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
2011年3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综合题)。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M 、N 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M 地最可能位于
A .赤道
B .回归线
C .极圈
D .极点 2. N 地5月1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极昼
D .极夜
3. 5—7月间,N 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 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昼夜长短
C .天气状况
D .地面状况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 这四种农作物分别为
A .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B .①棉花②油菜③花生④水稻
C .①小麦②油菜③花生④甘蔗
D .①甜菜②甘蔗③棉花④水稻
5. 图中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土壤贫瘠
D .地势低洼
读世界4个区域图,回答6—8题。
6. 有关四地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L 河流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 .R 河全年流量较平稳
C .M 河流量随气温而变化
D .N 河夏季防洪任务严重
7. 生物量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
研究表明,
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是2 kg/m 2a ,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是0.8 kg/m 2a 。
则①②③④四城市附近典型植被的生物量最大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8. 有关四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
B .乙区域地震、火山频繁
C .丙区域高寒牧草,乳畜业发达
D .丁区域盛产茶叶、棉花、苹果
9.四城市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10.四城市中处于经济较落后的城市最有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下列关于城市④人口机械增长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缓解该城的人地矛盾B.有利于该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可能加剧该城的环境污染D.可能导致该城的人才流失
1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老子的“无为”主张B.墨子的“兼爱”思想
C.孟子的“仁政”学说D.韩非的“变法”主张
13.西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到的“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军事行动是指
A.蒙恬率军北击匈奴B.卫青率军反击匈奴
C.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D.窦固率军大败匈奴
14.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当时南方著名的造纸中心,除了扬州之外,还有
A.益州B.洪州C.建业D.越州
15.据《新唐书》记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与此记述相符的是唐太宗
A.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B.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C.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D.授粟末部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16.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上层大力倡导
C.社会思潮的变化D.新的阶级力量形成
17.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18.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
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A.长城抗战B.淞沪抗战C.忻口狙击战D.台儿庄大捷
20.一位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1637年)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应指西班牙②反映了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
③“银多货贵”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④反映了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指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
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和发展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④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国际歌》是法国的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5月创作的,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联系最为紧密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C.巴黎公社D.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
23.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
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B.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
C.协约国实力增强
D.美国的参战
24.下列现象中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是
A.大学毕业生就业由政府包分配
B.政府对企业滞销产品实行统购
C.企业以提薪方式抢聘紧缺人才
D.企业对缺陷产品进行美化包装
25.xx年,甲乙两国的双边贸易情况是:甲国向乙国出口180亿$,乙国向甲国出口250亿$。
由此可见,xx年甲乙两国
A.在双边贸易中甲国处于不利地位
B.在双边贸易中乙国处于不利地位
C.在对外贸易中甲国处于有利地位
D.在对外贸易中乙国处于有利地位
26.若将我国个人工薪所得税的起征点由xx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一定会减少,相反,还有可能会增加。
因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可能产生如下连锁反应
①国家税基相应扩大②居民消费需求扩大
③企业生产规模扩大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D.④→③→①→②
27.菲利普斯曲线(如右图)反映了工资增长会推动物
价上涨;在短期内,物价上涨率(通胀率)与失业
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A.抑制通胀,就必须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B.充分就业,就必须长期保持较高的通胀率
C.在通胀时期,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D.把通胀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就业稳定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它命名为“人造儿”。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
回答28—29题。
28.人造生命的诞生表明
A.生命运动的自身规律被杰出科学家颠覆了
B.实践的创造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完全错误的
D.人的能力可以达到随意制造生命形态的程度
29.对于这项研究成果,有人认为,这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污染问题、医药问题等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也有人认为,人造的有机体如果扩散到自然界,引发生物基因变化,有可能造成环境灾难,它们还有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
上述争论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A.人们的主观因素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B.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因果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一因可能会引起多果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优点和缺点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放鞭炮、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不少外国人也过起了春节,也喜欢上了过春节放鞭炮、贴春联。
回答30—31题。
30.材料表明
A.发展是上升性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双方依据条件可相互转化
C.外因是条件,有时对事物变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D.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个性必然转化为共性
31.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我国的春节习俗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实在
菲利普斯曲线
B.外国人选择我国的春节习俗取决于其主观偏好
C.我国的春节习俗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
D.我国的春节习俗具有普遍的文化感召力
32.建设保障性住房既是增加房源、调控房价之举,又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之策。
2011年,国务院定下了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建设目标,并由住建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
这
①体现了我国政府应履行的经济、社会职能②意味着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被削弱
③表明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④是我国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新刑法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还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新刑法的上述修改
①表明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是国家可容忍的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淡化专政职能
③不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带来负面影响④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2010年9月11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
2011年2月,马英九要求政府在公文当中称对岸为“中国大陆”、“大陆”或“大陆地区”,而不是称呼“中国”;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此予以积极评价。
上述事实表明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两岸关系正沿着和平发展的主题方向发展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④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5.“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
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
两国领导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二十一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
”(摘自2011年1月19日华盛顿《中美联合声明》)这些内容足以说明
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④当代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二部分(综合题)
本部分共4小题,共160分。
3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盐场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成因。
(8分)
(2)从地理角度,回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区位优势。
(14分)
(3)沪宁杭工业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8分)
(4)上图所在地形区土地盐碱化较严重,分析该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39º
118º
滨
新
海
天津
区
水库
渤
37.(32分) 以法律保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指出:“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统治)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他认为这种“非法之法”不仅是祸乱的渊薮,而且束缚了天下人的手足。
他强调应建立“天下之法”的法制,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只有法制完善了,才能够治平天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迫切需要出发,明确提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程上来,从此我国立法活动全面恢复并迅速展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立法工作,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吴邦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对中国古代法制弊端及其解决办法的认识。
(6分)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产生这种认识的时代背景。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该法典有何影响?(2分)
以17、18世纪的英国、美国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示两部法律文件在性质和历史作用上的不同。
(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分)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
识,分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
(6分)
38.(32分)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事业)空前繁荣,说明下表列举的相关因素促进文化
1954
*转企改制:是指由原来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经营性企业,改制为公司。
材料昔日,来到伦敦,人们会说“这是世界工业中心,只是污染有点重”。
今天,再到伦敦,人们将感受到鲜活和动感的魅力,这是一座创意产业之都。
在最近的20年间,伦敦完成了它华丽的转身。
带着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和国际设计之都的称号,伦敦利用其自身的人才资源和大都会的优势,大力扶持和推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吸纳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目前,创意产业每年的产出值已达210亿英镑,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
创意产业只要充分开发人脑就能够创造财富的新兴产业,成为世界越来越多大中城市的新宠。
(2)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
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0分)
(3)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游的龙头城市,文脉悠长,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重庆的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重庆的启示。
(10分)
39.(6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尼罗河水系主要支流的流量曲线图”说明两条支流流量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4分)
(2)若亚丁湾出现石油污染,说明该污染物在此海域的扩散方向,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
(6分)
材料二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
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
……(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
……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4分);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强,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
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4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4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
识,指出二战后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4分)材料四去埃及旅游,结果突遇政局动乱;去利比亚打工,结果该国冲突频仍;去新西兰留学,结果遭遇地震……绝对的安全,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成为幻影。
即使是美英等西方强国,都摆脱不了恐怖袭击的阴影。
近年来,中国人出国热日益兴起,国人去国外旅游、留学、就业的机会和人数越来越多。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一项数据,xx年中国人单是出国旅游就达到了5739万人次。
(6)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人出国热兴起的原因。
(10分)
(7)面对出国可能遭遇的种种不测,有人选择一概拒绝出国。
根据材料四,运用矛盾分析
法,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10分)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六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
2011年3月地理部分:
1.A 2.C 3.B 4.C 5.A 6.D 7.B 8.B 9.C 10.D 11.D
36.(1) 长芦盐场(2分)沿海地势平坦(2分)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2分)雨带未移来,降水少(2分)
(2) ①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的中心地区,是北方重要的海港
②通过铁路联系中西部及东北亚,辐射范围广(经济腹地广)
③附近油、气,海盐等资源丰富
④利用滩涂等荒地建设新区,开发成本低(地价低)
⑤国家政策支持
⑥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⑦本地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⑧国内外市场广阔
⑨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具有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投资环境好,外商投资回报率高),
大量接受国外资金、技术及产业转移(14分)(任答7点即可)
(3)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河运发达(8分)
(4)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3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3分)
39.(1) 白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小(2分)青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大(2分)原因:白尼罗河发源并流经赤道多雨气候区(2分)沿途有湖泊、沼泽的调节作用(2分)青尼罗河发源并流经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2分)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2分)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节(2分),故流量随季节变化显
著
(2) 亚丁湾向红海扩散(2分)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在红海与亚丁湾之间形成
密度流(2分)表层海水有亚丁湾流向红海(2分)故污染物向红海扩散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六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
2011年3月历史部分:
12.D 13.A 14.C 15.B 16.A 17.A 18.A 19.B 20.C 21.A 22.C 23.D
37.(1) 弊端:三代之后的“法”是“一家之法”,是君主维护其专制统治的手段,束缚了人民,导致天下动乱。
(4分)解决办法:建立“天下之法”,实行“法治”。
(2分)背景: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分)
(2) 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4分)
影响: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2分)
作用: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4分)
(3)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
意义。
(3分)“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3分)
(4) 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分)原因:正确总结经验,特别是
吸取“文革”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立法工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立法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推动。
(6分。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者,可给分)
39.(3) 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4分)
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
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4
分)
(4) 历史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2分)主要
特点: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2分。
如答每一事件的特点,也可给分)
(5) 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
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4分)
主要任务:实现经济独立(或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发展民族经济;积极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4分。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给分)。