Eh高7位指定当前程序存储器的页,低位指定当前程序存储器的地址。

3、I/O空间
C5410提供了64K的I/O空间,寻址范围是0000H-0FFFFH,作用是与片外设备连结PORTR和PORTW两条指令可以访问这段存储空间。

它适用于访问映射到I/O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